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資宇樹的故事:我的錯誤、思考和成長
時間:25-03-05 來源:初心資本
投資宇樹的故事:我的錯誤、思考和成長
作為全球領先的機器人創新企業,宇樹科技以其卓越的技術實力和前瞻性產品屢屢驚艷世界 — 從 CES 展上大放異彩、成為全球科技焦點,到人形機器人登上春晚舞臺、以靈動舞姿征服全國觀眾,宇樹始終走在行業前沿,展現了中國科技創新的非凡魅力。
初心資本在 2017 年底與宇樹科技創始人王興興相識,在 2020 年初完成了宇樹的 Pre-A 輪融資。管理合伙人田江川基于基金過去 8 年陪伴宇樹的心路歷程,分享了她的投資故事。故事里有她對于錯誤決策的反思、對于反共識及長期主義的思考、帶領基金迭代投資方法論的成長。
以下為正文全文:
前言
每個人都說投資人的生涯一定要有三個引以為傲的項目,不能多,多了就說明還是不夠經典;不能少,少了就說明可能只是運氣,并沒有形成思考框架。
我想,和宇樹、和興興的故事一定是值得我的投資生涯追憶的其中一個項目,宇樹也無疑會是我和我們基金引以為傲的三個項目之一。
這一段故事里有我的錯誤,精英主義的傲慢;我的思考,對于反共識的思考,對于反人性的長期主義的思考;我的成長,帶領基金的投資方法論的迭代。
時間線
01 敏銳捕捉,英雄不問出處
2017 年 10 月,當時,我看到“深科技”上兩篇關于宇樹機器人的報道,其中一篇用了抓人眼球的標題《波士頓動力發布 Spot Mini 二代 — 哎不對,這個是國產的!》。彼時的創投圈正密切關注波士頓動力 2017 年初發布的輪式機器人,我立刻讓團隊 cold call 了興興。
這家機器人公司打造四足機器人,欲成為中國的“波士頓動力”
波士頓動力發布Spot Mini二代--哎不對,這個是國產的!
宇樹剛發布了一款名為 Laikago 的機器人,定價 20,000-30,000 美元。盡管售價十分高昂,但 Laikago 已展現出突出的穩定性。報道指出宇樹與波士頓動力的核心差異:宇樹的研發團隊一開始就做電機,而波士頓動力的 Marc 則一味追求性能,選擇了液壓控制系統的技術路徑。我對此非常感興趣,還專門咨詢了哈工大機器人研究所專家,他們高度評價了宇樹的平衡算法能力。
2017 年 11 月 7 日,時任初心投資經理的 Max 跟著我從杭州趕到了上海虹橋高鐵站,那是第一次見到王興興。彼時的興興還沒有太多和機構投資人打交道的經驗,融資經驗基本為 0,質樸而專注。交談中,他對成本與定價的深度思考令我印象深刻,尤其是他對未來降本預期的信心,令我記憶猶新。
當時宇樹的產品已具備波士頓動力的類似性能,但價格只有它的 1/10。也是后來我的投資理念逐步成熟后,才更能體會那時候 「10 倍好價格」是多么重要的一個信號 — 它奠定了宇樹的市場統治力,碾壓一眾海外產品,更讓具身機器人因成本優勢實現場景泛化。后來我們發現,很多頂級科研團隊做的具身智能項目,都因性能堆砌導致價格過高,讓 UE 不具備可行性。
我還記得那次交談的最后,興興也提到了他在大疆實習的經歷。盡管在研究生期間他就憑借 XDOG 拿到了上海機器人大賽二等獎,但是畢業后,興興沒有馬上下場創業,而是戰術性的選擇以實習生的身份加入大疆。后來我們看到,與其說大疆培養了一批有野心的中國智能硬件領域的創業者 — 不如說這些 A player 創業者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大疆。他們刻意地規劃,期待在大疆收獲經驗、資源,人脈和背書。這份清醒的野心,令我印象深刻。
但接下來,我們犯了一個錯誤:明明敏銳嗅到了機會,卻未在早期扣動扳機。事后我復盤,問題主要出在了我「精英主義的傲慢」:興興畢業于上海大學,而我認為機器人行業需頂尖學府背景。翻看當年的內部紀要,我曾用「背景草根」形容過興興,認定這樣的背景不匹配行業需求和基金偏好 — 這無疑是巨大的誤判。
通過宇樹的教訓,我深刻意識到:對背景的偏見常導致錯失反共識機會,而多數基金的同質化模型早已將精英標簽溢價計入估值。后來,我們基金系統性調整了人才評估模型,不再過度依賴創始人的學歷背景,而更看重人事匹配及通過更深入的接觸對人才建立立體的評估模型,六個維度包括:人才號召及組織能力、復雜環境做對的決策的能力、強悍的行動力、持續進化的能力、韌性、底層的野心及驅動力。更尊重「英雄不問出處」:理解了精英背景固然好,但往往伴隨高昂的機會成本與止步于優秀的局限,很難真正卓越;同樣,理解了普通背景創業者對改變命運的渴望,而正是這種渴望成為了重塑我們所處世界的關鍵養分。
