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云的“新國企”思維
時間:15-02-25 來源:《環球》雜志
馬云的“新國企”思維
阿里巴巴又出手了。2月9日,阿里巴巴集團宣布斥資5.9億美元入股魅族科技。這是自上市以來阿里巴巴集團金額最大的一筆投資,坐實了過去半年來阿里與這家手機廠商之間持續的資本“緋聞”。
完成入股后,魅族將成為阿里巴巴無線互聯網生態系統的一塊重要拼圖,同時幫助天貓渠道進一步發展,推動阿里的移動戰略從App時代走入“無線生態時代”。
幾個月前,馬云給了阿里一個響亮的定位——“國家企業”。依據他的定義,這既不是普通的民營企業,也不是一般國有企業,而是能代表中國的創新技術、創新能力,代表中國對世界貢獻的企業。
但這種新型“國企”,在2015年的春天,也面臨諸多波折,包括阿里巴巴與工商總局的一場風波。
希望活到102歲
每年年初,來自全球各地的2500多名政、商、學界的頂尖人物,都會從蘇黎世機場下飛機,然后換乘大巴,輾轉大約兩個半小時來到瑞士東部的一個萬人小鎮。
這里就是達沃斯,這些大腕當然不是為了看風景,而是為了參加世界經濟論壇。今年,馬云再次來到這里。算起來,他上次參會已是七年前了,而首次造訪則是在2001年。
今年馬云以商業領袖的身份回歸達沃斯,甚至還擁有一大批擁躉。在今年的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上,馬云和阿里巴巴不出意外地成為了焦點,“對話馬云”是第一場座位被搶空的分論壇,一搶而空只用了4分鐘。
在與美國著名脫口秀主持人查理·羅斯的對話中,馬云將自己的新打算和盤托出。
“如果我們能幫助挪威的企業把產品賣到阿根廷,而阿根廷的消費者可以在網上購買來自瑞士的產品。我的設想就是類似電子WTO(eWTO),可能這樣的說法不太準確,在上個世紀,WTO發揮了很重大的作用,讓許多大企業把生意做到了全世界,如今,互聯網可以幫助中小企業將產品賣到五湖四海。”
電子WTO只是馬云計劃中的一部分,其實就是國際化戰略。依據馬云的規劃,阿里巴巴未來還有兩大戰略:一個是農村戰略;一個是真正把自己公司變成一個DT(數據)時代的云計算大數據的公司。
未來,馬云將依托這三大戰略打造他的新型“國企”。
在馬云看來,三星是韓國的國家企業、奔馳是德國的國家企業、谷歌和蘋果是美國的國家企業,阿里巴巴要成為新型“國企”,要以他們為榜樣。
要成為新型“國企”,不能單打獨斗。如今,阿里巴巴將越來越多的企業收入囊中,投資入股魅族、優酷、快的打車、高德地圖、陌陌等一眾企業。這也讓越來越多的人看不懂。
馬云說,“阿里不是隨意買公司,而是為這個生態系統去買公司。”很多功能阿里并不具備,因為一個公司不可能什么都干,所以阿里希望其他企業來做,將生態做好。
在這個生態中,馬云看好健康和快樂行業。他認為,中國進入中產階級社會以后,對健康的需求會越來越大,對文化的高品質需求會越來越高。也因此,阿里巴巴涉足文化、體育等行業。
阿里巴巴上市后,馬云那句“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廣為流傳。
新型“國企”寄托著馬云的夢想,在美上市之后,馬云不止一次說:阿里巴巴要橫跨三個世紀,希望活到102歲。
“為什么是102年這個奇怪的數字?我們是1999年誕生的,上世紀我們活了一年,這世紀我們活100年,下世紀活一年,正好三個世紀挺好。”馬云說。
打造新金融帝國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血脈,同樣是一個大企業的關鍵。在阿里巴巴的生態系統中,“螞蟻金服”(螞蟻金融服務集團)顯得越來越重要,阿里要成為新型“國企”,離不開這個左膀右臂。
螞蟻金服成立于去年10月,旗下擁有支付寶、支付寶錢包、余額寶、招財寶、螞蟻小貸(原阿里小貸)以及籌備中的網商銀行等品牌。
馬云自認為螞蟻金服名字取得“還是可以的”。他說,地球上有幾個動物是可以把超過自己體重3倍的東西舉起來的,螞蟻是其中之一。螞蟻有很強的團隊,又有很大的力量,如果有很好的組合是可以的。
螞蟻金服脫胎于阿里巴巴集團,是阿里巴巴的關聯公司,二者是兩個獨立的法人實體。
