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騰訊為什么總有新的可能性?
時間:24-11-15 來源:新莓daybreak
騰訊為什么總有新的可能性?
“沒有哪個產品是已經成熟或已完成,而是處于不斷變化中,始終保持新的可能性。”
騰訊昨天公布2024年第三季度財報,如同往常,最被關注的還是關鍵指標的增長。
騰訊當季實現營收1671.93億元,同比增長8%。而毛利為888.28億元,同比增長16%;經營利潤(Non-IFRS)是612.74億元,同比增速為19%。是的,毛利和經營利潤這兩項指標,連續8個季度超過營收增速。
數字背后反映的是,游戲、金融科技與企業服務等主營業務作為基本盤,保持了穩健增長。同時,視頻號、小程序、騰訊混元大模型等新芽也激發出高潛力成長。
作為一家進入公開市場20逾年的上市公司,騰訊既要基于核心業務維穩,又要在不同時代語境下創新產品保持用戶價值的輸出,還要前瞻性布局未來的增長點。
所以今年年初,馬化騰在全員會提出,每個業務板塊都要思考自己的產品和服務能不能長青化,以及有沒有新芽。
作為對年初命題的思考延續,11月11日騰訊26周年LinkTime上,馬化騰和劉熾平強調騰訊對「Debug」抱以更開放的心態,不輕易放棄打磨產品的機會。一天之后,騰訊文化刊發馬化騰撰寫的《關于Debug的一些方法和思考》,文中重申決定未來成敗的關鍵是產品,無論是做產品還是做管理,我們最看重的是Debug。
不論是冒出新芽最多的微信,還是游戲、企業服務等其他業務,騰訊始終處于「未完成」狀態,沒有哪個產品是已經成熟或已完成,而是處于不斷變化中,始終保持新的可能性。
一、系統性的新增量
騰訊最近幾個財季,最受資本市場關注的,除了持續穩定增長的利潤,業務層面的亮點來自新興業務,騰訊內部稱之為新芽。
最典型的就是視頻號和小程序,共同激活了整個騰訊生態連接現實需求的能力,不僅成為普通人習以為常解決問題的重要工具,也為商業世界打開了新局面。
2023年Q3,小程序創造的季度交易額為1.5萬億元,一年之后的2024年Q3,這個數字已經達到2萬億元,覆蓋點餐、電動車充電及醫療服務等應用場景。
值得注意的是,小程序產生的海量交易中,很多是線下服務,并不真正是實物商品。騰訊總裁劉熾平在財報電話中說,「如果客戶要再次訪問那個商店,他們可以回到小程序并產生交易。」
對眾多中小商家而言,小程序是低成本、靈活使用、最為貼近消費者的一款數字化經營工具。微信不斷優化開發工具和完善平臺規則,不斷刷新商業價值,平臺卻只收取極少的基礎服務費,沒有從交易額中抽取任何傭金。
當然,提到微信交易生態,最受關注的還是視頻號。
如果說互聯網流量紅利消失是從業者必須接受的現實,視頻號是為數不多有希望帶來新增量就是集體達成的共識。
服務和商品也是信息的重要組成部分,視頻號承載商品信息的能力給了商家足夠的想象力和安全感。
首先是視頻號的蓄水能力。2024年,在已經坐擁海量用戶規模的基礎上,視頻號總用戶時長繼續增長。第一季度使用時長同比增長超80%,用戶活躍度還在持續走高。
再者視頻號還在優化基礎能力。其中影響深遠的是,今年8月交易體系的變動,「視頻號小店」升級為「微信小店」,打通微信生態多場景,依托微信生態打造統一交易體驗。這也是2024年Q3財季,資本市場最關心的話題。
除去用戶側購物體驗更流暢,商家的體感也會有新變化:可以更大程度觸及群聊、朋友圈等微信社交的流量,以及視頻號、公眾號、搜索、小程序等內容流量。包括微信生態構建標準化、索引化的交易環境,每種商品形成原子化的數據結構,基于用戶意圖和行為,就可以更好地在信息流推薦分發商品,搜索技術會提供有效支持。
比如搜一搜的最新進展是上線了「搜索直達」功能,利用語言大模型技術,對復雜檢索及內容理解的能力增強,這意味著搜索結果具備更強的相關性。
