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鋁之挫:
時間:09-06-15 來源:世紀海翔
中鋁之挫:
多重風險下的試煉樣本
今年2月,中國鋁業公司與力拓集團發布聯合公告稱,雙方已經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力拓集團將接受中國鋁業195億美元現金注資,該交易是中國歷來對外國公司規模最大的一筆投資,也是全球跨境交易當中數額最大的交易。在全球危機前景暗淡的氛圍中,結盟方案昭示了非同尋常的意義。其時,受國際市場需求下降的影響,力拓背負著近400億的債務壓力,股票市值大幅縮水。在這樣的背景下,力拓在合作協議中給出了豐厚的資產組合,72億美元將用于認購力拓發行的可轉換債券,該債券轉股后,將使中鋁持有力拓總股份比例由9.3%上升至18%;另外123億美元將用于參股力拓9個鐵礦石、銅、鋁資產。
但在合作協議公布后,政治風險的抬頭和全球市場的變化,使得雙方原先的合作框架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在中鋁注資力拓消息公布之后,中國五礦集團宣布收購澳大利亞Oz Minerals礦產公司,湖南華菱鋼鐵也宣布收購澳大利亞第三大鐵礦石生產商FMG公司16.5%的股份。以保護國家資產安全為由,澳大利亞國內出現了各種反對聲音。3月16日,中鋁注資案被澳大利亞審批機構延期90天。在這三個月的時間里,全球金屬礦產價格大幅回升,力拓公司股票上漲了約一倍。5月5日,力拓的股價超過中鋁購買可轉換債券的首批行權價。市場人士認為,中鋁此時已經失去了注資力拓的最有利的時間。
對于市場行情的變化,中鋁并不是沒有預期的,在今年2月份,中鋁就表明行情回暖、股價回升,都會影響力拓股東批準申請。在5月底,熊維平曾公開表示:“現在市場環境確實發生了變化,我們正與力拓一起研究目前的情況。”與此同時,中鋁也在積極爭取反壟斷審查機構的批準,先后獲得澳大利亞競爭和消費者委員會、德國聯邦企業聯合管理局和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等三家反壟斷機構的放行。澳大利亞外國投資審查委員會原定于6月15日公布中鋁注資力拓的審查結果,分析人士認為,中鋁將對2月份宣布的交易方案條款做出適當的修改,以更好地反映市場變化及股東和有關監管方面的要求。
在“審查日”到來之前,力拓即在6月5日單方面宣布解除和中鋁的合作協議,中國企業規模最大的一次海外長征宣告失敗。究其失敗原因,單純地歸結為利益最大化或是政治風險,都不足以充分解釋。從力拓的角度分析,政治力量的介入,無疑為它的商業利益的最大化贏得了時間。政府和企業之間的這種媾和是非常巧妙的:一方面,反對黨借由國家安全進行煽動,讓執政黨為了選票騎虎難下;另一方面,當市場回暖之后,由力拓從企業層面進行毀約,使得澳政府避免遭到過分干預經濟的指責。
從中國企業的角度來看,此次失敗是一次有啟發意義的試水。首先,資源類產業的跨國投資,必然面臨著國家之間經濟利益的沖突。所以,企業應提升公關層面的技術,形成去政治化的企業形象。其次,此次的合作過程中,出現了其他中國企業進軍澳大利亞礦業企業的情況,形成了一定的同質化競爭,加大了對方的談判籌碼。產業協會和政府監管部門應該給予一定的協調安排,形成合力。最后,面對“兩拓”的合并,我國應該依據《反壟斷法》采取必要的懲罰性措施,行業聯盟也可就此事件采取聯合行動,成為維護國內企業權益、反對國際壟斷的力量。
中國作為資源缺乏的國家,未來通過多種渠道利用國際資源市場,是必然選擇。對于此次經驗的分析和總結,將為接下來的海外征程提供有益的借鑒。
摘自—21世紀經濟報道
上一篇 | 下一篇 |
---|---|
消除股票“供應限制” 無須維護“高估值”泡沫... | 有分歧,沒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