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價值創造與價值獲取
時間:25-04-01 來源:靜逸投資
投資的第一性原理,就是用合理的代價,換取一項資產未來的現金流(折現值)。比如,買股票其實就是買一家公司,買它未來能產生的現金流。
這些現金流,不管是短期還是長期,最終都來自公司的利潤。利潤很簡單,就是賣東西的價格減去成本。比如,一杯咖啡成本1元,賣3元,利潤就是2元。
消費者這邊也有收獲。他們感受到的價值可能比付出的價格高,這個差額叫消費者剩余。還是那杯咖啡,如果消費者覺得它值5元,但只花了3元買到,那2元就是他們的“剩余”。
價格是怎么定的呢?它介于成本和價值之間,是公司和消費者博弈的結果。公司想多賺,消費者想少花,最后在市場上博弈出了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價格。
公司通過生產產品,消費者通過購買和使用,共同創造了價值。這個價值被分成了兩部分:公司拿走利潤,消費者拿走剩余。所以,公司的現金流其實是從它創造的價值里分來的一部分。
所以,公司要獲得現金流,第一步是創造價值,第二步是確保自己能從價值中分到足夠的利潤。
Paypal和Palantir創始人、硅谷頂級投資家彼得·蒂爾在《從0到1》一書中提出了一個重要的觀點:創造價值并不保證盈利。他以當時航空公司和谷歌為例進行對比。
航空公司每年服務數百萬乘客,創造數百億美元價值,但利潤率極低。2012年,美國航空公司平均每位乘客利潤僅37美分,主要因激烈競爭(如價格戰)和高運營成本(如燃料、維護)。2012年,谷歌收入500億美元,利潤107億美元,利潤率達21%,遠高于航空業。這得益于其在搜索領域的壟斷地位,競爭對手難以匹敵,廣告收入穩定且高附加值。
直到十幾年后的今天,情況依然如此。谷歌2024財年的總營收為3500億美元,凈利潤突破1000億美元。航空公司依然在盈利和虧損之間徘徊,整個北美航空業的利潤總和在形勢較好時,利潤也只是谷歌的零頭。
航空公司為人類創造的價值不可謂不大。世界可以沒有谷歌,但不能沒有航空。但二者的價值獲取能力有天壤之別。
汽車行業也創造了巨大社會價值,但盈利公司寥寥。自汽車發明以來,全球有數千家制造商破產,如2008-2010年金融危機中,通用汽車和克萊斯勒申請破產。激烈的競爭和市場波動導致許多公司難以持續盈利,只有如豐田等極少數公司長期盈利。
當下的新能源汽車如火如荼,尤其是在產業鏈最發達的中國,可謂摧枯拉朽,已經占據了新車銷量近50%的份額。但觀察行業玩家,已經有幾十家破產倒閉。即使是頭部幾家公司,很多也多次在ICU徘徊。
全球電動車行業目前只有特斯拉、比亞迪、理想等少數幾家實現盈利。即便如此,也只有極低的利潤率。比亞迪狂飆突進、大殺四方,員工近百萬,給供應商很大壓力,凈利潤率不過5%左右。特斯拉作為產業的開創者,汽車的毛利率也從三年前的30%降到15%以下,凈利潤率從20%降到5%左右。如此火爆的小米汽車,賣一臺虧損近5萬元,將來規模變大虧損會收窄,但對凈利潤也不必有太高預期??梢哉f,電動車本身是個爛生意。雖然各家的制造能力、營銷能力和執行力等方面略有差別,但技術層面并沒有太大差距。
2023年以來,AI產業,特別是大型語言模型(LLM)領域,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的中心。但各種模型你追我趕,你方唱罷我登場。用戶轉換成本為零,哪家好用、哪家免費就用哪家。
OpenAI開發了ChatGPT模型,提高了知識工作者的效率,但盈利困難。OpenAI2024年預計虧損50億美元,收入37億美元,累計到2028年預計虧損440億美元。模型開發的高成本和同質化競爭的壓力,導致AI公司很難盈利。毫無疑問,AI將是革命性的產業,但能獲取價值者,目前看寥寥無幾。
創造巨大社會價值,但公司難以獲得利潤的行業比比皆是。如光伏產業,清潔能源對地球和人類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但即使最頭部的公司也因為價格戰陷入虧損境地。互聯網剛興起時,人人都知道這是一場顛覆性的革命,但2000年左右泡沫破滅,最終能生存下來并獲價值的只是極少數。
這對我們的投資有什么啟示呢?
