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能泡沫”破裂逼宮“出口導向”
時間:08-10-29 來源:世紀海翔
“產能泡沫”破裂逼宮“出口導向”
中國“產能泡沫”與美國“消費泡沫”同屬“透支型”泡沫
盡管中國的金融系統因封閉而免受危機沖擊,但全球化程度最高的制造業已經開始受傷。自年初來,廣東以及溫州等出口導向型經濟出現企業大量倒閉,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27日表示,金融危機造成部分出口型企業經營困難,出現就業崗位流失的現象。
目前的全球危機,是由以自由貿易為標志的全球化帶來的“貿易失衡”所引起,而美元本位的世界貨幣體系無法自動糾正失衡,從而縱容了美國信用擴張,形成一個巨大的經濟泡沫。美國之所以能夠維持很低的利率(泡沫的前提),主要原因是全球化。中國及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廉價出口導致美國經濟通縮,信奉貨幣主義的美聯儲其利率政策只盯住CPI而非資產價格。此外,這些貿易(或石油)國家的大量順差(廉價資本)重新涌入美國,購買以美元計價的債券或資產,使得美國長期利率偏低。廉價貨物與資本的輸入為美國信用擴張制造了條件,支撐美國的債務消費。
美國信用擴張出現兩個可以改變歷史的結果:美國消費泡沫與中國產能泡沫。美國的需求擴張引起中國產能革命性飛躍,自2002年以來,大量產業FDI向中國轉移,成為“世界工廠”。這也引起上游行業(能源、原材料等)的產能擴張,外儲則出現驚人的增長,導致貨幣供給過大,刺激了投資與資產價格上漲。
中國“產能泡沫”與美國“消費泡沫”同屬“透支型”。為在美國 “透支消費”中獲益,中國出現過度的“透支生產”,即以壓低生產資料的價格實現產能擴張,獲得更多貿易份額和順差,刺激了全球產能涌入中國。這意味著中國過去出口的要素損失較大,現在則面臨外匯縮水及產能大量過剩,過眼云煙的繁榮付出成本昂貴。而美國信用泡沫破裂預示著全球通縮時代的到來,這將讓中國“產能泡沫”徹底破裂。
顯然,中國將在實體經濟中的出口領域首先發生問題,產能過剩必然引起大批企業倒閉。但是由于2006年以來的緊縮政策,中小型出口企業(產能泡沫的主要組成部分)難以獲得信貸,依靠地下金融維持,所以在開始階段對金融體系影響不大。但如果放松貨幣,在全球通縮即將來臨之際扶持出口型中小企業將是危險的。
出口產能擴張也引起上游行業擴張,但是中國早前淘汰和關停了大量中小產能,如小火電、小鋼廠等,而大型企業過去幾年獲取暴利,因此,上游行業生存能力較強,不過,正是由于這些企業積累太多財富,從而更多的參與了國際市場保值增值的投資,由于匯率的強烈波動以及大宗商品價格跳水,令套匯、套利空間消失殆盡,從而引發一系列企業的爆倉事件。
此次全球危機不僅是華爾街模式的顛覆,更意味著全球出口導向型經濟模式失敗。中國必須依靠內需獲得增長的動力,但目前制造業過剩產能顯然無法消化,必須依靠投資和發展第三產業來保持增長,而擴大消費的前提是提高工資,讓收入增長趕上經濟增長,但在通縮的環境中難以實現。
中國不要試圖通過信用擴張來刺激經濟,在產能過剩條件下,中國若放松貨幣會增加更多壞賬的可能,陷入日本式的金融與實體雙重危局。
摘自—21世紀經濟報道
上一篇 | 下一篇 |
---|---|
辦好自己的事將是中國最大的貢獻 | 次貸危機下的中國機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