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萬科為何不競標CBD地塊?
時間:10-12-09 來源:世紀海翔
萬科為何不競標CBD地塊?
很抱歉,如果你是被這個標題吸引來看這篇文章,難免會有上當的感覺,因為我不過是借題發揮,另有所指。
一位非房地產界的朋友這樣問我:萬科為什么不去競標北京CBD那個地塊?我回答他這個問題的,是一個反問:萬科為什么要競標北京CBD地塊?
萬科當然不會去競標。這是商業地塊,而萬科以住宅開發為主;這里將產生北京總價地王,而萬科不爭地王。要是萬科也去競標,那才奇怪呢。
北京CBD的6宗地塊最高總報價合計238億元,萬科即使全部參與競標,也拿得出來,因為今年12月1日萬科銷售額已超過1000億元。其實,大多數人關心這1000億遠勝于關心萬科是否去競標CBD中服地塊。
許多人想不通,在號稱“史上最嚴厲”的調控之年,為什么萬科反而創造出了最好的銷售業績?
平均來說,房地產項目開發周期為2-3年。2010年的銷售業績,應該是2008年以前項目布局的結果。也就是說,萬科今年的業績不是突如其來的,早在2007年開始加快對二三線城市的進入時(他們稱為戰略縱深布局),已經決定了。
雖然是調控之年,但二三線城市的住房需求依然龐大,而萬科在這些城市的“主流住宅”都是以普通住宅為主。很明顯,萬科在這些城市的市場占有率提高,必然意味著其他地產商市場份額下降。
從某種意義上說,萬科是房地產調控的受益者。從此進入了一個全新的平臺。2010年哪怕只是增長20%,萬科僅新增的銷售額就相當于其他排名靠前的地產商的全年銷售額。這是企業戰略和市場策略的勝利,更是市場化價值取向的勝利。
郁亮說,從500億元到1000億元,萬科沒有從資本市場融資一分錢,完全是靠內涵式發展模式取得的。這正是令人稱道的重要一點。上市公司正常的再融資也無可厚非,但如果萬科是從股市里融資200億,買地、開發,再實現1000億式的大幅增長,就無足稱道了。
事實上,2005-2007年很多房地產上市公司,走的正是“融資-買地-開發”這種外延式粗放擴張道路,并引發了房價和地價的瘋狂暴漲。今天的眾多央企,即使沒有從股市里圈錢,但它們資金來源廣泛且成本低廉,因此也能在調控時期搶做地王。廉價資本(資金)是推漲房地產泡沫的主要動力之一。萬科不做地王,但通過合作,也獲得了大量項目資源。
我問郁亮:以萬科的影響力,你們為什么不去跟二三線城市私下商談,要求最優惠的政策,譬如土地款逾期或返還?有些知名地產商就是這么干的。郁亮回答說,如果地方政府愿意提供這些優惠,我不會反對,但我們不會以企業的影響力作為施壓的籌碼。
如你所知,2011年全國將建設1000萬套保障房。很多地產商對此是惶恐的,一如當年對經濟適用房沖擊商品房市場的擔心。但郁亮說:保障房是整個行業健康發展的保證,如果保障房不能保持較快增長,反倒是行業的災難。可能會有人認為這是萬科在討好政府部門,違心表態。但在私下里,他仍然堅持這個態度。
我不厭其煩地將萬科的一些觀點和做法列舉出來,是因為我希望能給其他同行提供一些參考。有些地產商會不屑一顧,因為他們的銷售額不及萬科的一半,利潤卻要超過萬科。有些地產商根本不想學,因為他們就是想趁樓市過熱大撈一把就走人。萬科宣布要向匯豐銀行學習,向制造業學習,至少表明這是一個志在長遠的企業。
易小迪說:價值觀決定人的高度。我想這話對企業同樣適用。以萬科為例,我必須表明自己的態度,希望踐行市場化規則、守護商業倫理的企業,終能大獲成功,而那些踐踏商業精神、僥幸掘金的暴發戶們,更快地被市場淘汰。
摘自—21世紀經濟報道
上一篇 | 下一篇 |
---|---|
亟須防范民間融資“金融傳銷化”風險 | 水落石出歐元真身初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