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進人民幣結算需人民幣可自由兌換
時間:09-08-26 來源:世紀海翔
推進人民幣結算需人民幣可自由兌換
近日,央行官員表示將會同其他部門,提請國務院擴大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的試點范圍,包括擴大境內試點區域、境外試點區域和企業試點范圍。此前,國務院在4月份批準了上海市和廣東省內的廣州、深圳、珠海、東莞四城市開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隨后選擇了幾百家企業有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企業資格。不過,人民幣結算試點暫未掀起激動人心的景象,業務成交非常稀少。
在美元主導的全球貨幣體系遭遇松動之際,各國都醞釀本幣結算,如日本、俄羅斯等。它們的貨幣都是可自由兌換,尤其是日元在自由兌換之后的強勢升值,導致日本將其進口和出口的結算比重提升到20%和35%的水平,隨后停滯不前。而俄羅斯的“盧布運動”則更像一個口號,即使俄羅斯是石油資源的出口商,有著強勢的幣種要求權,但石油盧布也很難達到20%以上的出口結算水平。這也從另外一個角度證明,自由兌換是擴大貨幣結算的基礎,但這也不能保證該貨幣就可以成為廣受歡迎的結算貨幣。
人民幣則在資本項目上無法自由兌換,它對東盟、蒙古、俄羅斯以及中亞的貨幣輻射力完全是通過邊境貿易、邊境旅游等市場自發形式推動的。盡管中國和一些國家簽訂了貨幣互換,并允許這種貨幣互換可以用于貿易,但從目前看,各國還是將貨幣互換看作一種金融穩定的工具。因此,市場邊貿導致的人民幣輻射力是非常微弱的。很多人過度夸大了人民幣在海外的追捧程度以及境外人民幣的存量規模。
我們認為,人民幣充當國際或者區域結算貨幣必須首先是自由兌換貨幣,否則范圍會非常有限(跟周邊貿易增長量呈遞減關系,即貿易增長10%,而結算提高水平則遠遠低于這個水平)。關鍵在于,有限范圍充當國際(區域)結算貨幣其意義不僅不大,反而承擔的責任和成本較大。
人民幣自由兌換是人民幣結算的基礎,而不是人民幣結算可以為自由兌換提供更好的條件。邏輯很簡單,用任何幣種結算都會產生某種頭寸風險,人民幣結算有利于本國貿易商,因為規避了匯率風險,但如果不給別國貿易商及時回購貨幣以即時軋平頭寸的機會,別國貿易商不愿意接納這種結算方式,或者別國貿易商會根據價值波動來尋找最佳的博弈方式,例如人民幣弱勢,那么外國進口商會要求用人民幣支付,由于存在結清貨幣的時間之后,國內出口商將得到貶值的人民幣。反之亦然,如果人民幣處于強勢,那么外國出口商會拒絕以人民幣計價和支付。這也是很多國外的資源出口商最近拒絕用人民幣結算的原因。
如果扶持香港為人民幣離岸市場,將產生一些新的問題。存入香港的境外人民幣,雖然是對內地的債權,但存入香港銀行后,自然變成了對銀行的債權。香港存款銀行既是存款人的債務人,又是對內地的債權人。在這種情況下,必須要與等值的港幣進行置換。也就是說,要在香港建立離岸市場,人民幣必須先與港幣實現自由兌換,這其實同美元建立了一種“中間物”狀態的自由兌換。另外,如果香港離岸市場能夠建立,那么香港吸納人民幣存款則需要考量。數量不足,投資產品規模就小,達不到足夠的流動性從而降低吸引力,而如果數量過多,則導致人民幣匯率下降,從而影響央行的目標匯率。重要的是,在人民幣不可自由兌換的情況下,香港的人民幣投資產品規模表面上是由吸取人民幣存款的能力決定的,實際上取決于人民幣結算下的貿易逆差,而中國愿意為之付出多少成本呢?
摘自—21世紀經濟報道
上一篇 | 下一篇 |
---|---|
98度還是102度 | 西方不振可否反證東方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