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廣昌的商業哲學
時間:09-11-23 來源:世紀海翔
郭廣昌的商業哲學
精明者常有這種笑容:安安靜靜卻隱藏有攻擊性,親和力掩蓋著堅定無比的防衛心態。中國最著名的商人之一正坐在桌子的另外一側,臉上掛著這種笑容,安靜地回答我們提出的各種問題。他能機智地回答其中任何一個問題,滴水不露,卻又讓人愉悅。他可能巧妙地隱藏了自己的真實觀點,卻又毫不吝嗇地讓我們欣賞他智力上的雜耍。
郭廣昌正在或已經成為這個時代的標志性商業人物之一。以他為代表的中國新一代商人們,受過良好的高等教育,開始注重商業模式,熟悉自己的榜樣公司,善于利用資本市場,對公司管理和團隊建設也津津樂道。至于他本人,眾人都目睹了他如何率領公司渡過艱難時刻。他和他所創立的公司復星曾經置身于宏觀調控帶來的巨大陰影之下,媒體一度成了他們的敵人。但是他和創業伙伴們成功地化解了危機,并且將公司復星國際在香港聯交所整體上市,以凱旋姿態出現在中國的商業世界。大部分曾經質疑過他們的人后來都成為他們真心實意的贊揚者。
和中國一起成長,他和他的伙伴們宣稱這就是自己公司的戰略。他們將和黃與GE作為公司的效仿對象,雄心勃勃要在中國大陸復制和黃在香港、GE在美國的商業模式:投資控股公司。至于郭廣昌本人,他將李嘉誠和沃倫·巴菲特作為榜樣——頗為有趣的是,他智力上的偶像一度是馬克思,這個崇拜共產主義創始人的哲學系學生后來成了改革后社會主義中國最著名的資本家之一。
你將要讀到的是我們談話的部分內容。你會看到,他對中國信心十足——按照他們的戰略,這也是對自己的公司信心十足。同時,作為一名商人和業余哲學家,他也闡述了自己對商業和公司的理解。
“不思考是不可能的,我們都活在當代”
經濟觀察報:賽珍珠在《大地》中選擇的兩個主人公分別成為了大地主和大軍閥,這在當時都是最讓人敬畏和最有權力感的人。在我們這個時代,你覺得什么樣的職業才會讓人成為最受尊敬的人?是商人嗎?
郭廣昌:我不知道,我對這個沒有研究,我也不感興趣。
經濟觀察報:那你是如何選擇去做商業的?是偶然嗎?
郭廣昌:因為我做不了別的。我的性格肯定不適合做官,做老師又怕誤人子弟。小平南巡之后,(政府)說可以做企業,那時候以為做企業對自己負責就行了,現在看來做企業不僅僅要對自己負責,也要對社會負責。但總的來說就是你做決定,你對結果負責。這種游戲比較簡單,比較符合我的個性。
經濟觀察報:但是隨著公司越來越大,和你在商業上的力量越來越大,你必然要考慮商業和這個時代之間的關系吧,包括你的公司和國家之間的關系。
郭廣昌:昨天晚上(處理完工作)已經很晚了,正好有點時間,我就看了部片子:《高考1977》,看后感慨蠻多的。可能那批知青比我們的印象更深,但我看了也很有感觸,因為我是農村的小孩。1977年,我10歲,小學三年級左右,那之前讀書是很松的,基本沒怎么讀。小平出來后恢復了高考。我父母都是農民,他們很認真地對我說:“現在不需要靠推薦了,讀初中、讀高中,你可以自己考了。”他們給了我很大的“特權”——不用拔豬草,認真讀書就可以。以前每天放學回家,都要去弄一筐豬草回來,才能吃晚飯。
所以,人的命運跟時代當然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如果不是小平南巡,我就不會想到去做商業。你看一看上一代的工商業者,跟我們的經歷正好是相反的,他們經歷了一個公私合營的過程,其實是把原來的私有資本以公有化的形式消化掉。現在則是逐步放開民營這一塊,讓民間資本在商業和整個社會的發展中所占的分量、所擁有的能力起重要的作用。沒有時代的整體變遷,可能有這些東西嗎?
從人來說,就是活在當代,不可能超越歷史,這是一個很簡單的東西。所以不思考是不可能的,我們都活在當代。
經濟觀察報:公司和國家的關系呢?
