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騰訊五虎:不如相忘于江湖?
時間:14-03-27 來源:投行資本論壇
騰訊五虎:不如相忘于江湖?
2014年3月19日,騰訊5個聯合創始人之一的張志東正式宣布離職并宣布不再擔任執行董事,并將于6個月后卸任首席技術官,轉而以公司終身榮譽顧問、騰訊學院榮譽院長和專職講師的身份出現。
隨著張志東的離職,騰訊的5位創始人(5虎將)中已經有三位先后宣布離開了騰訊,他們為何離去,他們現在和未來會干什么?
張揚曾李青:劉熾平上,他退!
最早離開的是現在正在專注于投資的曾李青。2007年,曾李青辭去騰訊COO一職,成為“終身榮譽顧問”。如果我們注意到曾離開的時間節點,其實能找到一些曾離開的部分真實原因。曾是2007年離開的,而劉熾平是在2006年被任命為總裁的。曾離開前的角色是首席運營官,而劉的總裁角色是負責騰訊公司的日常管理和運營。曾離開的節點有點“劉上他退”的意味。這并非無端猜測,曾的張揚有可能不利于小馬哥權威的樹立和劉對公司的管理。
據林軍《沸騰十五年》記載,根據多名騰訊員工的描述,曾李青是騰訊5個創始人中最好玩、最開放、最具激情和感召力的一個。
2000年從湖南某大學計算機系畢業進入騰訊的李華是騰訊對外招聘的第一個外地大學生,內部編號18號。他第一次來騰訊見到馬化騰的時候,大吃一驚,在他看來,他要進的這家公司的老板更像是他的一位學長,他當時甚至認為,騰訊的另一位創始人曾李青是老板,當然,這只是李華的第一印象而已,真正的情況是馬化騰、張志東和曾李青都是老板,馬化騰是最大的老板。
從外表上看,曾李青的確比馬化騰更有老板像,兩個人個子上相差無己,但曾李青要比馬化騰要富態很多,在穿著上也明顯更商務一些,在語言表達和人際溝通方面也要強上許多。因此,每次兩個人結伴出去談商務合作,曾李青總是會被人誤認為是大老板,而外表清秀、給人大學男生印象的馬化騰總是會認為是公司的運營助理或秘書的角色。
而曾也是一個市場和運營的干將,他為當年騰訊市場的開拓給力,是騰訊最終能夠上市核心因素。
馬化騰和張志東創辦公司后的一個月后,騰訊的第三個創始人曾李青加入。他是深圳互聯網的開拓人物之一。曾李青是深圳乃至全國第一個寬帶小區的推動者,這個項目說白了也就是個系統集成項目,一方面去買設備,然后加價賣給地產商,這個項目差點夭折,原因是電信設備提供方要的錢和地產商能承擔的價格都是一樣,都是120萬,但曾李青很想把這個項目做成,最后還真做成了。為了這個項目能通過,曾李青把財務、行政和采購等相關部門的人都叫在一起,曾李青當時給大家算了一個帳,說,我們跟設備提供商簽定設備購買的協議,約定在實施工程的一年中,根據工程的進度和當時的設備時價來付款,他提醒大家,這個工程要做一年,一年的時間內統籌的好這 120萬的設備最多80萬就能拿下;而我們抓緊和地產商簽協議,讓他們先付款,我們先收入120萬再說,所以這個項目穩賺。那時是20世紀90年代中的時候,曾李青以類似做期貨的方式做系統集成的手法讓人不得不佩服。
給劉讓路,也許是曾李青最早離開騰訊的核心原因。大公司上市后,主要創始人功成名就,公司進入規范化運作階段,一個公司只能維護一個領導人的權威,要引入更職業的經理人,這個時候往往最強勢的聯合創始人會首先離開。
曾離開騰訊后,過了幾個月“清閑”生活,每天在家看電視、打游戲。談及為何會成為天使投資人,他說的很簡單,“就是想給自己找一份輕松的工作。”
早期的德訊投資可謂“敗也騰訊,成也騰訊”。曾李青開始很想避開與老東家相似的業務,于是投了5、6個服裝、旅游甚至房地產項目,結果鎩羽而歸。“投了差不多三四千萬,有的公司從投資到關門,連一片葉子都沒看到。”面對《環球企業家》記者,他回憶起起當年的失敗,似乎在講述別人的故事,“無所謂,就當交學費了。”
之后,豁達的他也不再“避嫌”,回到了熟悉的行業—互聯網。“沒有人比我們對這個行業(互聯網)更熟悉。”
2007年年底,曾李青投資了淘米網,這不是他投資的第一家互聯網公司,但是最成功的一家。淘米網創始人汪海兵,曾是曾李青的部下—騰訊“QQ寵物”項目總監,他當時想做中國最大的兒童社區,找到曾李青后二人一拍即合。
