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杉資本浦曉燕:傳媒人轉身PE 逆勢募資55億元人民幣基金
時間:15-03-03 來源:ChinaVenture投中集團
紅杉資本浦曉燕:傳媒人轉身PE 逆勢募資55億元人民幣基金
不久前完成了紅杉人民幣三期基金募集的紅杉資本中國基金董事總經理浦曉燕,終于可以長舒一口氣,放松一下自己了。她2012年1月加入紅杉資本之時,恰逢“全民PE”的尾聲,經濟下行、IPO關閘、PE行業遭遇寒冬、GP卷款跑路、LP撤資等負面新聞頻出……在這樣的背景下,浦曉燕肩負起了募資這一艱巨任務。最終她交出了一份傲人的成績單:成功募集55億元人民幣,聚集了20余家機構投資人,其中包括8家保險公司。無論是從數量還是從金額上看,紅杉人民幣三期基金都是目前市場中獲得保險資金投資最多的基金。同時,紅杉資本人民幣基金的投資人結構也成功升級,機構投資人占據了主導地位。
顯然放松的只是心情,而浦曉燕已再次踏上了追逐投資項目的征程。與記者交談的過程中,她的電話不時響起,各種工作事項都在等著她一一做出安排。加入基金行業后,浦曉燕的生活與工作的界限已變得非常模糊。作為投資人,她的職業理念非常樸素:為LP創造更大的財富價值。要贏得LP的信任,過硬的業績是唯一法寶,而這有賴于時間和汗水的積累。
唯有勤奮
紅杉資本在投資行業威名遠播,能加盟其中的投資人無疑是強者中的強者。在人們通常的意識里,紅杉資本旗下的投資人必然是強勢的,而且永遠是場內萬眾矚目的焦點。而浦曉燕的身上完全沒有人們想象中女強人的那種咄咄逼人,相反,她由內到外都是那樣的樸實無華。在交談過程中,她提到的次數最多的詞是“勤奮”。她說,如果說自己今天取得了一點兒成績,主要還是因為勤奮和堅持,因為這個圈子里最不缺的就是聰明人。
浦曉燕說,投募資是技術,更是藝術,是多種能力的體現。募資遠非外界認為的,只停留在“跑關系”這種淺薄的層面上。“不僅要對自身機構投資組合的表現爛熟于胸,還要對市場上各個熱點行業的趨勢、動向,以及高關注度的投資項目及其背后的投資原理了如指掌。因為機構投資者的負責人都是惜時如金的業界精英,他們希望見到的是專家,每次的見面都要有營養或能給他們的工作帶來新的視角。”為此,浦曉燕非常重視資產管理方面的知識儲備,并深入理解他們的投資組合策略和風險偏好。
和投項目一樣,募資也需要良好的“嗅覺”。當人們普遍在對險資進入股權投資領域心存疑慮的時候,浦曉燕已經預見到這將成為一種趨勢。為此,她積極拜訪監管機構,了解政策開放的趨勢和資金運用的方向,并相繼叩開了幾大保險公司的大門。機構投資人一般決策周期長、流程復雜,行業監管政策多變,尤為波折的是,幾乎最終募集成功的機構投資人的項目負責人在募集的過程中都出現了崗位調整的情況。每當遇到這種情況,完全來不及氣餒,必須立刻打起精神重新來過,更要打開思路,積極開拓其他的募資渠道。因此,整個募集資金的過程極為考驗募資者的耐心和應變能力,說是“過五關斬六將”也毫不為過。浦曉燕的韌勁也由此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她有一張長長的名單,上面列著她接觸過的各種類型的機構投資人,大大小小將近70家。浦曉燕說,她的字典里沒有“No”,而且“No”往往通向“Yes”,所以她永遠把“No”當作“Yes”來看待。許多看上去沒有希望的項目,正是憑著她這股天生不服輸的闖勁兒和堅持才贏得了轉機。
GP與LP達成投資合作意向之后,還要針對有限合伙協議展開談判,這個過程的難度也不容小覷。在談判的過程中,浦曉燕與幾大律所的著名律師都有過交鋒,她半開玩笑地說自己已經快成了半個律師。此外,她在管理費等商業條款上的堅守以及與LP保持的良好溝通,也為紅杉資本后續的投資活動創造了寬松的環境。
華麗轉身
加入紅杉資本之前,浦曉燕一直在傳媒領域工作,先后擔任數家中外知名傳媒企業的高層管理人員。從傳媒人到投資人的轉型,背后推手正是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創始及執行合伙人沈南鵬。她在紅杉的出色表現證明了沈南鵬識人的眼光,從而在投資界留下了一段伯樂與千里馬的佳話。
不過,看似偶然的轉型其實也蘊含著必然的因素:浦曉燕在大學本科時學的是經濟學,讀MBA時又主修了金融。而傳媒企業的運營管理經歷則為她的轉型奠定了基礎。她曾擔任索尼影視在華合資企業的負責人,日常工作經常涉及影視投資項目的決策和執行。“有過傳媒從業經歷的人不乏成功轉型為投資人的案例,紅杉資本的主席Michael
Moritz也曾是一名記者。傳媒業與投資行業的確有許多相通之處,比如都需要對新鮮事物保持敏銳度,需要善于捕捉新趨勢、新現象,并具備超強的快速學習能力。做記者時練就的溝通能力、調查技能,以及從紛繁復雜的表象中抽絲剝繭看透本質的能力,也正是一個投資人所需要的。”
浦曉燕說:“成為投資人一直是我職業規劃中的一環。”在她的觀念中,投資需要對某個專業領域有深度了解,需要成為該領域的專家,只有這樣才能發現并有能力捕捉到好的項目。“這也是紅杉資本的理念。過去幾年里,紅杉資本的投資團隊成員經歷了從財務背景居多到行業背景居多的變化,大多數投資人都是各個細分行業中的資深人士。他們不僅能在第一時間聯系到業內一流的公司和創業者,更能在投后階段為其提供出色的增值服務。”
