
巴菲特:我投資生涯前25年犯的 7個錯誤
時間:24-11-08 來源:飛雜談
巴菲特:我投資生涯前25年犯的
7個錯誤
巴菲特在自己投資生涯的25年時寫下了過往所犯錯誤的總結。
雪茄煙蒂投資
因為受到老師格雷厄姆的影響,巴菲特早期的投資理念一直是以低價買入經營情況可能會改善的公司的股票,而這其中最典型的例子便是伯克希爾紡織廠的購買。
這種投資被稱作是撿煙蒂,及掉在地上的煙頭雖然快被抽干,但還剩下最后一口,這一口蘊含著濃濃的利潤。
這種投資方式固然不錯,只是逐漸不適合巴菲特的投資。
首先是購買煙蒂股之后存在著一定的不確定性,本身商業模式不佳的公司會牽扯投資人很大的精力,最終帶來的產出也不會很明顯。
其次是機會成本很大,投入十年投資煙蒂股和優秀公司,這二者的利潤差很大。
好的生意與好的管理層的重要性
基于煙蒂股的基礎,巴菲特的投資理念逐漸側重在了好的生意模式與好的管理層。
這本身像是賽馬,好的生意模式就是好的馬,好的管理層就是好的騎手,只有這二者有效結合才可帶來好的化學反應。
有的生意模式做起來很累,有的管理層缺乏某些優秀品質。但這二者缺一不可。
繞開七英尺的障礙
巴菲特與芒格投資的25年之間并未特別強調自己具備了解決商業難題的能力,事實上,他們側重的事避開商業難題的能力。
選擇跨越一英尺的障礙明顯比清除七英尺的障礙來的簡單一些。
這其實涉及到的事選擇的重要性,按照巴菲特的觀念,如果將自己人生的交易機會縮短到20個,交易者的選擇可能會變得慎重一些。
投資本身的目的是盈利,不必為了證明自己而選擇困難的事情。
機構的非理性
經濟學上存在著理性人的假設,而這種假設的主體很長時間都是在機構身上。
可巴菲特在經營的過程中意外發現,機構其實會存在非理性行為,比如對抵抗方向的改變、想方設法消耗公司的預算、盲目崇拜領導者以及從眾效應。
這些經常導致機構做出錯誤的選擇。
與好人為伍的原則
巴菲特只喜歡和自己喜歡、信任且尊敬的人合作做生意。
二流公司當然不會因為好人管理而成功,但好人在好的商業模式之上其實是更可能成功的。
不喜歡的人,為什么還要投資。
錯失能力圈內機會的投資
按照巴菲特的能力圈理論,其實我們的投資機會基本上都是在自己的能力圈內進行的。一個人的能力圈所代表的正是他對于某個行業或者公司的理解是遠超常人的。
能力圈之外不懂不碰,可能力圈之內的機會,還是不要錯過的好。
保守財務政策的思考
巴菲特一貫人為保守的財務政策雖然可能錯過高杠桿帶來的高報酬,但也降低了投資本身的高風險。
好的投資,必然是讓自己晚上可以踏實睡覺。
摘自-飛雜談
上一篇 | 下一篇 |
---|---|
10張圖,特朗普上次當選后各類 資產走勢如何... | 沒有上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