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石,為終于解套的“中國貴人”干杯
時間:14-07-16 來源:虎嗅網
黑石,為終于解套的“中國貴人”干杯
2007年7月22號,黑石在上市當天創下38美元的“歷史高度”,七年來從未被超越。隨著美國經濟復蘇,上周道瓊斯指數創記錄地達到17000點,黑石收于32.27美元,距歷史高點還有一步之遙。
衡量投行能力的最高標準是看它能否把標的賣到最高價,黑石不愧是“投行之王”,而與之演“對手戲”的中投公司成為不幸的陪襯。2014年7月,黑石集團董事長兼CEO施瓦茲曼(中文名:蘇世民)在北京宣布:“我們的股票為中投創造了35%的總體回報”。從2007年6月算起,中投公司這項七年來飽受質疑的投資,年化收益率僅為4.38%,難怪被網友戲稱“買了個余額寶”。
兩個人的帝國
1985年,彼得皮特森與施瓦茲曼共同成立了黑石集團。22年如一日,甚至在紐交所上市成為公眾公司之后,黑石仍是這兩個人的帝國,任何其他人連挑戰權都沒有。
皮特森可是美國風云人物。1972年,他被尼克松總統任命為商務部長,一年之后,他離開內閣成為雷曼兄弟的董事長兼CEO。6年后,彼得皮特森提攜比他小21歲的施瓦茲曼做了雷曼的合伙人。
再過7年,彼得皮特森與施瓦茲曼各自從姓名中拆出一個字組建了黑石??勘说闷ぬ厣狞S金人脈和施瓦茲曼的驚人才干,黑石很快從包括保誠保險、日興證券、大都會保險、GE和通用汽車退休基金在內的32位投資者募集到第一支規模達8.5億美元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而僅動用2500萬美元的第一單生意居然凈賺了6億美元,黑石一戰成名。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兩位創始人率領黑石攻城拔寨、將業務擴展到房地產、對沖基金、公司債券等領域。黑石股權投資主要涉及旅游、酒店、化工、汽車、國防、消費品以及醫藥等領域,成為全球PE業內的無冕之王。
黑石的成功除了有賴于兩位創始人的超人能力,還與兩個基本原則有關。一是堅持不做惡意收購。惡意收購這種方式在上世紀的美國相當流行,黑石的“標新立異”贏得了上市公司管理層的信任,對收購及其后整合的順利進行意義重大??磥砗谑羁填I會了“和氣生財”這句中國古訓。二是堅持利用杠桿收購,即便在公募獲得了大量資金后,黑石的債務權益比仍將達到3:1至4:1(對應總資產負債率為75%到80%)。
進入21世紀,黑石已經是全球領先的資產管理和財務顧問公司,2007年5月1日其管理的資產價值884億美元(資產管理規模近5年復合增長率超過40%),業務涵蓋股權投資基金、不動產投資基金、對沖基金、夾層基金、各種形式的債券管理及顧問服務。它的收入主要來自管理基金的傭金,一般為凈收益的20%(被管理基金的年收益在7%到10%之間)。
從黑石成立至2007年5月1日,其募集資金614億美元。從1987年至今天,黑石通過PE投入了112宗交易,被投資公司總市值達1990億美元?!?
為了上市,黑石將各項業務整合裝入五間有限合伙公司,它們依次被命名為:黑石控股Ⅰ~Ⅴ,分別運營黑石不同的業務。上市公司擁有這五家“黑石控股”的權益得向創始人購買,金額達45億美元之巨!
黑石的三點另類之處
黑石的第一個另類之處在于:創始人及公眾投資人持有的權益憑證叫做“合伙權益單位”,創始人擁有絕對的權力。根據《合伙章程》,公司事務基本由擔任合伙人的創始人來決定,普通合伙權益持有人僅獲得有限的投票權,特別是無權罷免合伙人及董事。這與“湖畔合伙人”何其相似,所以說阿里的治理結構在美國是有先例的。
黑石的第二個另類之處是以基金投資人(也就是客戶)權益凌駕于公司投資人權益之上。這就就是“客戶第一員工第二股東第三”嗎?阿里又找到大哥了。
黑石的第三個另類之處是即通過上市公募,又利用限合伙制避稅。黑石的資本(有限合伙)利得稅的稅率為15%,相當于其他企業的一半。另外,作為有限合伙公司,黑石資本逃避了許多加在上市公司身上的約束,特別是“討厭的”塞班斯法!