創造價值是獲取價值的前提條件。如果一家公司的產品沒有滿足人的需求,不創造價值,那么當然沒有投資價值。但一項新技術和新事物具有革命性,或者創造了很大價值,也不代表它能獲取價值。
我們在《靜逸投資2023年度致投資人的信》中,用專門的篇幅討論了“科技革命的星辰大?!保喊ㄈ斯ぶ悄堋⒆詣玉{駛、人形機器人、清潔能源、合成生物學、太空探索、虛擬現實等等。“第四次科技革命”的展開,的確讓人興奮和樂觀。但落地到具體的投資,就需要更仔細的分析。否則,就容易被很多新名詞新概念所蠱惑。
壟斷和差異化明顯的公司,往往能獲取更大的價值份額,是投資的最佳舒適區。茅臺在高端白酒領域有壟斷地位,獲得了白酒行業的大部分利潤。蘋果壟斷了ios生態系統,獲得了智能手機行業多數利潤。泡泡瑪特開創并壟斷了潮玩IP這個行業,獲得了高利潤。谷歌壟斷了搜索這種信息組織方式,Facebook壟斷了全球范圍社交網絡,騰訊壟斷了中國的社交網絡。
同質化競爭的格局可能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格局清晰。例如,19世紀美國鐵路建設大爆發,但最終泡沫破滅,數百家公司破產。隨著百年的競爭,美國鐵路格局變成寡頭壟斷。2009年,伯克希爾以344億美元全資收購伯靈頓北方圣太菲鐵路(BNSF),這是巴菲特職業生涯規模最大的交易之一,標志著其對鐵路行業長期價值的重估。
通過產業鏈縱向分析,找到行業整體上下游中能獲取價值的公司。汽車行業是爛生意,無論是燃油車還是電動車,總體上還是同質化競爭,而且面臨技術變革的不確定性。但產業鏈上少數零部件公司,卻過得很滋潤。例如,福耀玻璃有壟斷性地位和高毛利,在新能源轉型中,不僅沒有被沖擊,反而因為新能源車玻璃使用面積更大、附加值更高,獲得了很好的增長和利潤。
全世界大型科技公司處于對人工智能時代落后的恐懼,不計成本大力投入數據中心卷AI,獲益最大的反而是賣鏟子的英偉達,GPU成為硬通貨,一度成為全球市值最大公司。所以,橫向分析找不到好公司,可以運用縱向分析。因為汽車、AI等都是規模很大產業,誰在整個產業鏈中有話語權,就能獲得整個產業鏈最大價值。有一些優秀公司,為了在整個產業鏈中占據有利和安全的地位,會進行垂直整合,將關鍵環節、高價值環節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而將非關鍵環節、高度競爭環節外包出去。
看懂很多公司的商業模式的本質,表面上的爛行業可能也有很好的公司。這意味著我們不要用“行業”的概念約束自己的思考。零售行業總體上是爛生意,但不妨礙Costco成為優秀公司,因為它本質上和其他零售公司截然不同,它某種程度上是為會員提供商品采購管家式服務的服務型公司,凈利潤等于會員費。亞馬遜也不是一家簡單的在線零售公司,而是從零售業務中衍生出來的高科技公司,它開創的云計算成為價值中很大一部分。特斯拉也不能簡單理解為一家普通的電動車公司,它本質上是一家真實物理世界的AI公司,這一點和所有車企都截然不同。
所以,投資那些既能大幅“創造價值”,又能大比例“獲取價值”的優質公司,是運用投資第一原理的關鍵。那么究竟什么是“價值”?對“價值”的理解也是一件非常有學問的事情,我們留待后續的文章來分析。
摘自靜逸投資
上一篇 | 下一篇 |
---|---|
貝萊德的選擇題 | 沒有上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