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甜蜜的“空頭”
時間:10-07-19 來源:世紀海翔
甜蜜的“空頭”
在這個大宗商品讓人失望的上半年,卻有聰明的做空者。
根據研究對沖基金的專業機構HFR最新的報告顯示,其衡量對沖基金業績的廣義指標—HFRI基金加權綜合指數,在截至6月底的六個月下降了0.18%,其中,僅6月一個月就下跌0.81%,泥沙俱下的對沖基金中,唯有做空策略的對沖基金增長了3.01%,而在此前的5月份,他們已經增長了。
然而,做空仍在繼續,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
而在國內自
這群甜蜜的“空頭”陣營里既有國際對沖基金也有國內游資,該專題的兩篇文章對他們做空的手法和真實的面貌進行了還原。
原油期貨對沖基金做空者們近期表現得可謂出色。他們在5月初閃電出擊,豪賭原油的下跌。一邊大手買進原油期貨的空頭合約,一邊做多美元壓低石油價格。而在4月份曾經達到86美元搞掂的原油價格也十分“配合”地上演一出高空跳水戲碼,從5月份開始一路下跌至6月方探底。
從5月到6月,短短六十天,對沖基金空頭們在原油上的一仗贏得驚險而漂亮。
然而今年以來大宗商品市場上的對沖基金空頭與多頭,可用狄更斯筆下兩部作品來形容:一邊是“遠大前程”,一邊則是“荒涼山莊”。
統計過去12個月的美國原油期貨,可發現其正價差導致期貨合約的展期收益為負,這一點令投資者自年初迄今以來損失約13%。
上半年,原油不是表現遜于整體市場的唯一商品。截至7月上旬,標準普爾的高盛非能源指數年內迄今的回報為負8.5%。在該指數所涵蓋的24種商品中,僅有七類商品期貨出現逆價差,而且只有兩類期貨是長期持續處于逆價差狀態。
對此,路透社的原油及能源研究專家John Kemp不得不感嘆道:“上半年是個做空商品的好機會,在正價差的市場環境下,每個月通過延展空頭倉位就能獲利。”他指出,“養老基金和其他各種形式的多頭就這樣把錢輸送給了商人、銀行和空頭們。”
最大輸家則是專注于能源與基本材料的多頭策略對沖基金,下降4.81%。其中,花旗前交易員Andrew Hall管理的大宗商品對沖基金在5月已跌逾10%。
踩著高盛的尸體做空原油
“入此門者,當放棄一切希望”,這是但丁《神曲》地獄篇中的臺詞,刻寫在地獄之門上方。
如果高盛公司商品研究部門主管Jeffry Currie回想在他2010年初對石油的高調看多時,難免陷入到類似的絕望心境。
在2008年之前高盛一路唱多,直到油價創造史無前例的147美元天價,而在2010年初,Jeffry Currie更是斷言,油價將上100美元。
而在今年以來,原油走勢跌宕起伏, 1月初原油延續去年12月的上漲勢頭,一度收于83美元上方,實現連續十個交易日上漲,累計漲幅達14%,為1996年以來最長的單邊上漲行情。但這一波行情未能持久——歐元區債務危機等諸多因素均加大了市場對原油需求的擔憂,原油價格一路走低,至2月初最低至70美元下方。而在2月下半月原油一路走高,受到來自美國、中國以及歐洲等多個國家一系列良好經濟數據的刺激,自4月末收于86美元上方,創下年內新高。但是隨著5月份歐元區債務危機加劇,基金大幅減倉,油價一瀉千里,從85美元上方暴跌至70美元下方,直到6月份方探底。
事實上,錯判的不僅是高盛,各大機構在年初對今年原油的預期皆是一路看多,國際能源組織IEA認為,2010年全球原油供求大體平衡,油價走勢將相對平穩;OPEC的研究則顯示,2010年油價走勢將向好,每桶80美元上方是合理的。美林銀行則認為油價還有沖破100美元/桶的可能。
他們原本預期隨著全球經濟復蘇,供需關系趨緊,以及商品價格的上漲,可以因看多商品而獲益。但實際等來的卻是價格區間波動和正價差嚴重侵蝕投資回報。大多數的多頭投資者在2010年上半年蒙受損失。
然而,在一片看多中,對沖基金在5月初發起了沽空原油的總動員,空方以前所未有的投入開始對國際油價進行施壓,這次,他們贏得很漂亮。
CFTC的數據顯示,截至
此時,參與做空原油的對沖基金,主要是管理期貨型對沖基金或事件驅動型對沖基金,研究顯示,有些激進的對沖基金將沽空原油期貨的資金量提高至基金資產的40%-50%,加之投資銀行提供的4-5倍高杠桿融資,其沽空原油的規模高達基金資產的2.5倍。
為何對沖基金們選擇在這個時候發起空頭大進攻呢?
