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強化外匯監管 防止游資進出
時間:09-05-08 來源:世紀海翔
強化外匯監管 防止游資進出
在全球金融動蕩仍未接近尾聲的當前,中國外匯管理部門決定著手改善有關境外機構外匯賬戶的管理規定,以強化對可能的資本大規模進出渠道的監控。外匯管理局日前在其網站發布了公告,就《國家外匯管理局關于境外機構境內外匯賬戶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簡稱《通知》)向社會公眾征求意見。
在中國的境外機構外匯離岸業務,以往被局限于外資銀行和少數幾家有資格的中資銀行范圍內,根據外匯局此次《通知》的征求意見稿,今后會被擴展到其他中資銀行,并且相關業務統一適用《通知》的要求。近年來境外機構在境內開立的外匯賬戶增長迅速,由于有關管理規定相對分散,并且銀行之間存在難以避免的業務競爭,要落實對這些賬戶資金流動的有效監管,存在一定難度,尤其是在境外機構離岸外匯賬戶與境內機構和個人賬戶的資金往來上面。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2006年以來的境外投機資本流入中國,主要是通過虛假貿易和FDI項目實現的,由于這些虛假項目有表面合法的文件證明和資金流轉途徑,目前尚沒有證據能說明,其中有多少熱錢流入,需要通過在境外機構離岸賬戶和境內賬戶之間違規劃轉而完成。然而,離岸外匯賬戶方面的管理漏洞,無疑也會給相關部門對資本遷徙的有效監控構成障礙,在當前跨境資本流動相對平靜的階段,《通知》對境外機構離岸賬戶的管理框架做出梳理,并且增強對離岸賬戶和境內賬戶往來追蹤的識別碼等技術要素,有望能夠在大規模資本流動出現時,促進外匯管理部門的監控效率。
《通知》將外匯離岸賬戶放開到所有銀行,也有利于保護中國企業對外投資的資金安全。中國有對外投資的企業的基本賬戶在國內分散在不同的銀行,這些銀行都可以辦理離岸外匯賬戶業務時,中國企業就可以將不需要支付的對外投資資金存放在國內銀行,避免投資國的銀行信用和金融體系不穩定帶來的資金風險。中國企業對外投資的不少國家和地區金融信用保障不足,尤其是在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利用在中國的離岸外匯賬戶,將給有需要的企業帶來安全保護和投資方便。
從宏觀層面看,今年一季度的數據顯示,中國并沒有出現其他新興市場的大規模資本外流情況,央行的外匯占款仍然持續增長,外部資本呈凈流入的狀態,央行依然是市場的外匯買入者。而外匯儲備增長和外匯凈流入之間存在差距,可能是儲備資產按市價和匯兌計算出現損失而減記,以及受到去年下半年以來結售匯聯網核查辦法的影響,并不能說明有大規模的資本外逃出現。
但是,5月5日央行發布《2008年中國金融市場發展報告》表示,世界各國紛紛采取的刺激方案會改變國際金融市場的資金供求關系,可能引發資金大規模撤出新興市場,“如果在中國的各種境外資金由流入轉為流出,有可能導致我國股票和債券市場出現較大幅度調整。”
在中國,2009年將較大影響資本跨境流動的因素,很可能是中國的對外投資。渣打銀行預計,2009年可能會是第一個中國對外投資大于外國對華投資的年份。誠然,就如4月底國家外匯局有關負責人所言,目前中國沒有出現大規模資本外逃情況,但也不排除要為各種可能而做準備。一方面,金融危機如果繼續深化,有可能帶來新的外資清盤撤離,另一方面,最新的市場動態還顯示,由于中國的經濟呈現回穩跡象,股票市場和房地產市場因價格上漲幅度大大超過全球其他市場而飽受關注,如果這一勢頭就此持續,那么不排除國際游資選擇進出中國進行套利的可能。
摘自—21世紀經濟報道
上一篇 | 下一篇 |
---|---|
制造行業明顯回暖 經濟復蘇努力可期 | 慎對人民幣國際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