02 錨定真專家:構建認知網絡
2019 年 9 月,初心一直在做 AI 領域頂級人才的 mapping。9 月 5 日,我經由甲子光年 CEO 張一甲引薦,認識了南京大學 AI 實驗室的俞揚教授。他在做 AI 通用決策領域的研究,提到實驗室長期采購宇樹機器人,對其產品性能給予了很高的評價,還提到國內外的 AI 實驗室都首選宇樹機器人,甚至“一狗難求”。
俞揚的背書,加之一直都在默默關注宇樹的進展,我決定讓團隊在 9 月 19 日 回訪王興興,并尋求補槍的投資機會。當時,我認為這是宇樹在 to lab 場景的 PMF 的驗證,即產品在細分市場開始呈現供不應求的現象。時任基金副總裁的 Max 負責推進了宇樹項目的交易。2020 年初,初心正式和宇樹在 Pre-A 輪結緣。如今,Max 也已經升任初心的合伙人。
現在的初心特別強調「真專家」價值,2025 年更提出「把握兩個真,建立兩個網」— 把握真需求和真專家,建立認知網絡和信任協同網絡。行業一線的創業者和企業家永遠都是 VC 最緊密的伙伴,他們在行業一線感知變化,傳遞最寶貴的信號。
03 耳聽為虛 眼見為實
2023 年 10 月,當時有一家我們合作十分緊密的頭部美元基金的合伙人,因 B 輪拿到的額度不足,給了我們非常好的條件,求購老股。我和合伙人 Max 商量這確實是個有吸引力的 offer。當時,初心采購了兩臺宇樹的機器人,但苦于找不到場景,只能讓它們癱在公司。盡管宇樹已經收入過億,但由于大部分收入來自海外,我們作為投資人是弱感知的。
2023 年 12 月,我們組織了一批 CEO 去硅谷考察 AI,期間我們拜訪了伯克利和斯坦福的 AI 實驗室及某芯片公司的硅谷研究院,宇樹機器狗真是無處不在。實驗室的老師同學們對其贊不絕口。這些切實感受讓我們毅然回拒了這一次老股交易,堅定持有宇樹。團友們事后感慨,都覺得這是 AI 團硅谷行最大的收獲。
如今的初心,更強調「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我要求團隊的年輕同事不論盡調開會,都一定要去公司現場,盡量避免讓 CEO 來辦公室。環境中蘊含了大量的你以為無效實則最真實的信息。
回顧
創立伊始的宇樹做對了什么?
回顧結識宇樹 8 年來的變化,我認為宇樹做對了以下幾點:
「10 倍好價格」戰略:Day 1 就想清楚推向市場的成本和定價,從設計、開發到制造全鏈條極致降本。
差異化技術路徑:宇樹的研發團隊一開始就堅持做純電機,戰略定力讓他差異于當時行業的領導者波士頓動力的液壓系統路徑,兼顧性能與量產可行性。
柔性交付模式:通過類 Kickstarter 的訂單眾籌驗證需求,再按量選擇 3D 打印,開公模生產或者其他手段交付,使得宇樹可以在前期資本不看好,資金捉襟見肘的情況下自給自足,始終有盈利能力。
創始人極致主義:興興對產品、硬件、結構等以及營銷極致追求,精準把控歷代產品從產品定義到推出節奏。
結語
始于初心,踏至鴻圖
《魯濱遜漂流記》中,魯濱遜在極端孤獨的環境下,對山羊作為馴養的寵物所投射的情感需求,讓我不禁暢想:具身智能時代,是否會有終端取代手機,成為人手一臺的設備?人類內心深處是否都渴求一只機器狗?
2021 年 12 月 28 日,初心官網升級時,需要興興寫一段話,他發給我:
始于初心,踏至鴻圖!
初心資本一直是我們宇樹最好的朋友,一直鼓勵支持著我們堅定自己的夢想,堅定自己的決策。
人生的目標可能改變,但初心不變。
— 宇樹科技創始人王興興
一路走來,我們為宇樹,為興興做得很少,他為我們做了很多。通過興興,我更深刻地理解了「反共識」和「長期主義」(反人性)帶來的價值。追憶起 2017 年,年輕的我們遇到年輕的興興,想起他的畢業論文標題《每一個男人都應該有個機器人》,想起我當時創立初心的初心:與與眾不同的你同行。
也感謝我的合伙人 Max ,在創投圈這個永遠不缺聰明年輕人,人浮于事的大環境里,Max 始終在堅持和踐行長期主義。從他身上,我愈加明白「慢慢變富」何其艱難,又何其美好。
感謝一路走來,人潮褪去,我們都還在堅持自己的初心。
田江川
2025 年 3 月 2 日
摘自-初心資本
上一篇 | 下一篇 |
---|---|
[ 深度分析 ] 散戶狂買,機構狂拋!Palantir ... | 沒有上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