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誰來掀翻BAT三座大山?樂視、360、小米、京東希望最大!
時間:14-10-20 來源:琦人琦語
誰來掀翻BAT三座大山?樂視、360、小米、京東希望最大!
作為一個2004年就委身IT行業的媒體人,10年間見證過許多巨頭公司從興盛走向衰落。最近,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BAT如日中天,儼然是中國互聯網領域的王者。但也是創業者和創新者們痛恨的對象。因為,當創業者辛辛苦苦地做出一點成績的時候,BAT出現了,等待創業者的命運要不是出售,要么是被BAT直接拿錢砸死。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BAT是壓在中國互聯網頭上的三座大山,這種現實注定遲早有一天中國互聯網的草根、精英們不甘壓制,會形成對BAT的反抗。
那么,未來,誰又有實力站在BTA的肩膀上?是當下被人稱為科技四小龍的樂視,360,小米,還是京東?或是其他互聯網精英? 在我看來,BTA的格局未來肯定會得到打破,只是時間長短而已。歷史的規則就是如此:后浪拍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
BAT格局不穩
盡管現在的輿論幾乎一邊倒地認為,再沒有誰能動搖巨頭們的先發優勢。但在我看來,發表這種結論的一定是“磚家”。原因很簡單,這不符合商業邏輯。未來一定會有新的商業模式出來顛覆舊有的商業模式。
2004年的時候,我正在一本IT雜志當記者。那時,每次路過國貿橋時,看著摩托羅拉大廈的LOGO就心生澎湃,心想如果能去里面上班那得多NB呀!沒想到,今天它居然被一個當時眼角都瞧不上的小不點企業——聯想給收購了。
諾基亞04年的時候,也正處于NB哄哄的鼎峰。當初能約上他們中國區老大的一個采訪,那得付出牛鼻子勁了。現在怎么了,成了微軟的一個部門。即使是微軟,現在也不是舞臺當中的主角,每次Windows新版本上線,就被人罵個半死,曾經讓人半夜等著升級的鏡頭已經不見。
現在,微軟是愚昧、落后的標簽。今天的主角是蘋果,是BTA,它們才是創新的代名詞。值得慶幸的是,我趕上了中國互聯網黃金發展的10年,讓我有機會以一個旁觀者、記錄者的身份去觀察BAT的成長和中國互聯網的變化。
今天的BAT,已經不能用單一的眼光去看待它了,因為它們已不僅僅是三家孤立的網站,而是形成了根深葉茂、根系繁雜的體系。每一家企業都擁有數十家或是更多子公司或是投資控股的公司,勢力幾乎覆蓋了整個中國互聯網所能涉及的方方面面。而發生在互聯網領域內的所有驚天動地的投資并購案例,也大多是他們的杰作。
BAT的跑馬圈地運動,幾乎拿下了當今互聯網最熱門的所有領域。在小學的時候,老師在政治課堂上告訴我們,舊中國曾被“三座大山”壓迫,黨領導我們推翻了大山,才過上了好日子。我比較幸福,沒有體會到被三座大山壓迫的辛酸,但通過創業者們的講述,讓我知道了他們在中國互聯網三座大山下的辛酸。
在BAT壓迫的現實面前,無數新進場的互聯網企業無不戰戰兢兢、如履薄冰。說到這,相信大家還會記得那篇《狗日的騰訊》吧。雖然言語過激,但這難道不是創業者心中怒火的爆發?
應該看到,BAT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起勢,更多是裹挾著它在PC互聯網時代營造起來的優勢而成長起來的。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中,整個社會的移動化進程遠沒有走完,因此商業領域內的格局遠遠還沒固化,還遠沒有達到被BTA控制的地步。
在這一點的認同上,即使是BAT自己也都無法否認。面對移動化的浪潮,馬化騰曾不止一次地表示,騰訊每天都將面對新的危機和挑戰,每天都有可能埋下未來休克和崩潰的種子。
BAT從本質上來看,它們只是成功跨入移動互聯網時代的PC互聯網巨頭,與移動互聯網時代巨頭是兩個概念。如果按照這個標準來看,BAT在奔赴移動互聯網的路徑中,它們繼承于PC互聯網時代的基因將成為它們奔向未來的包袱。
在移動化浪潮的今天,BAT只是取得了基本面的勝利。在垂直領域,它還是個新手。從樂視穩占智能電視產業、360霸占安全領域來看,以后將有更多垂直領域的霸主出現。只是現在還未讓人察覺而已。
