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災之下,蕩然無存的契約精神
時間:15-07-14 來源:協同投資
股災之下,蕩然無存的契約精神
這一個月,全國上下所有的聲音和智慧,都在談論股市。股市不再是一個所謂創造財富的地方,反而不斷在大幅度無謂消耗公民們的精力和社會福祉。一個沒有族群分裂、文化分裂的大國,卻在交易暴力和語言暴力的雙重激蕩下,被一個指數搞得精神分裂。
投融界注意到,上個周末有些投資人提出,交易所應當單邊改變交易規則,對多空實施不對稱監管,鎖定基金不得賣出股票,逼迫期指空倉持有者平倉,甚至要求懲辦任何形式的做空者。這已不是簡單的學術討論,而是毫無契約精神的“暴民”態度。
金融人士吳小平指出,如果管理層被這種另類民粹意見的逼迫下,讓以上建議成真,那對交易履約精神的背棄,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倒退,是在用油漆涂刷冬天的草地。中國股市散戶比例超過了整個市場參與者的96%。散戶如此海量的存在,是目前中國股市最根本的最難改變的負面問題之一。散戶們既是問題的制造者,也是這些問題的受害者。
散戶們經驗少、信息少、交易經驗差、無力分析報表及公司事件,對資本市場變化趨勢感受能力差,更多依賴各種公開媒體、同事、朋友的信息或意見,決定交易品種,這非常容易導致盲目追逐交易。
投融界認為,很多專業社區號稱能夠幫助散戶更多分析市場信息,其實反而成為幕后操盤者操縱市場情緒的工具。微博、微信這兩大社交工具的使用,推動各類海量真偽信息病毒式快速散布,一旦有驚人消息,立刻導致數千萬散戶如海洋風暴中魚群般驚慌失措,股指隨之劇烈動蕩。
如果政府受部分民意驅使,借超級平準基金貿然強行介入市場,認為“話事人”有能力平穩散戶情緒,那反而可能會突然引發這個本就難以控制的大型交易群體的非自覺性對抗。因為幾千萬散戶們的買入,不是為了長期持有,是為了盡快獲利賣出,這是人性。
當年金融大鱷索羅斯大規模放空英鎊,買入馬克,買入英國股票,做空德國股市。最終英國放棄歐洲貨幣體系,索羅斯獲勝,名揚全球金融交易界。但英國政府也沒有禁止索羅斯在英國股市的正常交易,也沒有逼迫索羅斯在股市和匯市平倉,更沒有做出對索羅斯的“窗口”勸說。
這就是最基本的契約精神:英鎊果真有問題,你的判斷和交易是對的,我認錯。英國,作為遠離大陸的一個島國,經歷多次危機,但其首都一直是全球金融中心,這不僅是因為金絲雀碼頭風景如畫,高樓林立,更因為其對金融交易契約精神的極端尊重和傳承。
摘自—協同投資
上一篇 | 下一篇 |
---|---|
7秒鐘的記憶!場外配資客卷土重來,要抄底彌補... | 弘毅走下神壇,12年投資成績單全解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