在外界看來,投資前騰訊員工創業的公司是曾李青的“獨家秘籍”。除了汪海兵,貝瓦網CEO楊威也是騰訊的員工。但他表示,并非一開始就有意為之,而是經過一年多的投資后,通過統計,忽然發現所投的大部分創業者都是騰訊離職員工,后來就把這個定為德訊投資的規則。他笑言,“當年這些人幫助老板創業,現在我也要幫助他們創業。”
投資人和創業者,曾李青認為,兩者有一種很微妙的關系,需要互相信任和了解。“如果一個投資人只聽一個陌生創業者講故事就去投,風險太大。而對于前騰訊員工和我的熟人圈子,對他們的素質和水平比較了解,這樣的風險就大大降低了。”因此,曾李青投資基本奉行“一流團隊,二流項目”的標準。
“大總管”陳一丹出走,騰訊再無CAO
而在曾李青在投資領域風生水起的時候,騰訊的另一位創始人陳一丹在2013年3月,也是發完財報后,宣布離開騰訊,成為第二位離開的騰訊五虎將成員。
陳一丹在騰訊扮演的是首席行政官的角色。廣東潮陽人,先后畢業于深圳大學、南京大學。陳一丹自1999年起全面負責公司騰訊的行政、法律、政策發展、人力資源以及公益慈善基金事宜,同時還負責管理機制、知識產權及政府關系。
陳一丹原名陳惠龍,是馬化騰在深圳中學的同學,陳惠龍也是在深圳大學讀的大學,專業是化學系。陳惠龍后來改名陳一舟,因與另一位互聯網名人,創辦ChinaRen、現千橡公司CEO陳一舟重名,因此,又改了一次名字,叫陳一丹。陳一丹有律師執照,非常嚴謹,同時又是一個非常張揚的人,他能在不同的時候激起大家激情的狀態。
對于更多人而言,騰訊的首席代表是馬化騰,其他的人都站在馬化騰背后。陳一丹更是低調中的低調,任職騰訊15年,幾乎沒有一次接受過媒體對他的個人專訪。
陳一丹是法律出身,持有律師資格證。一位曾在騰訊任職11年的資深員工提及陳一丹時評價,在騰訊從小到大,從小公司到大公司的規范發展、規范化管理方面,陳一丹做出了很大的貢獻。陳的管理特點是既能兼顧效率,又能兼顧人性化的管理,使公司內外符合相關的規定和政策,在一個穩定的道路上發展。
金誠同達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汪涌是騰訊的法律顧問,和陳一丹有過接觸。汪涌稱,(陳一丹)給我感覺他是一位溫和和低調的智者,有和他年齡不相稱的長者之風和遠見卓識。他一手打造的法務團隊是我見到的國內最強團隊。
在騰訊內部,陳一丹和馬化騰被認為都是性格很穩的人,考慮事情非常清楚、長遠。此外,陳和馬也非常互補——馬化騰是產品和技術的佼佼者,會有很多新的點子、新的策略,而陳一丹很快就領會,并從專業角度提醒實踐中應該注意到哪些問題,會涉及哪些法律。
陳一丹還被認為是顧家的、有責任心的人。在騰訊的創始人中,陳是較早結婚生子的人。他從家人關懷的角度上,建立了騰訊公司對于家屬的各種福利制度。
騰訊的慈善公益線,是他主導去推行的。騰訊是國內較早建立慈善部門的互聯網公司,然后每年都有專人轉款去處理慈善的事情。
在陳一丹的個人慈善方面,他曾出資1000萬元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武漢學院設立獎學金,用來獎勵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和品學兼優的學生。
他在卸任時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的采訪聊到,自己2011年已經決定交棒,而倒計時的這近兩年里他已經為最終離開騰訊做了很多鋪墊。
從離職的歷程,也體現了陳一丹的“穩”。他在離職郵件中透露,兩年前已經有了離職的想法,并且與其他創始人進行了溝通,在征得其他創始成員的同意后,才著手安排自己卸任的步驟。經過兩年的安排,業務穩定,團隊成型后,陳才達成離職。
而i黑馬注意到,在陳離開后,騰訊并沒有再設立首席行政官(CAO)一職。原來陳的工作全面由騰訊集團高級副總裁郭凱天接了過去。郭2002年加入騰訊,自2007年9月起負責公司行政、法務、政府關系、公共關系、基金會、采購等職能系統工作以及北京、上海及成都等各分公司的職能管理工作。
技術大牛張志東的“英雄遲暮”和張小龍的上位