十幾年的媒體運營管理經歷,讓浦曉燕對文化產業領域的投資情有獨鐘。紅杉資本在文化產業投資方面的收獲頗豐:博納影業集團已登陸納斯達克,文化中國傳播集團已在港交所上市,最近阿里巴巴集團的注資和中國電影集團公司高層的加入又讓該公司的估值再攀新高。此外,紅杉資本還投資了民營發行企業新經典娛樂傳媒集團等。在數字媒體領域,它投資了“今日頭條”和已經通過并購退出的“看書網”等。
“在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國內傳媒行業改革上下兩個層面同時加速推進的大趨勢下,傳媒行業有不少值得關注的機會。”浦曉燕介紹說,“此外,影視娛樂、體育產業、客廳娛樂等領域也會出現高速成長的新型媒體娛樂公司。BAT的觸角已經深入,游戲規則和場景都正在發生變化,文化傳媒會是互聯網思維即將全面顛覆的下一個領域。”
注重學習與分享
“和什么樣的人一起工作”是浦曉燕選擇工作的重要考量因素。“在紅杉工作的一大好處是,你身邊都是聰明人,跟他們在一起,自己每天都能得到提升。”她說紅杉資本的團隊成員都是“不用揚鞭自奮蹄”型,每個人都對自己有很高的要求。回顧加盟紅杉資本的三年,她將紅杉資本的企業文化總結為“強者文化”,“初進紅杉時,感覺自己好像被扔進汪洋大海。沒有人問你會不會游泳,你不僅要生存下來,還要成為那個游得最快的人,因為這里只尊重強者。”
紅杉資本的成功案例總是讓業內同行津津樂道,而其內部文化卻非常關注失敗的案例。從失敗中學習是紅杉資本的重要文化,“我們每年在加州舉行的全球年度團隊會議,其中總有一個環節是分析我們錯過了哪些好項目,原因是什么,將來如何避免。”此外對于風險投資來說,完全沒有失敗的案例反而令人擔憂,因為這意味著你不曾冒足夠的風險,并可能因此與谷歌、蘋果這樣的偉大公司失之交臂。
紅杉中國的企業文化與紅杉美國一脈相承,其團隊成員都有機會到美國受訓兩周。這兩周的時間并非在辦公室上課,而是要跟隨美國的合伙人去參加各個被投企業的董事會會議,從實戰中學習,因為投資從來不是能在教室里學會的。
紅杉資本的團隊非常重視學習和分享,每年的全球團隊會議都是了解硅谷最新趨勢和美國同事投資理念的好機會,同時也是各地區團隊間加強溝通的好機會。浦曉燕非常期待這種“互相授粉”的學習機會。每年的年會都有一個特色主題,2014年年會正逢索契冬奧會召開,所以會議的主題就定為奧林匹克精神,所有的團隊建設活動都突出強調競技、協作和勝利。
談起紅杉資本的文化,浦曉燕打開了話匣子,“紅杉非常重視和創業者之間的關系,希望成為創業者值得信賴的伙伴,幫助年輕人實現夢想。所以去年的年會就有根據‘We Build Dreams’這首歌來制作創意視頻的環節,以此來強化這一理念。”
《投資與合作》:投資是一項個性化的工作,與個人能力關系緊密。您如何看待個人魅力與投資的關系?
浦曉燕:做投資人個人魅力還是很重要的,我說的魅力并不是吸引人的外表,而是性格和專業技能的綜合呈現,并沒有一個定式。如何迅速與創業者建立起信任,在眾多投資人中選擇你成為他們的創業的伙伴,需要很高的情商和溝通能力。在很多條件一樣的情況下,個人魅力可能會成為最終勝出的因素。
《投資與合作》:您覺得做投資的女性要具備哪些特質,才能與這個圈子里的優秀男士同場競爭?
浦曉燕:我覺得在職場上沒有必要過分強調性別差異,因為男女各有所長。投資界中的女性跟男性一樣承受著高壓,過著高頻度出差的生活。在投資機構工作的女性需要很強的邏輯思維能力、敏銳的洞察力、卓越的溝通能力和執行力。此外,女性可能還要多修一門功課,就是學習如何成為平衡家庭和工作的高手。
《投資與合作》:漫長的兩年募資之路,中間遇到的困難難以想象,您如何看待這些困難,又是怎么克服的?
浦曉燕:每當工作中遇到困難,我都認為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也許我是個樂觀的悲觀主義者,如果一件事情一帆風順,沒有遇到一點兒阻力,我反而會覺得不正常。當認識到困難是常態,失敗是大概率事件時,心態自然就會很平和了。
《投資與合作》:請您談一下對成功的看法。
浦曉燕:成功的定義是多元化的,而很多人把成功過分物質化了,認為積累了一定的財富或者權勢即是成功。其實成功可以有很多維度,比如一生游歷了很多名山大川,內心平和而豐富,也算是一種成功吧。
在專業領域中的成功大多是用勤奮換來的。根據“1萬小時理論”,如果你想成為一個領域中的專家,就必須持續投入其中1萬小時以上。此外,成功還要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質疑。比如大家只看到紅杉今天的成功,卻忽視了這些偉大的企業如唯品會、奇虎等,都是紅杉幾年前投的項目,中間不乏波折和非議,才有今天的成就。
摘自—ChinaVenture投中集團
上一篇 | 下一篇 |
---|---|
馬云輸掉紅包大戰,敗因竟在兩年前 | 新年紅包大戰背后,阿里的「城池」是怎么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