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同乘一條船
時間:11-03-22 來源:世紀海翔
我們同乘一條船
這場地震是天災。對于天災,人只能承受。從來不曾有“抗震”。地震在數十秒內發生并結束,沒有預警,不可抵抗。人們能做的只是“救災”。現在,救災的能力已經大大提升,行動可以到達全球各地。許多國家在提供人力物力幫助日本。災難沒有國界,救災不分國籍。
這次地震是天災,也帶來了人災。最大的危害不是地震或海嘯,而是人造的核電站。與通常的人災不同的是,這次的成因不是腐敗、瀆職、無能,而是當事者對于人類理性的過度信任。當他們認為核電站的一切都得到妥善安排的時候,所有潛在危險都有應對手段的時候,核災難發生了。在人類理性如此發達的時代,這場災難警告我們,“人算不如天算”仍然有效。
據說,核電站是和平的。國家間核對峙的威脅比核電站大得多。但人們還在用核武器互相瞄準。在冷戰期間長期擔任美國國防部長的羅伯特·麥克納馬拉回憶說,當時僅僅憑借好運氣,美蘇之間才避免一場核大戰。那樣的一場大戰足以毀滅人類文明——如果不是人類自身。
巨大的危險有時會潛伏在安全的表象之下,不虞之災可能突然到來。世界各國已經在反思核政策,檢修核設備。但在各種高科技的游戲中,核能不是唯一的危險。進步從來不是直線的。
日本在1945年遭受過核打擊。此后,日本一直有人希望發展核武器。這次核泄漏再次證明一個道理:核武器不會給日本帶來更多的安全。即使擁有核武器,日本也無力承受核對抗。
中國應該得以的教訓是,沒有萬無一失的核設施,即使在技術發達的日本。鄰國出現輕微的核泄漏,都可能對中國構成很大威脅。而核訛詐與核捆綁政策可能給整個地區帶來毀滅性的后果。從現在起,中國政府必須采取明確立場,絕不容忍任何在邊界附近玩弄核武器的游戲。
日本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說,地震是“天譴”,上天在懲罰腐朽的日本。但受難者不是作惡者。石原已經道歉。他沒有全錯,災難確實可能蕩滌腐朽,但前提是真正的反思、徹底的改革。聰明的民族可以從災難中學到很多東西,而頑固的政府則可能把整個民族拖入深淵。
日本政府已經不是戰前的法西斯政府,中國政府也愿意達成和解。在這次地震之后,許多國人顯示了人性的博大胸懷,為受難者祈禱。也有人提醒國人,1923年日本發生關東大地震后,中國人捐棄前嫌,發起援助。便日本隨后在中國制造了一系列慘案、事件、戰爭和屠殺。
我們不應該忘記歷史,但我們還必須承擔更大的責任。和解需要勇氣,堅持要求日本承擔戰爭責任也很好,但不要因為歷史而損害自己的善良本性。
我們在同一條船上。這是一條宇宙飛船,名叫地球。船員們從不安全,在科技時代,般也變得越來越不安全。我們需要一起努力,加固這艘危船,而人性和共同價值是最牢固的材料。
摘自—經濟觀察報
上一篇 | 下一篇 |
---|---|
喬布斯:不散的宴席 | 久違了,七國集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