張志東此前一直相對低調,很少見之公眾場合。據公開資料,張志東是一個絕對的技術天才,在深圳大學,張志東和馬化騰都屬于計算機技術拔尖的一撥,但張志東是其中最拔尖的;即便放大到深圳整個計算機發燒友的圈子里,張志東都是其中的翹楚性人物。
張志東是個工作狂人,基本沒什么業務愛好,唯一的興趣是喜歡下象棋,工作空隙會抽空上網殺上一盤。張志東個子不高,比馬化騰和曾李青要矮上一個頭,圓臉,說話總帶微笑,但討論技術問題時會有些偏執,有時也會激動的臉紅脖子粗。熟悉張志東的人都把張志東叫冬瓜,取張志東的東字的諧音,也與其身材有一定的暗合。但隨著騰訊的長大,張志東也逐漸位高權重,旁人逐漸把稱呼改成瓜哥或喊他的英文名 Tony,以示尊敬。
張志東也很值得尊敬,一是其技術上的爐火純青,即便是他的對手,都對這點佩服的五體投地。QQ的架構設計源于1998年,十年過去了,用戶數從之前設計的百萬級到現在的數以億計,整個架構還在適用,真的難能可貴,甚至說不可思議。張志東值得尊敬的另一個原因是其對物質上的追求極低,在騰訊創始人們紛紛在澳洲買別墅,開游艇,高管集體團購寶馬的態勢下,張志東一直開著20多萬的中檔車。
對此,一位張志東的多年密友解釋說,瓜哥不靠這些來證明自己。張志東的確不需要靠這些來證明自己。張志東是騰訊第二大個人股東,他上市之初持有的股份超過6%,按照騰訊最高市值1200億港幣計算,張志東身價理論上接近70億港幣(實際不到,因為他不斷做著套現,但應該也是數以10億港幣計)。
根據騰訊官方描述,張身兼執行董事和首席技術官,全面負責本集團專有技術的開發工作,包括基本即時通信平臺和大型網上應用系統的開發。顯然張作為騰訊主要的創始人和第二大個人股東,又有過去10年把QQ做成全球最大的的IM的驕傲,讓他正值壯年——40多歲的時候退休,其實說不過去。
但從騰訊現有情況看,微信的風頭早已蓋過QQ,整個騰訊現在瘋狂地以微信為基礎,整合大眾點評、京東等平臺來搶奪O2O的機會,試圖顛覆阿里。這樣,張主管的“基礎即時通信平臺”受到的重視程度下降,而微信其實外界都知道是張小龍的功勞。
而張志東主管的另外一塊——大型網上應用系統的開發,也有得力干將可以HOLD住。1998年畢業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的盧山,2000年加入騰訊,歷任即時通信產品部總經理、平臺研發系統副總裁、運營平臺系統高級副總裁,現在是騰訊公司技術工程事業群總裁,集團高級執行副總裁,負責公司技術及運營平臺的搭建等管理工作。
張小龍和盧山的上位和發揮頂梁柱的作用,估計難免讓張產生“英雄遲暮”,現在的江湖是年輕人的感覺,以“休息”為借口離開可能最舒服的。而據江湖傳言,小馬哥準備安排張志東去搜狗、京東、大眾點評等騰訊剛戰略投資的公司,享受他們新IPO的紅利。如果真是這樣,那小馬哥對張真沒得說,IT工程師之間還是有愛啊!
好好先生許晨曄還能留多久?
現在還留在騰訊的騰訊5個聯合創始人之一是騰訊首席信息官,許晨曄。他和馬化騰、張志東同為深圳大學計算機系的同學,與張志東一樣,許晨曄在深圳大學畢業后進修了南京大學計算機應用專業研究生,畢業后則進入深圳電信數據分局工作,與曾李青是同事。許晨曄是一個非常隨和而有自己的觀點,但不輕易表達的人,是有名的“好好先生”。他最大的愛好是與人聊天,興趣則多種多樣。
在許晨曄及少的發言之中留有一段珍貴的講話,許談起了他們是如何走到一起許晨曄在談起創業時候,臉上帶著習慣性的微笑,篤定地說:“雖然我們畢業之后接觸并不太多,但是我們知道各自的風格,我雖然不知道要做的事情能到怎樣的程度,但是我知道大家肯定是認認真真地去做,不會說是打打鬧鬧玩一會兒,做來做去沒有下文的那種人,所以這個事情我就值得參與。當時并沒有其它特別的想法,就是覺得這個事情做了不會浪費時間。所以當時大家都很爽快地答應了。”
在騰訊官方對許晨曄的描述是:騰訊公司主要創辦人之一,首席信息官,全面負責網站財產和社區、客戶關系及公共關系的策略規劃和發展工作。I黑馬提請大家注意,許作為騰訊主要創辦人但不是公司的執行董事(張是)。許和陳一丹一樣,是騰訊5個創始人中股份最少的兩個,其負責的事情也多偏內部和后臺。其他三個創始人都離開了,許會一直陪著小馬哥和劉熾平嗎?