本來,私募股權基金是不愿意上市的。因為其獨特的利益機制和管理模式,以及他們那神秘的運作方式其實是取得高回報的法寶。他們可以自由地選擇投資對象、可以秘而不宣地接近獵物、可以采用極高的杠桿率來進行收購。他們內部的組織機構、運作方式、分配方式都不必披露。一旦上市,黑石將或多或少地失去以往的優勢。
黑石上市的目的,除了兩位創始人年事已高,想把自己一手創立的公司賣個好價錢以外。以他們的嗅覺應當已預感到金融危機的臨近?;剡^頭來想,沒有上市募集以及中投公司投入的70多億美元,黑石的命運恐怕不及雷曼兄弟和貝爾斯登!
中國貴人
2007年6月22日,黑石集團在紐交所掛牌交易,開盤價36.45美元,較31美元的發行價高出17.5%。此前一個月,尚在籌建中的中國外匯投資公以30億美元認購了黑石1.01億普通股,以黑石上市當日收盤價計算中國外匯投資公司浮贏達5.4億美元。
不料風云突變,黑石股價一度跌至21.3美元,令中國方面的投資巨虧8.4億美元,引得輿論大嘩。但更慘烈的下跌還在后邊,受金融危機影響黑石一度跌到3.4美元,中投公司虧損幅度超過88%。
中投公司斥資30億美元,高價參股為黑石上市站臺。上市后,持9.37%卻沒有董事會席位、沒有投資票、鎖定期為48個月,一般情基石投資人鎖定期3到6個月!
2008年10月,中投公司咬牙又扔進去2.5億美元,以9~10美元的價格增持黑石股票,以圖攤低成本,同時又為黑石站了一次臺。不過這次買回的2000多萬股還是沒有投票權!不料當年11月黑石就跌破了5美元,次年一月跌到3.4美元。中投公司本想抄個地板價,不想地板下面還有地下室!
對寢食不安的中投公司,黑石沒有表現出一點“婦人之仁”,除了用上市公司的錢購買合伙人手中的業務,還拼命給自己發工資、獎金。上市前的2006年,黑石薪酬福利支出為2.5億美元。2007年上市,薪酬福利暴漲十倍至22.56億美元。2008年、2009年,黑石虧損達到56億美元和24億美元,薪酬福利卻達到創記錄的38.6億美元和37.8億美元。
中投公司出錢又出力(為黑石在中國的投資大開方便之門),狼狽不堪地賺了10億美元。而黑石合伙人股票套現、通過關聯交易把業務高價賣給上市公司,另外還了拿221億美元工資獎金!
更有戲劇性的是,成立中投公司的部分原因是將國內過剩的流動性導向海外,特別是從房地產領域釜底抽薪。但中投公司的第一單黑石,卻接二連三地將大把美元投回中國,與成立中投的目的背道而馳:2007年9月,黑石以6億美元獲得中國藍星總公司20%股權,然后馬不停蹄地買入上海商務樓、收投資南通地產項目、打造壽光物流園、甚至設立了投資大陸的人民幣地產基金!
在金融風暴最為瘋狂的三年,黑石在中國的投資實現了“雙百”,即成功率100%和收益率100%。黑石因被認為與中國政府有“鐵關系”而受華爾街另眼相看。
七年過去了,中投資公司終于解套了,年化收益率4%。黑石應當為他的中國貴人干一杯!
摘自—虎嗅網
上一篇 | 下一篇 |
---|---|
18天超越茅臺,飛這么高這樣好嗎? | 復星CEO梁信軍,大健康將取代房地產成為中國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