當其時,在
原油的大幅下降背后是多種不利經濟因素的合力,投資者擔心萬億美元的歐盟援助計劃可能對于歐債危機的爆發于事無補,而歐洲各國未來限制預算的方案恐怕還會限制全球經濟復蘇進程,受此影響,歐元/美元跌至4年谷底。一系列負面因素的沖擊打壓油價從5月高位的85美元下滑15%。當時,美國的原油和油品庫存也正處于20年來的高點。這些都構成油價接連遭遇打壓的原因。
但是,當其時高盛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以自己深陷“欺詐門”的代價,為對沖基金空頭們贏得了一個寶貴的時間點。
此時正值美國參議永久調查委員會就高盛“欺詐門”召開聽證會。在2008年之前高盛一路唱多,直到油價創造史無前例的147美元天價,高盛商品指數由此成為全球資金跟蹤量最大的商品期貨指數之一,有超過1000億美元資金跟隨。
美國能源研究機構Schork Group Inc.總裁肖克當時對媒體表態說,高盛被指控,意味著高盛需要留存一定現金應對SEC處罰,將大量平倉原油多頭合約。“這無疑是導火索,接下來就是對沖基金大舉沽空原油期貨,5月初的景象是我們以前都不敢想象的——對沖基金在向高盛搏殺原油期貨的定價權。”
而對沖基金看準的,正是高盛的淪陷,以及眾多高盛追隨資金由此對看漲原油的遲疑。
后院放火
除了直接的持有做空頭寸外,對沖基金還有一個隱秘的手法操作油價。他們的手法簡潔而巧妙,通過大舉買漲美元,做空歐元,壓低以美元計價的原油期貨價格。因為原油價格歷來和美元匯率是緊密掛鉤,其交割和計價基本都是用美元來結算,所以美元匯率也會對原油價格產生影響。
據統計,美元指數和WTI原油走勢存在顯著的負相關,在1991年到2007年間美元對原油的引導系數為-92%,其中,1991年至2000年,其引導指數為-41%,而2001至2007年,其引導系數為-70%,由此可見石油與美元間的高度負相關性。
在對沖基金采用空頭倉位做空原油期貨的同時,
與此同時, NYMEX原油主力7月合約已從開盤86.09美元/桶驟降至74.59美元/桶。
但對沖基金并沒有放松狙擊原油的腳步。CFTC數據顯示,在5月19-25日當周,投機性頭寸增加美元凈多頭持倉,并削減了歐元凈空頭持倉。數據顯示,該周的美元凈多頭持倉總額約221.9億美元,此前一周為217.8億美元。
與此同時,投機性頭寸仍大量做空歐元,空頭部位達106,736口,但低于前一周的107,143口。歐元凈空頭持倉的紀錄高位是
終于,在
一面正面進攻,一面后院放火,精明的對沖基金終于收獲了漂亮的成績單。
以其發動空頭總進攻的5月份來看,HFR的統計顯示,在5月份,絕大多數策略都承受了較大程度的虧損,連對沖基金界的大紅人John Paulson旗下的杠桿類基金Paulson Advantage Fund在截至今年5月21日的一個月內也下跌6.9%,令該基金今年以來虧損達3.3%
唯一的王者只有空頭。除去中性策略的對沖基金有不太顯著的收益外,5月真正的贏家是空頭策略的對沖基金,該策略的對沖基金在美國市場下跌8.2%的情況下平均獲得了6.99%的正收益。
