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幣連續貶值是大概率事件
時間:11-12-16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人民幣連續貶值是大概率事件
最近一段時間,人民幣詢價系統即期交易匯率連續4個交易日觸及跌停,12月6日才略略回升,但力道非常微弱。這是非常罕見的匯率走勢,市場擔心人民幣將結束“強幣時代”,反轉進入貶值通道。事實上,更為敏感的離岸市場已經在9月份出現貶值預期,NDF發生經常性跌停。
人民幣匯率的基本面是否發生變化?有人說,主要是熱錢流出,造成了人民幣貶值,這可以從中國外匯占款近四年來的首次下降可以得到佐證。但這是暫時性的。還有人說,主要是中國的貨幣政策所致,因為中國長期保持低利率,根據利率匯率平價關系,導致利率對匯率的支持是不夠的,現在下調存準率,造成貨幣供應上升,自然就形成了貶值。
這些說法都不對。其實,不僅人民幣貶值,整個新興市場在今年5月份進入了前所未有的“黑色波段”——印度盧比、巴西雷亞爾、墨西哥比索都一個勁對美元貶值,半年時間貶值幅度都在15%以上。比較而言,人民幣在新興市場貨幣中算是“穩健”的。人民幣之所以穩健,同中國的經濟有關,依賴出口大宗商品的巴西就像某種大宗商品一樣,一旦需求急劇萎縮,它就會暴跌。巴西現在大幅度降息,倡導“貨幣戰思維”,以貶值作為今后一段時間的基調。而印度的經濟結構不僅畸形而且脆弱,中國的崛起是完全依賴工業化和所有行業的人力資本提升,有一個相對完善的支撐。
這不是宣揚“中國脫鉤論”,恰恰相反,我們的判斷是人民幣的確需要補跌,但跌幅不會像其他新興市場國家那么大。現在熱錢的流出,根本不是暫時性的,而是長期性的。一個簡單的方法,可以將人民幣匯率類比為“股價”,經常項目的順差是一個基本的盈利判斷,資本賬戶的順差則是給出的股票“溢價”。很多時候,經常項目還保持順差,但往往資本賬戶就出現了抽逃,為什么呢?因為大家覺得“該企業”的經濟狀況會不斷下降,現在的價格處于高峰,不如“削峰填谷”,拋掉價格高的中國資產(比如房地產)去購買更便宜的美國資產。于是,“溢價”變成“折價”。人民幣在經常項目順差的時候也能大幅度貶值。
熱錢永遠不是吃利差而涌進中國的,而是吃資產的價差。這是非常簡單的道理,但一直是中國過去不愿快速加息的理由。現在,竟然有人駭人聽聞地說加息可以保持人民幣堅挺。現在加息,那么中國的經濟收縮會更快,熱錢將會加速涌出。但是不是中國應該降低利率呢?也不是,中國的資產價格原本就太高了,這是一個糾正的過程,中國的通脹也沒有得到顯著的控制。最好的辦法就是,維持目前貨幣的力度,保持現在的利率水平,看淡熱錢的涌出,不關心資產泡沫的下跌,拋棄人民幣一味升值的想法,擴大匯率波動幅度,允許人民幣繼續貶值,即使貶值10%也無所謂。因為這是市場的正常調整,也是中國政府和央行所應該接受的調整,這沒什么大不了。
就像巴西財長說的那樣,“貶值不能是發達國家的專利”,人民幣貶值肯定會引發美國方面的不滿,這是必須要面對的,如果發生大規模匯率報復和貿易摩擦,我們也要承受這個結果。整個世界是在“囚徒困境”中尋找出路,允許或者樂意看到貨幣貶值將會是以后各國政府采用的標準方案,這也沒有什么大不了。
摘自—21世紀經濟報道
上一篇 | 下一篇 |
---|---|
“后富型發展”將是中國經濟的主脈絡 |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要處理好“缺位”與“越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