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洲的墮落”已經勢不可擋地展開
時間:11-11-10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歐洲的墮落”已經勢不可擋地展開
11月3日,歐洲央行突然令人吃驚地將基準利率削減25個基點至1.25%,這一行動完全超越了市場預期,因為歐元區的通脹率依然保持3%左右的水準,并可能繼續上升,在這種情況下新上任的歐洲央行行長“超級馬里奧”還是義無反顧地降息,除了說明歐洲央行覺得歐元區金融形勢不斷惡化以外,更重要的是,歐洲央行已經動搖了它的基本原則:“遏制通脹高于一切”,它開始用所謂“動態的眼光”來看待貨幣政策,比如會認為經濟萎縮傾向帶來未來的通縮,盡管通脹還很確鑿,但是他們認為“更確鑿”的是通脹將會下跌。
最近一階段歐洲的表現令人深感不安,原本由一系列原則構筑的“歐洲精神”已經出現崩潰的跡象。歐洲央行已經不再將遏制通脹視為鐵血原則,這是其一。其二,歐元區原本設計的思想就是一個伸縮進退的框架,如果沒有達標,理論上應當是退出歐元區。但現在又是另一回事。希臘總理帕潘德里歐實施財政緊縮政策獲得援助貸款,緊縮政策不斷“惹火”希臘民眾抗議,沖突不絕于耳。帕潘德里歐不得已拋出“公投”信號:讓希臘人民用直接民主的方式來決定歐盟批準的總額1300億歐元(約合1790億美元)的最新援助計劃,這意味著希臘有退出歐元區概率。當時希臘加入歐洲的時候也是公投過的,現在則反過來一趟。一時間讓歐洲大國領導人異常憤怒,認為是顛覆性地動搖了歐元區,壞了他們此前不斷“拯救”的良苦用心,甚至上綱上線指責帕潘德里歐為了和反對黨Antonis Samaras政治爭斗的一己之私,不惜毀壞歐洲穩定大局。在維穩壓力下,帕潘德里歐又不得不撤了回來,取消了“公投”。
“穩定壓倒原則”的局勢又重來,我們不僅對歐洲的“墮落化”感到遺憾,也對一些媒體鸚鵡學舌地強調“歐洲維穩”感到可笑。希臘的問題不是債務的問題,而是還債能力的問題。就像一家企業,資不抵債不假,但這不是關鍵,這家企業的競爭力很好,能創造出大量的現金流,那么對這家企業的拯救就是值得的,只要改善了債務結構,企業就脫胎換骨。希臘則是一家沒有競爭力、不能創造現金流的企業,對它的拯救的困境在于:援助的錢投下去,國內赤字要削減,但希臘始終沒有足夠的“賺錢”能力能還上錢,所以,每過一段時間就要繼續投錢。這壓根就是競爭力的問題。就好比一個病人,不能病懨懨地在床上吃補品,也要下床活動,要“動養”。讓希臘退出歐元區,恢復過去的貨幣“德拉克馬”就是一個有益的策略。德拉克馬會大貶值,盡管這會短期內造成原本以歐元計價的債權因德拉克馬貶值而上升(即以德拉克馬換算),但至少希臘的出口和競爭力會大大加強——“企業可以創造現金流了”,這個關鍵的條件回來了。
很多人會舉出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的例子,比如印尼貨幣貶值和社會動蕩。但是,我們也可以舉出相反的例子,比如韓國的新生和競爭力的重構。我們試想,是否可以將對希臘的債權減記或者援助改造成希臘退出歐元區后貨幣貶值下的“幫助基金”。希臘的新貨幣計價的債務價值上升,有一些金融機構會破產,這些都需要一筆過渡費用的幫助。如其將援助放在“利息滾利息”的借錢度日上,還不如全新地改變這個國家。
我們認為,IMF在1997年提供的手術藥方是有其合理因素的,不能被斯蒂格利茨這樣的新凱恩斯主義者一概否定。相反,無論是美國還是歐洲,都走到了另外一條道路上:狡猾的拖延、隨時背棄原則、誘使別人分擔成本……
EFSF(歐洲金融穩定基金)盡管被德國議會在功能上設限,但所有人都看出來,這是一個緩慢的突破過程,德國最終會將自己全部“押上去”。EFSF債券會最終變成歐洲央行實施類美聯儲量化寬松的工具。“EFSF的濫用化”、歐洲央行取消“通脹單一目標”、“歐元區不可退出”等等,這已經清晰地顯示了歐洲對過去痛苦和經驗贏得的全部原則義無反顧地拋棄,“歐洲的墮落”已經勢不可擋地展開。
摘自—21世紀經濟報道
上一篇 | 下一篇 |
---|---|
當可恥的違約變成無恥的減記 | Google在干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