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務之急是擊退保護主義
時間:08-11-25 來源:世紀海翔
當務之急是擊退保護主義
在全球發生金融海嘯之時召開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十六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22日閉幕,會議發表了《利馬宣言》和關于全球經濟的聲明,表示反對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并承諾密切協作,進一步采取全面、協調的行動應對當前的國際金融危機。
這是繼G20會議后又一次大型國際性領導人集體會議,協商拯救和化解當前得世界經濟面臨的問題,但與G20不一樣,G20會議主要是世界主要的國家就改革全球金融秩序、加強金融監管而舉行的全球性會議。而在秘魯召開的APEC會議,是世界經濟最重要的區域針對區域經濟一體化、人類安全、氣候變化、金融合作等一系列問題進行探討和解決,但毫無疑問,會議最重要的議題是反對保護主義。
亞太地區中的美國、東亞(東南亞)以及南美之間貿易相互依存度較高,體現為美國的消費市場、東亞的商品制造以及南美的農產品與資源,全球經濟衰退增加了貿易保護主義的風險,而保護主義則必然惡化各國的經濟形勢,從而可能會讓整個世界經濟陷入動蕩與墜落之中。《利馬宣言》表示,各成員將進一步采取全面、協調的行動應對當前危機。各成員領導人在聲明中承諾,在未來12個月內,將避免為投資、貨物和服務貿易增設新的壁壘,不實施新的出口限制措施,在各領域不實施包括刺激出口措施在內的違反世界貿易組織規則的舉措。他們表示將致力于下個月在現有進展基礎上就談判模式達成一致。
這個沒有約束力的聲明主要是表明區域各國反對保護主義的決心。作為最主要的消費市場,各國都很警惕美國未來奧巴馬政府的貿易政策,盡管布什總統反復強調利用“自由市場”來化解危機,但在就業數據惡化的背景下,“偏左”的奧巴馬計劃在2010年前創造250萬個工作機會可能不得不變相實施貿易保護,而其利用財政拯救美國汽車業的聲明已經令歐洲緊張。對于東亞以及南美等出口型國家來說,令人擔心的可能是以貨幣貶值或實施其他措施刺激出口,惡化貿易環境。因此,會議聲明至少正在努力避免這種后果發生,而亞太地區是發生概率最高的地區。
中國是全球保護主義的主要受害者,不僅在商品貿易方面遭受發達國家的變相貿易壁壘,在投資領域也屢遭以“政治原因”的拒絕。目前,中國作為重要的低端產品出口國,生產成本正在逐步上漲,在國際市場遭受更強的競爭壓力,為了保護國內就業可能采取刺激出口的措施,如提高出口退稅率,中國有必要保持謹慎,防止美國以此以及知識產權保護、勞工保護和匯率水平等實施對中國的隱性貿易保護。與此同時,中國應該堅決與投資保護主義做斗爭,當前是中國資本海外收購技術性或資源性企業的機會。
此次會議還計劃于2009年3月正式啟動泛太平洋區域自由貿易談判,盡管建立亞太自貿區是一件非常艱難和遙遠得事情,相關計劃僅僅表達各國間推進自由貿易的信心,中國則有必要加快雙邊的自由貿易談判。目前,中國已經與亞太多個國家達成自由貿易協定,并與東盟按照時間表推進。此次會議期間,中國同秘魯達成了相關協議,并與哥斯達黎加啟動談判,表達了中國推進自由貿易的意志。與此對應的是,奧巴馬在競選期間曾表達出擱置美韓自貿協定、美國與哥倫比亞自貿協定等信息。作為全球最大的新興市場國家,中國既是重要的出口國,更是日益壯大的資源進口國,作為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中國也應該是自由貿易的堅定捍衛者。
摘自21世紀經濟報道
上一篇 | 下一篇 |
---|---|
通用汽車的死結 | 國美如何度過“尷尬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