郭廣昌:如果從社會結構來說,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結構很簡單,就是兩元的結構:家庭和國家,沒有中間組織,既沒有企業,也沒有社會。一個知識分子,或者任何人,跳出家庭報效國家的唯一途徑就是當官,所以孔老夫子的儒家學說核心就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整個社會的結構決定的。現代社會最核心的變化就是多元結構和多層結構。家庭不再是經濟的主體,它只是一個生活主體;經濟的主體變成了企業,企業是創造價值的核心體,也是經濟生活的核心體;國成為管理國家事物的主體;還有其他的中間機構。整個社會的分工更細化,結構更多元。
從這個層面來理解企業和國家的關系就很清楚了。企業的存在是創造價值的,從表面上來說它是生產的中心,是經濟活動的中心。各個企業都是經濟細胞,每個經濟細胞能夠健康地創造價值,整個經濟就會健康;如果這些經濟細胞都沒有活力、沒有創造力,整個社會肯定沒有動力。就像三十年以前的國有企業,上海牌手表多少人想買都買不到,有那么大的市場需求在,卻沒有人去生產。計劃經濟下,細胞沒有活力,沒有把企業變成真正的經濟主體,而是讓它附屬到國家上,還是國家機構的組成部分,實際上還是準二元結構,即家庭和國家。改革開放之后才把企業解放出來。企業和社會的關系,簡單來說就是這樣的邏輯。
“民營企業所要的不是特權,只是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
經濟觀察報:現在我們有了全世界最大的銀行、最大的移動運營商,還有全球排名前十的大公司。作為一位比較成功的民營企業的領導者,你怎么看那些大型國有企業,它們的優勢在什么地方,它們的未來會怎么樣?
郭廣昌:首先這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情,畢竟,只有國有企業的治理的確發生了極大的變化才能做到。如果沒有三十年改革開放,沒有外資、民企的競爭,就不會有這些國企的崛起。我們的銀行為什么強?因為我們經濟的總體強了,大家有錢存到銀行,這是基礎;國有企業有一些壟斷資源,能夠賺錢,但根本原因還是整個經濟好了,沒有老百姓的富裕,誰去買油?說到底,我們整體財富的增加才是這些企業發展的基礎。
作為民營企業,一方面我覺得值得慶祝;但的確要防止國有企業擠壓民企的生存空間,這是大家比較擔心的問題。
經濟觀察報:你覺得國企對民企生存空間的擠壓確實在發生嗎?
郭廣昌:民企的發展受一定的限制和擠壓,這是存在的,只不過我們現在面臨的情況是越來越好了,以前根本不允許。我們是從一個最不理想的狀態在提高,要這么來看待問題。從不讓你生存到逐漸有了空間,然后這個空間越來越大,我希望這個趨勢可以持續下去,而不是空間越來越小。
中國經濟要有進一步的提升,就要進行結構調整。從投資的角度來說,一定要拉動民間投資,僅僅依靠國家投資肯定不夠。就經濟結構調整本身而言,當然國有壟斷企業本身也非常重要,要繼續改善治理,但最有活力的民營企業如果結構不能調整、不能提升,經濟就很難提高。而民營企業的治理改善和結構調整,肯定需要國家多支持,多創造更好的環境。
經濟觀察報:你覺得當前經濟是在變好嗎?
郭廣昌:比最壞的時候好了,這是肯定的。其實從經濟結構調整的角度來說,中國的企業在這一輪經濟危機中碰到的問題,浙江和長三角早就碰到了,就是土地和勞動力成本的提高。傳統的制造業最早在江浙碰到問題。我作為會長的浙江商會,大概在四年之前就一直在提調整的問題,提怎樣從產業的低端發展到高端。
你看這幾年,浙江商人的代表,已經不是傳統的比如溫州制作打火機的商人,不是簡單地做一個螺絲賺0.01分錢,然后賣遍全世界的概念了。代表我們浙商的是什么?是馬云的阿里巴巴,是周成建的美特斯邦威,是江南春的分眾。即使制造業也在變化,比如新光的周曉光也在轉型。這些企業的轉型提升,也會推動中國經濟整體的提升。結構調整不是一句空話,它是每個企業細胞的變化。
經濟觀察報:在結構調整的過程當中,出現了對民營企業的擠出現象,國家政策也從原來的國退民進回潮到國進民退。
郭廣昌:首先,黨和政府政策的主觀意愿,我相信并沒有大的調整,說要國退民進。第二,國家實際上也沒這么做。國家整體政策取向并沒有發生變化,也不會發生變化。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判斷,離開這個判斷,后面怎么做事呢?這是最基本的、我堅信的一個判斷,黨、國家、政府,方方面面大的政策取向沒有發生變化,就是說要支持民營經濟的發展,會進一步給民營經濟空間。
但是,部分的對民營的擠壓和個別的國進民退現象有沒有?或者這種擔心有沒有?顯然有,但我覺得這不會改變大局,大局就是堅持市場經濟方向,一次分配時效率優先。這個大原則不能變,只要大的原則不變,大的方向就沒問題,整個中國的發展也不會有問題。擔心會存在,但通過溝通、協商都能解決。
發生這種情況的原因,部分是的確國有企業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沒有代價地享用廉價的資源,尤其是低廉的信用資源。但我覺得市場經濟最后的考量標準,不是誰占用的資源最多,而是效率,如果你用廉價的資源仍不能創造很好的價值,那最后還是要被淘汰的。
經濟觀察報:但會不會出現這樣的分野:國資壟斷和占據了那些最重要、最賺錢的行業,把民資全部擠壓到競爭非常激烈的領域?
