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走緩反而優于“溫水煮青蛙”
時間:12-04-16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經濟走緩反而優于“溫水煮青蛙”
4月13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一季度經濟數據。數據顯示,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107995億元,同比增長8.1%;一季度CPI同比上漲3.8%。
第一季度GDP增長率非常顯著地低于市場預期8.3%,從去年第四季度的8.9%直落到8.1%,這讓人憂慮硬著陸的問題。但是大部分分析人士認為,這主要是主動調控的結果,現在數據不好看,那么一定會“放水”:采取更多的貨幣寬松和經濟刺激。所以在“放水”預期下股市本周表現出令人吃驚的上漲。
“慢熊”這個詞也可以用在中國經濟身上,即緩慢、細致、靜水流深式的下降,它不會是硬著陸,它更像是“溫水煮青蛙”。當中國經濟在2008年遭遇金融危機,政府用財政加信貸的方式將經濟短期內刺激到一個比過去更高的水平,接下來的故事是,它要沿著平緩的斜坡不斷減緩。
告別兩位數的高增長的確讓人傷感,但是考慮長遠,中國經濟的自然平緩并不是壞事。我們不太知道那些經濟學家振振有詞地認為“經濟增長低于7%就是硬著陸”這一判斷是基于什么,奧肯定律一直不能解釋中國經濟增長率和就業的關系。相反,我們反而認為,中國越早越快地進入一個低于7%的增長階段,這反而對中國是好事。
在經歷了2008年的經濟刺激之后,大量長期性的投資將會匹配非常脆弱的現金收入流;銀行在企業還債沒處于困難期時,盈利很不錯,以至于各方都抨擊銀行賺得太多,但是隨著時間推移,銀行的利潤會快速下降。“救市”帶來的心理陰影是非常強的,房地產價格并沒有因嚴厲的政策而顯著下降,這是因為房地產商和地方政府總覺得總會出現“再救市”,在投資性需求被排斥后,首次購房者也擔心房價的反彈,他們現在盡最大能力地購買房產。之所以出現房地產總體銷售面積下降,不是首次購房者不積極,而是他們能力不足,真的買不起。如果從長遠看,首次購房者將會是每個波段的“忠實套牢者”,也就是說,“慢熊”就像化骨綿掌一樣,緩慢而長遠地摧毀經濟中的活躍因子。
執行貨幣微調式寬松,不僅很難阻止經濟下滑,反而會強化通脹預期,得不償失,可能會進入“托賓的魔咒”:貨幣是根繩子,可以拉不可以推。首先,中國的生活物價非常高,而PPI則較低,這個現象已經存在相當長時間,這說明通脹的內在結構機制并不是傳導,而是被割裂了。工業企業的投資增長和利潤下降并存,說明這一部分投資是過剩的。很多專家無法解釋“通脹會產生對某個產業的供應抑制”,他們說,“豬是有生長周期的,農作物也是一樣,只要1年,供應立馬跟上”,但是農產品作為通脹推手已經持續了近30個月,他們根本解釋不了。
農產品的上漲形態類似于股市的“窄量上漲”,即“萎縮生產式上漲”,農產品的生產是不斷萎縮的,價格上漲是挽留它繼續生產的必要條件。這種“萎縮”會隨著貨幣擴張而結束嗎?這非常難說,如果農產品萎縮程度不僅反映價格,也反映它和其他產品的比價。如果房地產價格(土地價格)、租金價格、能源成本價格、機械投入價格沒有相對農產品價格而明顯下跌,使得農產品價格過去的上漲能獲得滿意的利潤,那么“萎縮生產式價格上漲”還會持續。毫無疑問,貨幣放松將強化過去的不明智預期,即“不帶來供應擴張的上漲”將會繼續。市場不缺錢,但越來越缺少生產者;市場看上去不太差,但實際上卻是力氣一點一點消失。從這個意義上說,經濟的快速急跌,反而是一件非常好的事,它將快速理順價格體系,遠比“溫水煮青蛙”的下降要好得多。并且,它會造成財政能力的下降,這將提高政府進行大力度改革的急迫性。
摘自—21世紀經濟報道
上一篇 | 下一篇 |
---|---|
信息產業滯脹時代來臨 | 誰在模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