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察
時間:12-05-08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觀察
俄羅斯“變革”的挑戰
四年之后,普京于5月7日再一次登上了俄羅斯總統的寶座。回顧歷史,12年前,人們還在問“普京先生是誰”。而展望未來,以后的 12年都可能打上普京的烙印。但是,可以肯定的一點是,這將是完全不同的12年。
一個國家的興衰,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政權的所作所為,取決于這個政權是否能夠應對內部和外部的挑戰。具體而言,不外乎經濟、政治、軍事、外交。
普京政權是從上世紀90年代的國家動蕩中走出來的。他在前兩個任期中提出的“穩定”使社會得以修身養息。但現在,俄羅斯的社會環境已經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對于新的選民、新的中產階級或者所謂的創新階層,他們需要穩定增長的收入和不斷提高的生活標準,“變革”顯然比“穩定”更讓他們憧憬和心生蕩漾。
很多分析家認為,相對于普京來說,梅德韋杰夫是個“弱勢總統”,但正是在梅德韋杰夫治下,俄羅斯出現了“變革”的跡象。盡管這在一定程度上來自客觀因素,比如全球金融危機迫使俄羅斯難以維持舊的經濟增長方式,同格魯吉亞的戰爭使俄羅斯認識到實戰能力的落后等等。
盡管俄羅斯國內生產總值已經恢復到了2008年危機前的水平,但其經濟所面臨的兩個根本性障礙沒有發生變化——外部市場不穩定和內生動力不足。因此,如何擺脫對國際原料價格的依賴,依靠俄羅斯的智力資本,走上梅德韋杰夫所提倡的“創新經濟”,將是決定俄羅斯命運的關鍵。
變革的另一個內容是政治體制。認為“自由總比不自由好”的梅德韋杰夫,已經開啟了俄羅斯政治改革這個“潘多拉魔盒”。放寬政黨登記、恢復州長直選,即使口子開得并不那么大,甚至還有些羞羞答答,但卻是難以關上了。
有意思的是,1980年代的蘇聯,戈爾巴喬夫正是在經濟改革面臨困難的情況下,啟動了政治改革,試圖以此推動經濟發展,但可惜的是,他的政治改革失控了。顯然,俄羅斯當局正在吸取過去的教訓。最后的閥門控制在普京手里,他是國內威望最高、最有實力的人。但是,將政權維系在一個人身上,比維系在一個穩定的制度上的風險,還是要大得多。
再看軍事和外交。傳統上,俄羅斯人只相信實力,外交的資本來自軍事。那句“俄羅斯只有兩個朋友,海軍和陸軍”的名言到現在都沒過時,未來10年,20萬億盧布的軍備計劃是使俄羅斯重新屹立于世界一流大國的必要保障。從這個意義上講,反對增加軍費的前財長庫德林無異于“螳臂擋車”。但有一點,蘇聯曾經被軍備競賽拖垮,龐大的戰爭機器無法彌補內部失去的民心。
普京在他的競選文章中說,俄羅斯面對的是一個不斷變化的世界。因此,隨著變化的世界改變自己,適應新的環境,解決新的問題,是普京和他的執政團隊所面臨的最大挑戰。作為旁觀者,我們應該像吸取蘇聯經驗教訓那樣注視普京的策略和手段。作為俄羅斯的鄰國,我們還必須做好準備,應對他們的變革所帶來的后果,畢竟,俄羅斯仍有改變世界的力量。
摘自—21世紀經濟報道
上一篇 | 下一篇 |
---|---|
未來屬于中產 | 歐洲央行需借鑒美聯儲助歐洲增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