對于BAT來說,未來的征途荊棘叢生。當觸角伸出越多的時候,就越容易觸動到傳統產業巨頭的痛處。一個阿里銀行喚醒了傳統金融巨頭。未來,阿里真能抗住金融巨頭的反擊嗎?同樣,一個微信觸動了移動運營商的痛腳。
應當看到,傳統巨頭所在的領域,固然是現在BAT們津津樂道進攻的市場,但未來也是遭遇反擊的最大陣地。傳統巨頭的覺醒雖然遲緩,但不要忘記他們在政策、社會、經濟等方面蘊含的能量。未來,傳統巨頭與BTA的爭斗,相信是一部不錯的大戲。
科技四小龍革命BAT
2002、03年的時候,中國互聯網是3大門戶的天下。當時,如果有人發表未來五六年,中國互聯網的前三甲不是它們的言論,肯定會被許多人譏笑為瘋子,是個2貨。但現實呢,事實大家都能看到。
上面啰嗦了這么多,無非是想人知道,BAT現在面臨著一個怎樣的局面。它們雖然看起來很強大,但其實也并不是沒有機會。現在,一些新興互聯網企業已經快速崛起,有的甚至已經成長為或者正在成長為新一代領軍企業,成為BAT們最大的挑戰者。
首先要說的,優酷土豆、美團、唯品會、攜程、58同城這樣公司雖然優秀,但要成為未來的互聯網霸主,仍舊不夠格。在我看來,未來能成為中國互聯網霸主的將是人稱科技4小龍的樂視、360、京東、小米。其中,樂視和360的希望最大。
首先來看樂視。樂視網以付費收看模式切入視頻江湖,幫助他在燒錢成風的視頻行業當中存活下來。創業板上市后,它以版權分銷為贏利點,先后進入影視劇制作、電視、手機、體育、音樂、動漫、彩票、農業、紅酒、汽車、網上商城……構建起一個類似蘋果的生態閉環。
蘋果之所以偉大,微軟之所以在今天能屹立不倒,原因簡單:它們創建了一套獨立的商業生態系統。樂視現在的體量并不大,但我之所以把它放在科技四小龍前面的原因是它創建了一套獨立的生態商業模式,這是幫助他未來成為霸主的最重要因素。
在這個生態模式下,可以看到一個充滿誘惑力的市場。自古以來,客廳是一家人歡聚的陣地。而超級電視將樂視的所有業務串聯起來。在超級電視上,你可以看樂視網提供的影視、娛樂、體育賽事,你還可以把它當成一個網上商城,在里面購買它提供的紅酒、螃蟹、農產品,在電視上玩游戲、買彩票,利用樂視提供的互聯網金融產品購買它生產的汽車、手機、超級電視等產品……所有關于生活的一切,它都可以提供。
這是一個BAT現在都無法做到的事情。而且超級電視的收費模式,簡直是一個超級印鈔機。每售出一臺電視,就意味著樂視多了一臺印鈔機。
超級電視的一年年費是490元,銷售100萬臺超級電視就意味著一年就可以達到4.9億元。據樂視數據顯示,截止到今年7月,樂視超級電視出貨量就已經超過100萬臺。坊間的說話是, 2014年將超過200萬臺的銷售。中國是彩電大國,一家甚至幾臺電視。如果超級電視進入國內一億戶家庭的客廳,樂視一年收年費就能達到490億元。
這是一個什么樣的基數?而且,超級電視還是應用、廣告平臺。江南春僅憑一個電梯里的液晶屏,就成為電商的寵兒。如果在超級電視上做廣告,作為主要購買力的家庭主婦對電商來說,那是真正的目標人群呀。
對于樂視的生態模仿,現在BAT也在跟隨學習就是最好的例證。基于樂視網這個平臺,各個生態節點緊密相連,相互助益。樂視商城開通第一年,單一品種銷售就達數十億,超過當當網十幾年的奮斗。樂視體育現已經成為國內最大的體育產業公司,正在引入風險投資。
樂視音樂的管理團隊已經組建,首場汪鋒演唱會網上7.5萬人同時收看,收入達兩百多萬; 樂視游戲、動漫目前正在培育期,超級電視用戶超千萬后將爆炸性成長,空間很大。而LetvStore:現有3000多種運用,是國內最大的電視APP運用商店。應該看到的是,當樂視的用戶越來越多,生態效應就越來越大,生態效應越大,樂視的用戶還會成倍的增長。
樂視生態能給你多大的想象力?讓我們看看蘋果。在蘋果閉環商業模式下,即使喬布斯離世,繼任者還可以坐地生財、坐享3.6萬億元的市值,穩居世界科技股榜首。
蘋果榜樣在前,這是我將樂視排在前面的原因。
接下來看看360。
360在科技四小龍中,名頭最響。原因是紅衣大炮周鴻祎和360的安全產品。依靠免費,360顛覆了安全產業,而周鴻祎四處出戰,讓360博得了無數曝光。
360是未來BTA的主要對手之一,估計沒有多少爭議。現在互聯網圈子中,也有將360視為是互聯網新霸主之一,無論從品牌知名度、行業影響力、用戶規模、使用頻次各方面而言,都已經讓人見證了它顛覆的力量。
目前,360擁有4.61億的PC端用戶和6.41億的移動端用戶,日均處理數據5TB,可實現PC、無線、現實生活坐標等多觸點的數據搜集。這些數據涵蓋了瀏覽、搜索、下載、購買、到訪等行為,從而可以刻畫出地域、年齡、性別、職業、入等在內的用戶畫像,并能分析出他們的興趣點。