騰訊首席戰略官James Mitchell在昨晚的財報電話會中說,金融服務、互聯網服務、游戲、汽車甚至奢侈品等廣告主正在購買搜索關鍵詞。體現在Q3財季,微信搜一搜的商業化檢索量與點擊率均實現同比增長。
今年8月,2024年騰訊半年報電話會議,劉熾平曾闡述騰訊對微信交易生態的思考,「我們要建立的這個生態系統不僅僅基于視頻號和直播頻道,而是要與整個微信生態系統相連接,會從公眾號,視頻號以及直播頻道汲取很多力量。」
他還補充道,「我們想以非常耐心但系統的方式建立一個生態系統,使其與單純的直播電商有所區別,對商家和用戶更有價值。」
馬化騰在最新一季財報中進一步明確,「我們圍繞微信小店升級了交易平臺策略,旨在依托于整個微信生態打造統一且可信賴的交易體驗。」
二、物理空間延伸的新芽
如果說以視頻號為基礎建立的微信交易生態,與用戶現實生活連接更緊密,幫助商家實現破壁效應,也是在拓寬騰訊生態的場域,從而撬動新增量。那么游戲、云服務、小程序等產品或走出國門,或服務用戶的海外需求,就是基于物理空間的延展,打破有形邊界限制。
騰訊很早就在布局海外業務,且節奏越來越快。甚至當國人走出去,一些習以為常的產品還能繼續使用,比如小程序。
PC時代瀏覽器被贊譽為偉大發明,打開一個網頁連通的就是一個世界。移動時代,孤島APP是主流,瀏覽器應用被消解。但其實隨著現實生活的大部分需求都被微信覆蓋和承載,某種意義上微信就是瀏覽器,即用即走的小程序可以被理解為網頁。
作為移動時代全球原創產品,小程序對萬事萬物的表達,是最簡捷高效的應用,對用戶、開發者友好,現在甚至成為行業通用的一種語言。
小程序在國內大放異彩的同時,在境外也越來越深入人心。
2023年,境外主體小程序DAU和交易筆數都顯著增長。其中港澳、日韓、東南亞等出境游熱地的增速尤為明顯,覆蓋旅游零售、跨境電商、出行、本地生活等核心場景。
境外旅行的用戶,只要在小程序發現頁解鎖境外專區(附近服務),從出行訂票到購物,就能通過小程序搞定。這一功能在中國港澳地區、日韓、新馬泰、英法德西、澳新及北美等 15 個國家和地區上線。
最新一個成績單是,2024年1月至9月,港澳商戶小程序交易筆數同比增長近1倍,交易金額同比增長約70%。微信小程序團隊透露,港澳小程序的本地月活躍用戶已達數百萬。
小程序的使用甚至帶動了商家數字化建設和經營增長。
比如,內地游客去香港乘坐環島中港通巴士,很多人因為找不到網點或時間不可控,導致訂單流失。環島中港通上線微信小程序之后,普通人線上就能購票。今年,這家公司的跨境巴士業務微信購票交易額已突破九位數。
而在新加坡,因為接入微信小程序,小綠車Anywheel單月用戶訪問數迅速增長,且多數為新增用戶。同樣擁抱小程序后的打車服務應用Grab,單次活動交易量增長高達2.5倍。
騰訊在海外布局逐漸開花結果的新芽還有游戲。
2019年Q3,騰訊首度在財報中披露,國際市場的游戲貢獻收入超過10%。此后這個數字不斷攀升,2023年騰訊在海外游戲全年收入達到532億元,占游戲收入的30%。
數字躍升的意義在于,騰訊「自研出海+投資+代理發行」的策略有效性得到了驗證,且增強了騰訊海外布局的信心。
Sensor Tower的報告顯示,第三季度《PUBG MOBILE》重新拿下中國出海手游下載榜首位;《Brawl Stars》在海外主要市場iOS暢銷榜上位居前十,當季流水同比增長達7倍。
自研游戲出海方面,暗區突圍端游海外版《Arena Breakout: Infinite》自今年8月開啟搶先體驗后已經吸引了全球數百萬玩家參與,近日該游戲宣布其S1賽季將在11月正式上線。
而另一款游戲《荒野亂斗》同樣表現驚艷,在國際市場的日活躍賬戶數超過去年同期兩倍,流水則超過去年同期的四倍。
正如互聯網廣泛推崇的《有限與無限游的游戲》一書中所寫:有限游戲參與者在界限內游戲,無限游戲參與者與界限游戲。
三、新生迸發的基礎?