在馬云看來,支付寶等阿里的金融工具之所以能夠發展,是因為中國金融確實存在一些問題,原來銀行賺錢相對容易,“服務了20%的客戶就賺了80%的錢”,但那些80%要服務的人可能得不到服務。
馬云正是看準了這80%需要服務的人,因此螞蟻金服將服務人群鎖定為小微企業和個人消費者,并計劃通過互聯網的技術和理念打造金融開放平臺。
在外界尤其是金融界看來,馬云的螞蟻金服,有可能重塑中國金融市場格局,并對傳統銀行業帶來革命性影響。
但對于螞蟻金服的業務,馬云認為只有兩件事:一是只做金融的毛細血管,不做銀行要干的事;二是只用數據來驅動,目的是將來成為銀行的補充,而不是顛覆銀行,和銀行對著干。
此外,螞蟻金服海量的用戶數據積累,將幫助阿里形成了一個非常可靠的信用體系。這成為了螞蟻金服布局、運轉的核心關鍵:依據用戶數據形成信用體系,反過來以信用體系為依據,為用戶提供最適合的金融服務。
阿里巴巴上市后,中國銀監會研究局副局長張曉樸曾表示,“未來的大格局可能是‘得支付者得天下,得賬戶者得天下’。”因此,螞蟻金服被寄予了“再造一個阿里巴巴”的厚望。
2014年,螞蟻金服集團CEO彭蕾就表示,對于螞蟻金服來說,上市不是目標,是一個水到渠成的事。最近,關于螞蟻金服上市的傳聞更是甚囂塵上。馬云回應稱,他希望螞蟻金服能在某個時候在亞洲市場掛牌上市,但有關具體上市日期或地點的決定則尚未做出。
馬云說:“螞蟻金服今天還只是個嬰兒,但有很大的潛力。現在就說它會嫁入誰家還為時過早。”
“新國企”的責任
要打造新型“國企”,馬云肩上的擔子不輕,因為新型“國企”肩負著不小的“責任”。
“新國企”首先要祛除網購假貨這個頑疾,而假貨問題最近也再次將馬云和阿里巴巴推向了風口浪尖。
1月23日,中國工商總局公布2014年下半年網絡交易商品定向監測結果,監測共完成92個批次的樣品采樣,其中有54個批次的樣品為正品,正品率為58.7%。其中,阿里旗下的淘寶網樣本正品率最低,僅為37.25%。
誰都沒有想到,這個調查引發了一場“掐架”。先是淘寶網在其官方微博發布了以淘寶員工名義寫的一封公開信,質疑監管部門的抽檢存在問題。之后工商總局開始回擊,發表了一份曾在內部交流的“白皮書”,指出阿里系平臺存在主體準入把關不嚴、商品信息審查不力等5大問題。
這樣的公開叫板,立即吸引了公眾極大關注。1月30日,馬云忽然走進國家工商總局,與總局局長張茅“深入交談”,雙方“握手言和”了。交談后發表的新聞稿說,兩人表示,將共同探索管理模式,促進網絡經濟健康有序發展。工商總局發言人也隨后“澄清”,“白皮書”是次座談會的會議紀要,并不具有法律效力。
這場“掐架”的后續影響也是雙方始料未及的。目前至少有五家美國律師事務所宣布,將代表投資者就阿里巴巴是否違反美國證券交易法發起調查。同時,受“掐架”和第四季度業績低于華爾街的預期等因素影響,1月28日阿里巴巴股價下跌逾4%,29日再次重挫近9%,兩天市值蒸發逾300億美元。
專家認為,從中長期來看,依托中國龐大的消費市場,阿里巴巴的市場前景依然被看好。不過,雖然阿里巴巴不斷推動打假,但一段時期內,假貨問題仍將困擾著馬云和阿里巴巴。
國際化程度不足也阻礙著阿里的新型“國企”之路。
在馬云看來,國家企業有一個重要指標是40%以上的收入來自海外。2014年“雙十一”,阿里在杭州總部的交易實況大屏幕上,成交曲線點亮了世界地圖上的217個國家和地區。但目前阿里95%以上的收入還是來自中國。
分析人士表示,“新國企”必然是一家國際化公司,這就要求阿里巴巴擁有全球知名品牌、全球化的網絡和服務,擁有和國外普通民眾直接相關的產品和服務,擁有世界領先的技術和理念……所以,可以說紐交所上市只阿里巴巴國際化的一個新起點。
隨著國際化步伐加快,懷有“新國企”使命的阿里巴巴也遇到了激烈的競爭。
近兩年,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中國三大互聯網巨頭不斷出手進行大并購,廣泛涉獵不熟悉甚至看似無關的領域,數十億元甚至更大數額的投入屢見不鮮,這種高強度競爭給阿里巴巴生態系統的形成帶了很大的威脅。
在國際市場,阿里巴巴的主要對手是亞馬遜。和阿里巴巴相比,亞馬遜大多數商品由自己向供應商采購,擁有自己的物流和配送團隊,對服務質量有著更強的掌控力,阿里從亞馬遜手中“奪食”絕非易事。隨著阿里生態圈的不斷擴大,谷歌、臉譜和蘋果等巨頭都成為阿里的對手。