依仗龐大的用戶,360已通過PC、移動端的多行業領域如搜索、影視、游戲、智能硬件等,快速滲透到用戶的生活中。在當今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時代,360不僅改變了很多市場規則,也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成為中國用戶量最多的互聯網公司之一。
現在,360除了在瀏覽器、搜索上已經站穩腳跟、斬獲頗豐外,另外在流量分發、應用分發、云存儲等方面也構建起來相當的規模。360還殺入了硬件領域,先后推出了360手機、360路由器、隨身WIFI、360智鍵,360兒童手環……
在此過程中,360顛覆了業內原有商業模式,用“泛安全”理念改寫安全產品邊界,并憑借其巨大的流量和用戶數倒逼中國互聯網自我革新,進而推動整個互聯網走向開放。同時360環建立了最立體的產品布局,具備了最強大的數據收集到信息發布到行為觸發的全面能力。
唯一的遺憾是,360在擁抱移動互聯網的時候,起步慢了一點點,但它正在努力跟上。
京東
互聯網4小巨頭中,京東的發展或許是馬云最意想不到的。因為它發展的太快了,竟然在電商市場上抄了阿里的后路,硬生生在阿里帝國之外,成為另一個電商巨頭。
現在,京東商城是中國最大的綜合網絡零售商,目前擁有遍及全國超過6000萬注冊用戶,在線銷售家電、數碼通訊、電腦、家居百貨、服裝服飾、母嬰、圖書、食品、在線旅游等12大類數萬個品牌百萬種優質商品,日訂單處理量超過50萬單,網站日均PV超過1億。
京東的發展有目共睹。2010年,京東躍升為中國首家規模超過百億的網絡零售企業。2013年3月30日正式切換了域名, 5月京東商超業務正式上線,京東超市也搬到線上。2013年7月30日,京東首次披露金融布局。2014年3月10日,騰訊以近2.15億美元收購京東15%的股份。
今年4月,京東集團正式進行分拆,其中包括兩個子集團、一個子公司和一個事業部,涉及金融、拍拍及海外業務。5月22日,京東在納斯達克證交所掛牌上市。
現在,京東雖然上市,但未來到底能形成對BAT多大的殺傷力,目前并不確定。唯一可以提供模板的是亞馬遜。如果京東能在電商市場市場完爆天貓,那么它未來的發展將一片坦途,并可以順利地挺近到各個相關行業。
但對目前來看,京東商城的最大問題是如何解決好盈利問題。這個問題不解決,未來頂多也就是馬云眼里的一根刺而已。
小米
小米,雷軍2次創業后給人的最大驚喜。它是近兩年來,繼360、樂視之后,曝光率最高、話題量最多的互聯網公司之一,也是互聯網思維的代名詞。
在雷軍“專注、極致、口碑、快”七字訣下,小米確實創造了神話。2010年4月成立,至今4歲的手機公司,3年之內成為國產手機的領航者。這是一個不錯的成績,僅2013年一年,小米就賣出去1870萬部手機,銷售額達316億元。
不過,小米從事的手機硬件領域實在是競爭過于激烈。雖然說小米如今也切入到手機、路由器、移動電源、電視等業務上,但它們多是硬件。而雷軍本人則扮演更多是一位投資者。
雷軍曾在今年年初公開解讀,小米會專注在現有的手機、電視、路由器幾個產品上,把未來的產品都交給合作伙伴做。在未來5年內投資約50家類似于小米這樣做軟硬件一體化產品的公司。
這是我不太看好小米的原因之一。在手機、電視、小米盒子等硬件的比拼中,競爭過于殘酷。用戶對品牌的忠誠度和依賴度簡直是無法猜測。即使是現在火得一塌糊涂的蘋果,也在過去的一年中被三星殺得丟盔棄甲。
而且,小米現在的成功也僅僅限于手機領域。在小米電視、小米盒子、小米移動電源上,不確定因素太多。其中,小米盒子,如今在廣電政策下就變成了一個空盒子,小米電視業成為一臺普通的電視。在沒有內容支撐的情況下,小米的未來遠遠不如樂視、360和京東來得清楚。
如果小米要證明自己未來能成為BAT的替換者,它現在就要想辦法了。但不論如何,樂視、360、京東、小米的興起,對于被BAT壓制的中國互聯網來說,他們的成長令人驚喜,讓我們看到了未來顛覆BAT的力量。未來,無論是誰替換掉BTA其中的一家,都將是我們愿意看到的驚喜。
畢竟,一家獨大不是春,萬花齊放才精彩。
摘自—琦人琦語
上一篇 | 下一篇 |
---|---|
【分析】阿里巴巴集團 投資邏輯與產業布局 | 【觀點】為什么說99%的P2P金融平臺即將死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