劉熾平:成為馬化騰背后最重要的男人
如果說現在馬化騰心目中誰最重要,i黑馬認為是騰訊總裁劉熾平,而不是騰訊的其他4個聯合創始人。
2006年2月,劉熾平升任騰訊公司總裁,開始全面負責騰訊公司業務運營管理,管理公司業務團隊和運營團隊。在他的帶領下,騰訊公司在線生活戰略全面展開,逐步完成了面向即時通訊、網絡游戲、門戶網站和電子商務的全業務布局。2006年,騰訊公司推出了電子商務平臺拍拍網和在線支付平臺財付通,門戶網站QQ流量躍居中文門戶第一,網絡廣告收入大幅上漲150%以上,休閑游戲也以創記錄的280萬同時在線成為了全球最大的休閑游戲平臺。
在整個中國互聯網大公司里,像劉這樣,既有戰略眼光,又有管理能力的人不多。劉近年幫助馬化騰提前布局海外市場(據業內人士稱,在劉熾平主導下,騰訊把全球人口超過1億人口的國家排名前列的游戲公司要么買了要么戰略投資了),戰略投資金山、搜狗、大眾點評、京東等,形成非常強的業務布局,為騰訊成為中國市值最大互聯網公司立下赫赫戰功。
劉其實是個精英。劉25歲時已經擁有斯坦福大學和西北大學兩個碩士學位,曾任的麥肯錫的管理顧問,后又成為高盛亞洲投資銀行部電信、媒體與科技行業組的首席運營官——劉熾平在管理全球最大網絡社區、中國最賺錢的網絡公司騰訊之前,其履歷并不復雜。
在高盛期間,一次復雜的重組項目讓他真正學習到了東西。當時在國內投資界名噪一時的廣東粵海集團重組,高盛足足操作了兩年,中間涉及到100多家債權銀行,400多家公司,劉每天工作都到凌晨兩三點,兩年的年項目感覺做了四年。但最終完成后,劉也對企業的管理、經營、執行幾乎所有流程都都全面了解,“做完這個項目,基本上再做任何項目都覺得容易了。”
劉熾平的感受是,好企業20%是因為策略上的成功,80%的因素在于企業的執行能力。因此他萌生了投身企業,從一個給企業提供戰略意見的第三方身份,成為戰略執行者。
在2004年機會終于到來。高盛操作騰訊上市項目,劉熾平表現出的才華讓馬化騰極為欣賞,而劉熾平也在操刀騰訊IPO中感受到這家中國公司的優秀。劉熾平受邀出任騰訊首席戰略投資官,負責騰訊戰略、投資、并購和投資者關系,而更牛的是,只在1年后就升任騰訊總裁,放眼整個全球互聯網業界都很少有那么快上位的職業經理人——阿里的曾明也只是做到參謀長的位置,遠不是總裁;百度壓根就沒有總裁這種角色。
而跟劉一樣是職業經理人出身的還有2006年加盟騰訊的網絡媒體事業群總裁,集團高級執行副總裁劉勝義,他負責騰訊網絡媒體事業群,包括旗下的騰訊網、騰訊視頻和騰訊微博。2011年加入騰訊的首席戰略官,高級執行副總裁James Mitchell,。他全面負責公司戰略規劃和實施,投資者關系管理工作,為公司提供業務規劃及業務模式等方面的戰略建議,以及加強公司與投資環境的雙向溝通。2005年加入騰訊的高級執行副總裁湯道生,自2008年10月起負責互聯網業務系統的產品平臺與研發管理工作。自2012年5月起負責公司大社交平臺的搭建及推動開放平臺戰略的實現。2005年被并購后加入騰訊的張小龍其實也算外來戶,他們已占去騰訊高級執行副總裁一半左右的職位。
摘自—投行資本論壇
上一篇 | 下一篇 |
---|---|
快捷支付并非不安全! | 無趣與顛覆:2014年TMT產業 六大關鍵趨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