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不良資產剝離計劃影響中國外儲安全
時間:09-03-25 來源:世紀海翔
美不良資產剝離計劃影響中國外儲安全
繼美聯儲本月18日宣布購買最多3000億美元長期國債和增至1.25萬億美元的抵押貸款證券購買計劃之后,美國財政部近日又宣布,計劃為最多1萬億美元的不良資產收購活動提供融資,從而扶持“仍在與經濟復蘇背道而馳”的金融系統。聲明指出,鑒于政府5000億美元的“購買力”,這項“公共與私人投資計劃”(Public-Private Investment Program)將從國會去年通過的不良資產救助計劃(TARP)中抽出750億美元到1000億美元的資金,為不良資產收購活動提供融資。
從上述美聯儲與財政部的政策協調路徑我們不難看出,在聯邦基準利率已經降低到0-0.25%的歷史低點,市場處于“流動性陷阱”的情況下,美聯儲通過大規模購買國債拉低中長期利率水平,從而促使抵押貸款利率進一步下降,降低投資者的資金成本;與此同時,伯南克也與蓋特納達成了“協同作戰”的共識——即穩定并激活金融體系。
應該說,財長蓋特納此刻出臺的萬億美元問題資產剝離計劃能否成功也就成為了金融系統最終能否正常運轉的關鍵。因為在市場陷入“流動性陷阱”的情況,僅僅依靠貨幣政策,即通過降低利率或者向市場注入流動性等只會造成貨幣被大量“窖藏”,而不是市場交易的恢復。在這個時候,只有進一步穩定金融市場,恢復投資者的信心,才能夠使得經濟轉危為安。而對于當前的美國經濟來說,從根本上處置問題銀行的不良資產并恢復抵押貸款類資產的市場流動性,才是扭轉經濟形勢的關鍵所在。
但是,從目前美國財政部所公布的方案來看,財政部、美聯儲和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將分別在各自分管領域內為私人投資者提供融資,幫助其收購銀行所持有的非流動性貸款和證券。此外,為保障納稅人及銀行利益,財政部還希望引入私人投資者和拍賣機制,為這些資產定出符合市場實際供需關系的價格,并以“出價高者得”的拍賣方式售出。
當然,美國財政部的“救市方案”更多地依賴市場化方式的愿望無疑是好的,但是,考慮到當前全球性經濟金融危機尚未見底,投資者信心極大受挫,私人投資者或者主權基金參與美國金融市場不良資產處置的積極性難言樂觀。然而不論問題資產處置的方式和結果如何,美聯儲的印鈔機又要頻頻開動,從而向市場中注入更多美元的結果無可避免。
對于中國而言,長期來看,美聯儲大規模購買美國國債、通過間接渠道收購金融機構問題資產,無疑都會造成市場上美元泛濫加劇和美元匯率繼續走低,并使得我們手中的美元資產再次縮水。然而,鑒于我們國家居于世界首位的美國國債持有量,如果我們選擇拋售美國國債,量小無濟于事;量大,美聯儲很可能繼續天量買入,從而使得我國將遭受美元貶值、美國國債收益下降的雙重損失。
應該說,正是由于我們長期依賴美國經濟的增長模式,造成了如今騎虎難下的尷尬局面。那么在短期調整無濟于事的背景下,增量轉換和長期結構調整無疑是我們當前外匯儲備體制戰略改革的基本思路。這意味著一方面短期內我們應該積極探索增量外匯儲備多元化的投資渠道,提高外匯儲備的安全性、流動性和資金使用效率;另一方面,長期來看,外匯儲備必須更多地用于增加我國戰略物資儲備、鼓勵和支持企業對外投資以及藏匯于民等方面,從而使得外匯儲備更加有效地支持我國經濟增長和整體經濟水平的提高。
摘自—21世紀經濟報道
上一篇 | 下一篇 |
---|---|
華爾街的權力沒有改變 | 與其面臨縮水,不如放手一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