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企業如何抵抗價格風險
時間:08-04-17 來源:世紀海翔
中小企業如何抵抗價格風險
從去年底開始,在人民幣升值、原材料漲價、出口退稅政策調整和新勞動法頒布等一系列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一股寒流襲擊了中國制造業,先是珠三角,然后是長三角,大批工廠減產、虧損、撤離、甚至破產。在這股寒流中,雖然大企業也受到影響,但陷入困境甚至面臨倒閉的,主要是中小企業。近日據報道,溫州30多萬家中小企業中有近20%面臨停工或倒閉,其中打火機企業已經倒閉了八成。相比之下,大企業則沒有出現類似局面,制造業龍頭老大富士康甚至還在繼續擴大產能。
小企業如此脆弱?小企業現金流不足、缺少銀行信用支持——這些或許是部分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小企業,特別是國內的小企業,缺乏規避價格風險的議價機制和對沖工具,這使得他們在價格波動大浪中地位非常脆弱。大型制造企業為了確保穩定供應和降低風險,通常會就其關鍵原材料與供應商簽訂長期供貨合約,這么做也有助于供求雙方合理安排生產計劃。十幾年來的供應鏈革命進一步密切了這種關系。在此基礎上,大企業的供應部門還常常會在期貨市場上進行頭寸交易,以求最大程度降低價格風險。
但小企業很少能這么做,一是因為小企業的產品銷量更難預期,產量也就無法事先計劃,第二也更重要的原因是小企業數量太多,供應商不可能和他們逐個議價。簽訂長期供貨合約無門,小企業就只能到期貨市場上去對沖風險,但在這方面,他們同樣面臨困難。首先是國內期貨市場尚不成熟,商品種類和合約類型都不夠豐富;其次,進行期貨交易所需要的知識、人才和習慣都有待培養;最后,早些年的動蕩、丑聞和政策干預給期貨市場留下了壞名聲,讓多數誠實守本中小經營者望而卻步,退避三舍。
當原材料價格迅猛上漲時,上述差異便立刻表現出來。由于價格波浪在沿產業鏈從上游向下游傳遞時存在時間延遲和彈性阻力,即制造商無法通過制成品的提價將材料成本增量立即和完全地轉嫁給下游,這樣,長期供貨合約就為大企業提供了寶貴的緩沖期,這種合約通??梢员Wo他們在幾個月到一年內免受價格沖擊,他們甚至可以利用這個時機壓住產成品價格來逼死小企業。而小企業由于缺乏價格避險手段,只能忍受現貨市場上已經暴漲了的材料價格。
一輪沖擊波過后,將有大批小企業被擊垮,而隨著時間推移,一種可能是價格波動被證明是短期的,大企業也利用緩沖期熬了過來,另一種可能是價格上漲長期化,而此時已被大量擊垮的小企業留下的供給缺口讓大企業可以從容調整產成品價格來彌補前期虧損。由此,我們不難理解一些大企業現在仍在擴大產能。
中小企業歷來被視為創造力、經營靈活性和企業家精神的來源,他們在這一輪價格波動中的遭遇是不幸的。對此,政府應該做點什么?首先,應該允許小企業更自由的參與和組織行業協會,小企業無力單獨和供應商長期議價,但協會可以提供某種服務于小企業的集體議價機制;其次,要進一步放松對期貨市場的管制,允許更多商品種類進入,允許合約創新;最后,還是要繼續推動金融市場化,只有充分市場化的銀行才能消除對民營中小企業的歧視,讓后者獲得更多其原本有能力獲得的流動資金和信用支持。
摘自《21世紀經濟報道》
上一篇 | 下一篇 |
---|---|
當前中國需要警惕熱錢 | 高通脹與弱美元夾擊亞太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