在不久前的一次演講中,馬云說,在全球的互聯網前十大巨頭中,美國占了6個,中國占了4個,歐洲、日本、韓國一個都沒有,雖然“很奇怪”,但這是“中國唯一一次”站在相同起跑線和美國企業競爭。
“未來的10年和20年,世界的變化遠遠超過大家的想象。”馬云說。或許他的“新國企”,也將超乎人的想象。
美國電商如何打假
《環球》雜志記者/馬丹(發自舊金山)
假貨交易反映了人性的弱點,而網絡普及為假貨流通提供了便利渠道。即便是在市場監管和誠信體系相對健全的美國,在線市場也同樣成為售賣假貨的“天堂”。
美國的假貨大部分來自海外。過去幾年,美國海關執法部門每年都在港口攔截到零售價值超過10億美元的假冒、仿制商品,而這只是輸美假貨的一小部分。隨著假貨交易越來越多地轉移到購物網站,為了逃避海關檢查,很多假貨不再運到港口,而是直接寄送給買家。
美國財經新聞公司“24/7華爾街”根據真貨的廠商建議零售價,列舉了2013年美國九大假貨,包括手提包、手表、鞋子、珠寶、標簽、藥品、音響制品、消費電子產品等。奢侈品因為價值昂貴,是最常見的仿冒對象。五花八門的假貨在購物網站上大行其道,尤其是像億貝、亞馬遜這樣的電商巨頭。據美國打假網站“假貨報告”說,億貝占美國假貨投訴的45%,亞馬遜占7%,其他購物網站占20%。
多年來,打假一直是億貝和亞馬遜一項棘手的工作。兩家公司都聲明禁止在其電商平臺上出售假貨,一旦發現賣家違規,將讓假貨下架,還可能吊銷賣家賬戶。億貝和亞馬遜都鼓勵擁有知識產權的制造商幫助其打假,對在平臺上出售的相關產品進行監督,并舉報仿冒它們產品的侵權行為。兩家公司都承諾對賣家售假進行調查。
一些名牌持有公司不勝假貨侵擾,將億貝告上法庭。比如,2008年,法國路易威登集團起訴億貝,聲稱億貝上拍賣或銷售的路易威登箱包和迪奧香水有九成都是假貨,而億貝對阻止假貨交易不夠努力盡心。據媒體報道,億貝此后改變了打假策略,推出一些新規定。比如,奢侈品、服裝等一些關鍵類別的賣家只能出售數量有限的商品,也不能舉辦一日拍賣活動,因為造假者喜歡這種短期拍賣,可以快速拿到錢后消失。來自假貨敏感地區的賣家被禁止出售奢侈品、服裝之類的商品。億貝還要求有些商品延遲上架,以便其工作人員可以有充分時間核查其真假。
由于億貝和亞馬遜都無力對平臺上眾多商品一一加以鑒別,一部分打假責任就轉移到了買家身上。它們建議買家在下單之前,要對商品的真假多留心眼,還要查看以往買家留下的評論,以避免買到假貨。萬一買家收到假貨,億貝網站列出了如何向賣家交涉、爭取退款的具體步驟。如果買賣雙方未能解決糾紛,億貝可以在有證據支持的情況下給買家退賠貨款。億貝還指導買家對賣家采取進一步行動,以阻止其繼續用假貨欺騙其他消費者,比如在評價系統中留下差評,向監管和執法部門舉報,向正牌制造商報告相關信息等。另外,億貝的評價系統雖然允許買賣雙方互給對方評價,但對買家的保護更多。買家可以給賣家差評,而賣家不能給買家差評。
在保護消費者方面,亞馬遜對占其銷量40%的第三方銷售提供擔保。亞馬遜非自營的第三方銷售是假貨高發區,因為商品由第三方賣家銷售和發貨,或者由第三方賣家提供貨源,從亞馬遜配送中心發貨,亞馬遜無從或未必驗貨。根據亞馬遜的擔保政策,買家如果對收到的商品狀況不滿意,比如遇到假貨,而賣家不接受退貨,亞馬遜承諾向買家提供最高2500美元的賠償。
盡管億貝和亞馬遜表示一直在堅持不懈地遏制假貨貿易,但效果卻屢遭詬病,假貨依然屢禁不止。比如,據“假貨報告”反映,其工作人員去年在一次調查中,在亞馬遜購買了幾十件假貨,包括藥品、運動用品、手機套、汽車配件等。當他們向亞馬遜提出賠償時,卻遭到拒絕。亞馬遜回復稱,由于索賠率過高,亞馬遜將無法處理今后對在第三方賣家所下訂單提出的索賠,買家從這些賣家購物將風險自擔。“假貨報告”說,亞馬遜避而不談為什么如此輕易就能在其網站上買到這么多假貨,也始終沒有讓那些假貨下架,這讓消費者很失望。
摘自—《環球》雜志
上一篇 | 下一篇 |
---|---|
阿里搶移動終端 小米450億美元估值泡沫將破?... | 堅守夢想激流勇進 ——劉慶峰董事長在內部年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