此外,事件驅動策略的對沖基金表現較好,整體依然保持了一定程度的獲利。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空頭策略的對沖基金外,參與做空原油的管理期貨型對沖基金和事件驅動型對沖基金,都獲得了不錯的收益。
此外,對沖基金空頭們做多美元、打擊原油的步伐仍未停止。根據HFR的報告顯示,未來全球對沖基金的賭點更多地集中在各國匯率政策變動以及美日經濟恢復的節奏上。
亨德利的曲線做空
相對于原油,金屬的日子也不好過。以倫敦金屬交易所(LME)德銅期貨價格為例,其在一季度結束時,仍增長了5.6%,可是在二季度則跌去16.4%,截至
路透社的金屬類大宗商品研究專家Andy Home這樣評價倫敦金屬交易所(LME)基本金屬:“今年上半年,只有鎳和錫兩個品種勉強錄得稍許漲幅。單看第二季,所有品種更是無一成長。事實上,鋅、鎳、鉛、銅和鋁是過去三個月表現最差的五種商品。錫由于只下跌6.6%而堪稱表現‘最佳’。”
所以,今年以來,對沖基金在金屬上的做空也較為明顯,以紐約商品期貨交易所(COMEX)的精銅為例,CFTC的報告顯示,空頭對沖基金主要藏身的非商業持倉頭寸,在今年初開始做空,在
雖然大宗商品中金屬與能源在今年泥沙俱下,但仍有看多者,其中以羅杰斯為代表,他明確表示看好商品市場,他還談到了油價,他認為在墨西哥灣原油泄漏事故后油價可能進一步走高,因為在此之后在美國和世界各地可能將會對海上鉆井出現更多的限制。
事實上,受經濟展現復蘇跡象,以及原油庫存下降推動,在
即使大宗商品市場的熊市結束,并不意味著空頭們的盛宴終結。聰明的空頭早就找到了另外一種更為隱蔽的做空方式,這與中國市場息息相關,因為中國是鐵礦石原油等大宗商品的最大進口國之一,這些大宗商品萬一結束下行,開始走高,將會對中國企業,特別是制造業,造成很大的影響。
在4月份,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各發表了一份報告,兩份報告的理念驚人的一致:如果在中國不能夠做空,就尋找一些與中國有關的東西來做空。
摩根士丹利的報告指出,有三種大宗商品與中國經濟增長極其相關的:最重要的是銅,其次是大豆和石油。此外,中國企業,特別是鋼企,需要用到的鎳和鉬需求也在上升。
在其對沖設想中,高盛的報告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些不同的產品。它關注購買以下金融產品:與中國關系緊密的香港和記黃埔電信公司的信用違約掉期、亞洲(不包括日本)信用違約掉期的指數、從澳元、高盛的大宗商品指數和恒生中國企業指數(此指數由中國在港股上市的公司組成)下跌而獲利的組合期權。
而英國對沖基金Eclectica Asset Management的基金經理休格·亨得利,正是這種理念的先行者,他在國際市場購買了20家與中國經濟相關性極強公司的看跌期權,占基金凈值的1.5%。據悉,這些公司都背負巨大財務杠桿并過度依賴亞洲和大宗商品。大宗商品出現劇烈震蕩,這些公司股價就會大跌,亨德利就可以從中獲利。
摘自—21世紀經濟報道
上一篇 | 下一篇 |
---|---|
海普瑞美麗泡沫真相:白衣騎士賽諾非閃現高盛... | “大淘寶”跨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