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嘉誠最成功的投資是哪筆?
時間:14-03-26 來源:新財富酷魚
李嘉誠最成功的投資是哪筆?
李嘉誠最成功的投資是哪筆?
至今最為被人廣為傳頌的是其“賣橙”故事。1993年,李嘉誠旗下和黃公司以低于100億港元購入英國移動電話公司Rabbit,并易名為Orange(“橙”),當時大多業內人士都不看好該項目。6年之后,李嘉誠把“橙”轉手賣給德國曼內斯曼公司,凈賺1180億港元(196億美元),締造了人們至今仍津津樂道的“賣橙”故事,此役總體投資回報率高達1475%。
然而,鮮為人知的是,李嘉誠有一筆本可比“賣橙”還牛N倍的投資。
2001年2月,李嘉誠經營的兩大上市公司“和記黃埔”和“長江實業”各以2500萬美元買入一家美國互聯網公司,之后的一年多,李嘉誠數次出手增持,最終在2002年8月以合計2.1億美元的總代價持有這家互聯網公司33.2%的股份。
這家公司在1999年3月于納斯達克上市,公司的股價一度達到160美元,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裂,這家尚未能實現盈利的明星公司遭到股價暴跌,一度跌至不足2美元,李嘉誠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出手的。
李嘉誠入主后立刻開始推行改革措施,包括壓縮運營成本、優化流程和提高用戶體驗。2003年以后,隨著市場環境逐步好轉,這家公司再次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它開始轉向采取收購策略,以加強對產業鏈話語權的控制,以及進入全球市場。
2006年,公司股價有所回升,在股價接近40美元時,李嘉誠分二次清空這家公司股票,前后共回流資金4.6億美元,5年持股時間的回報率為120%。雖然比起李嘉誠的許多投資,5年120%的回報率或許不算什么,但毋庸置疑的是,這是一筆成功的投資。
但這一次,歷史跟這位“超人”開起了玩笑。
在李嘉誠賣出這家公司股票后,它的股價在此后一年多的時間里最高漲到3倍多。2008年的次貸危機將它的股價打回到30多美元。但之后,這就公司的股價就一路飆升,在2014年3月份時,股價曾一度摸高到1400美元,目前公司市值接近700億美元。
700億美元市值是什么概念,此時和記黃埔(HK 0013)的市值僅為580億美元,長江實業也不過360億美元,如果李嘉誠繼續持有當初的比例,其家族財富將會被重寫。
敢問這家公司是何方神圣?
這家公司就是美國的在線旅游股PRICELINE, 從2009年以來,其股票漲幅比蘋果公司股票還要多幾倍,即便在蘋果如日中天的2012年,其股價漲幅和PRICELINE相比,也是相形見絀。
PRICELINE于1998年4月在美國成立,向全球用戶提供網上訂價系統,包括機票、酒店及出租汽車等旅游服務,目前其全球在線可預定的酒店超過20萬家。
PRICELINE的成功首先與其獨特的“NAME YOUR OWN PRICE”模式有關,這種模式是一種”C2B”的模式,由客戶自主出價模式(或稱為逆向拍賣模式),這種模式針對價格敏感用戶尤為有效,由此PICELINE 獲得不可小覷的價格優勢。值得一提的是,公司成立之初,創始人Jay Walke就將這種模式的逆向拍賣系統申請了專利,對跟風者設置了門檻。2003年以后,隨著市場環境逐步好轉,Priceline再次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它轉向采取收購策略,以加強對產業鏈話語權及進入全球市場。
值得一提的時,當神舟大地遍吹“O2O”概念時,殊不知李嘉誠早我們十多年就深入這個領域,只可惜沒有堅守到最后。當然這個遺憾并不會對李嘉誠投資之道有任何影響,讓我們再次回味一下他老人家的投資名言便有所感悟:
當生意更上一層樓的時候,絕不可有貪心,更不能貪得無厭(解讀:投資不能過于貪心,否則將有“1%的貪婪毀壞了99%的努力”)。
摘自—新財富酷魚
上一篇 | 下一篇 |
---|---|
中國將迎來明斯基時刻 經濟增長或降至5% | 快捷支付并非不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