商業歷史上,做出一款成功產品的互聯網公司不在少數,但是能做出兩款甚至持續進行產品創新的公司寥寥無幾,騰訊就是其中之一。
這跟騰訊注重產品的基因強相關,騰訊公司的發展史就是產品迭代史。
騰訊成立26周年之際,馬化騰親自撰文《關于Debug的一些方法和思考》,核心意圖就是強調產品的重要性。文中提到「不管是ToC,還是ToB,甚至ToS,都要產品驅動,這是我們的獨特定位,要堅持,出問題的時候也用這一原則糾偏。」
他向鵝廠所有人解釋,中庸的產品也能有市場的時代過去了,未來最終決定成敗的是能不能提供最好的產品和服務。無論是做產品還是做管理,我們最看重的是Debug。
在這個問題上,馬化騰身體力行,據說,他在內部會議多次提到,基于用戶需求,從產品入手,提供更好的產品,重視日常Debug。過去幾年他在內部很大的精力就是主抓管理和產品,并且曾經在廣研團隊改造QQ郵箱時,馬化騰親自反饋Bug,與團隊往來郵件上千封。
如果追根溯源,本質在于騰訊秉持一切以用戶價值為依歸,很多產品走的是獨木橋,創造出一定的差異化價值。
比如,微信支付之前,幾乎沒有支付軟件敢讓用戶只輸六位密碼并提供承保,使用復雜密碼+驗證碼甚至動態密碼是常態。
但是微信支付的產品創新,讓整個支付流程簡單到只有三步:收付款一掃碼一付款。因為產品經理們相信,只有這樣才能讓所有人無門檻享受移動支付的便利性。現在微信支付不僅成為國內高頻基礎移動支付工具,跨境支付已經覆蓋74個國家和地區。
產品持續創新、新生不斷被孕育,還離不開騰訊的生態系統能力。
騰訊追求的生態系統是森林,培育環境,讓所有生物能在其中自由生長,而不是人為建造。所以沒有太多的運營,微信支付僅僅憑借產品機制養活了上萬服務商。
張小龍曾說,我們花了很多精力去做開放平臺,有很多需求來自對平臺的理解。開放平臺的接口很美,因為結構化的程序,讓開放平臺形成一個誘人的未來生態,這個生態存在很多的不確定性,從而帶來很多的可能性而令人期盼。他還說,變化是讓我們的系統能夠獲得一種動態的穩定。
根源可能在于,作為初代互聯網公司,騰訊先后創造了國民級應用QQ和微信,早已對流量祛魅,不會看到流量爆發而著急變現。生態長久形成接納和平衡能力,新芽擁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生長,存在更多可能性。
所以你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很多現在表現出新增勢能的產品,其實不一定是全新的,而是因為騰訊秉持做時間的朋友,保持耐心,重新迎來新的爆發期。比如騰訊海外市場8年歷史的「荒野亂斗」。
AI時代,騰訊還有重要的戰略性產品埋于水面以下,尚未浮出水面。
騰訊在第三季度推出了新一代大模型「騰訊混元Turbo」,依托自研技術,騰訊構建了從算力基礎設施到多元智能應用的全鏈路AI大模型產品矩陣,騰訊混元已與700多個業務和場景深度整合。
不僅如此,Q3當季騰訊云借助AI能力推出AI infra品牌「騰訊云智算」,幫助客戶獲得新的增長。這些都是騰訊基于為C端和B端用戶創造長期價值所做的持續創新努力。
從這個角度講,長期有耐心的騰訊本身就是最具潛力的新芽。
摘自-新莓daybreak
上一篇 | 下一篇 |
---|---|
天貓雙11背后的行業轉折信號 | 沒有上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