郭廣昌:民資從來就沒有進入過壟斷行業,所以不存在擠壓的問題,進都沒進去過,還擠壓什么?問題是進一步開放空間的問題。
經濟觀察報:很多人認為民營企業比國有企業更值得尊敬,即使一些國有企業的領導人很值得尊敬。
郭廣昌:我認為這沒有意義,這些都是假問題,沒有必要去做這樣的意識形態的爭論。國有企業是不是受尊敬,要公平一點看問題。有些國企真的提升很快,比如招商銀行,工商銀行我覺得也不錯,它的改變真是蠻大的。另外,把企業家和企業分開來看,本身也有問題。作為一個企業家受到尊敬的話,我覺得某種程度上就是企業受尊敬,如果他個人受尊敬,企業搞得一塌糊涂,我不知道這尊敬從何而來。
我們以前已經做了很多無用之爭,大家都喜歡走極端,明明可以很好地通過溝通來達成共識,但是不但不溝通,而且一定要兵戎相見。民族的悲哀就是這么來的,其實我們完全可以多聽聽對方是怎么想的。民營企業要多聽聽國有企業在說什么,它們的難處在什么地方,應該怎么提高;國有企業也應該多聽聽民營企業在說什么。甚至外資企業,只要在中國納稅,在中國發展,我覺得就是我們的企業,不應該把它看成是外來的,應該給它一個公平的環境。所以,市場經濟要確定的一個原則,就是效率優先基礎上的平等競爭。民營企業所要的不是特權,只是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
無論在公司內部還是外部,我都提倡溝通,充分地溝通,坦誠地溝通,不要動不動就從我的角度出發指責你,或者走極端,這對中國的發展都是不利的。你看我們這兩百多年死了多少人,提了多少“主義”出來。沒有那種必要,也沒那么嚴重,按照現在既定的道路走下去,大家在一個平和的環境下相互溝通就行。
經濟觀察報:無論是復星,還是你個人,在同政府或國家溝通的過程中,遇到的最大的障礙是什么?
郭廣昌:我覺得沒什么大的障礙,總體而言,溝通都蠻好的。溝通不是說你講的都對,或者對的東西都必須要做。各有各的難處,要相互理解,有一個相互了解和權衡的過程。
“中國人太珍惜現代了,所以我們不會再亂來”
經濟觀察報:你現在考慮最多的問題是什么?
郭廣昌:考慮最多的問題當然是把企業發展好了。企業發展好了,賺錢就是結果而不是目的。
經濟觀察報:很多人都這么說。
郭廣昌:事實就是這么回事。比如運動員拿冠軍是一個目的,但不能老想著拿冠軍,你要做的是系統訓練。
經濟觀察報:你是一個安全感很強的人,還是一個特別沒安全感的人?
郭廣昌:從自我的角度來說的話,我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希望讓自己更安全,讓整個企業更安全,讓我的家庭更安全,讓社會更安全,這是我的一個價值取向。從這個角度來說我是一個安全感不強的人,不是說跟你比或者跟大多數人比,郭廣昌安全感不強。比如我們非常強調企業的規范,因為規范才能安全、才能生存,這是我們發展一個基礎;我們非常強調財務的穩健,這也是為了安全;我們非常注重品質的提升,這也是一種安全。企業的發展就是兩個,一是往前走,第二是確保底線和安全,守住底線,然后創造邊際、創造空間。
經濟觀察報:做生意這么多年,你有一以貫之的原則嗎?
