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以成敗論致遠
時間:08-11-21 來源:世紀海翔
不以成敗論致遠
楊致遠“出局”
近日,雅虎領導人楊致遠宣告辭職,回歸其“酋長”地位。部分評論認為,楊致遠并非一個合適的雅虎領導人,盡管他身上有著雅虎創建者的光環,但在互聯網各類模式日新月異的今天,他的部分商業思維已經不合時宜。于是,媒體將更多的關注點放在誰將繼任楊致遠的職位,而微軟收購雅虎的進程又將如何進行上。但其實,楊致遠有充足的理由為自己“抱屈”,因為,正如對經濟危機發生之后的諸多經濟分析存在“馬后炮”的嫌疑一樣,在當前雅虎股價跌到11美元附近的時候對楊致遠的領導能力進行質疑顯得有些“以成敗論英雄”。事實上,雅虎當前的困境并非僅僅是楊致遠的個人問題,一部分與外部宏觀經濟走向蕭條相關,另一部分則主要原因是楊致遠本身管理雅虎的時機受制于雅虎前期的“路徑依賴”,最重要的是,雅虎所在的IT互聯網行業處于一個真正的“贏家通吃”時代。
“贏家通吃”的內涵在于,在某個產業,排名第一的公司占據絕大部分市場份額,而同時也就將第二第三甩出很遠。從產業經濟學的角度,很顯然,并非每個行業都是如此。但在互聯網行業,因為行業老大的優勢地位所造就的消費者體驗容易廣泛傳播,其擴散速度意味著優勢產品更容易占據更大市場份額。而消費者通過比較消費很容易將排行第二第三的產品拋棄。因為互聯網應用的忠誠度很低,而消費者從一個商家轉移到另一個商家的成本非常之低,所以市場很容易挖掘出市場體驗度高的產品。這就是Google占據最大搜索市場份額的由來,同時也加大了競爭對手追趕的難度。
雅虎的搜索市場份額下降到目前的局面,其實早在雅虎未能及時購并Google時已經埋下種子。這樣的趨勢并非單個企業領導人所能變革。公眾之所以給予新的企業領導人(如楊致遠)以過高期望,恰恰是諸多商業書籍和媒體炒作“洗腦”的結果。實際上,任何一個企業領導人的成功都離不開企業之前的資源積累(即“路徑依賴”)以及企業外部環境的配合。
“路徑依賴”是指企業的每個發展階段都受制于前一階段的資源積累以及決策慣性。前者主要表現在人力資源財務資源上,而后者則表現在企業的戰略方向與業務格局上。對于雅虎而言,在早期領先階段,雅虎因為占據搜索領域領頭位置而對于非目錄式的新興搜索引擎缺乏戒心,以致錯過了并購Google的機會。在被Google趕超之后又陷入業務格局龐雜的困境,因此加大了在搜索領域與Google的差距。最終,楊致遠的重掌帥印其實已經不得不站在雅虎前一階段的不利攤子上。這很大程度上注定了其終將被購并的命運,因為這是互聯網行業排名靠后者的必然結局之一。同時經濟危機的出現,讓雅虎提高自身股價的希望落空,這進一步擠壓了雅虎的命運。
因此,從時間縱向來看,只能說楊致遠當時重掌雅虎很可能是站在了錯誤的時機,正如其創建雅虎的光環也很大程度上只是站在對的時機上一樣。
摘自—21世紀經濟報道
上一篇 | 下一篇 |
---|---|
警惕外部危機造成的“價格雪崩”效應 | 通用汽車的死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