郭廣昌:一以貫之的原則有很多。你要堅信你的基本判斷,比如我前面講的,堅信整個國家大的方向不會變。離開了這個基本判斷,很多事情就沒辦法來做抉擇了。
第二做企業一定要創造價值。比如土地、資金、技術,這些都是資源,你創造的利潤一定超過投入的資源,這是基本原則。如果不能,就是在毀滅價值。我沒有好好學習經濟學,就學了一句話:資源是稀缺的。稀缺的資源必須善加利用,讓它效率最大化。這個教義大家不能忘記,也不能用任何意識形態來左右。另外,資源的分配一定要有利于價值創造。我們以前就忘了這一點,只注重怎么分,合理不合理,卻不注重分了之后有沒有再創造的問題。其實小平就是把我們帶回到最基本的一些東西上來。
我堅信的第三個原則是分享,創造價值之后,一定是在各個利益主體之間分享,包括勞動力、技術、資本的提供者,管理者,還有外圍環境的提供者。維護外圍環境也是需要投入的,維護它要靠你交的稅收,所以你必須給這個社會創造稅收。所以一定要分享,如果不能分享,整個環境就沒辦法維持。
經濟觀察報:有沒有必須面對的選擇和你的原則相沖突的時候?
郭廣昌:天天有。做商業就要面臨很多的誘惑,最重要的不是選擇什么,而在于放棄什么。剛開始的時候更多的是選擇做什么,到最后則是決定要放棄哪些,因為機會越來越多,面臨的空間越來越大。其實想通了就很正常了,反正你不可能什么都做,那就做你該做的,盡量讓自己恢復到平和心態。
經濟觀察報:無論是西方還是東方,一般的看法是商業會毀壞人身上的某些東西,比如原則和情感,從你的經驗來看是這樣嗎?
郭廣昌:我覺得商業文明對這個世界的貢獻一定比所有其他的文明要多。資本主義為什么腐而不朽,為什么到現在還能發展下去?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一直被批判。資本主義有兩個輪子,一個是效率優先原則,它一直沒有放棄;另外一個輪子它也從來沒有放棄過,就是對自身不合理性的人文批判,這方面馬克思是最徹底的。因為這兩個輪子它才能走到今天,所以不要把這種批判看成是不健康的。但是也不能只相信批判,而把資本主義看得一無是處。這就是辯證法,人類社會的發展就是這樣,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惡的邏輯跟善的邏輯交夾在一起,善因會開出惡果,所謂的惡因卻推動著歷史車輪往前走。所以說一個民族的哲學素養非常重要。我們過去經常用太簡單的邏輯來貼標簽,把很復雜的法律判決變成群眾的喜怒取舍。
經濟觀察報:你考慮問題的方式、你的商業智慧是怎么得來的?
郭廣昌:我從來沒有被當成商人去培養、塑造過。我覺得第一就是自己的體悟,畢竟做了二十年了。一些為人做事的原則和基本的知識結構,從大學時代就有了。我最大的一個特點是,我不是一個特別自信的人,所以我喜歡去聽別人怎么說,別人怎么想。所以智慧是碰撞出來的,大家共同去探討一些東西。我也不是一個很喜歡做決定的人,最好的決定都不是我做出來的。但我也從來不回避,必須做的決定我也去會做,因為這是本分。所以我們商業上的這些小的經驗怎么來的?就是一個過程,再加上機緣巧合。當然我覺得和父母對你的教育肯定有關。近二十年商業經驗的積累和磨礪也很重要,也包括這個過程中所看的書。
經濟觀察報:你對中國的信心是怎么來的呢?
郭廣昌:因為中國該走的曲折都走過了一遍,中國人太珍惜現代了,所以我們不會再亂來,我最大的信心就是這個。
經濟觀察報:作為中國最大的民營企業之一,復星有什么生存哲學嗎?
郭廣昌:生存哲學就是不要去做會讓你死的東西,或者盡量避免去做;守住底線,然后創造空間。從賭的角度來說,不要去賭你賭不起的,比如說你的生命,你活著的尊嚴,這是你不能賭的東西。不能去偷稅漏稅,不能違法亂紀。活著是最重要的,因為活著才有機會。但有些人不這么想,也不能說他是錯的,每個人有每個人存在的哲學,有些人就喜歡冒險,但我們不喜歡。
經濟觀察報:是不是可能有一個點,過了那個點之后就不用再去考慮生和死的問題?
郭廣昌:永遠不可能。比爾·蓋茨說過,微軟離破產只有15個月。15個月就是空間,因為在15個月里他做了很多正確的事,他就沒有破產。永遠不要去相信,某個人跟你說,做了一個事情之后就是百年老店了。百年老店需要你不斷地去變革,不斷地創新,不斷地做你以前從來沒想過要做的事情,永遠不要相信誰給你一本紅寶書,你就到共產主義了。
經濟觀察報:你提到自己喜歡看商人的傳記,很多人看傳記,從中能夠看到自己的影子,你會有這樣的體驗嗎?
郭廣昌:總是會有一些東西,心有戚戚焉。
----摘自經濟觀察報
上一篇 | 下一篇 |
---|---|
電價上調2.8分 能源價改再亮“綠燈” | 高鐵改變中國經濟版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