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廣昌:人是需要相信一點什么的
時間:15-12-11 來源:中國企業家網
郭廣昌:人是需要相信一點什么的
你最真誠相信的東西,往往就是最有力量的。
我相信什么?做企業到現在,我越來越感覺人是需要相信一點什么的。
一個人最重要的是不要失去自己的方向,你認為什么是對的,千萬不要因為外面的因素、輿論因素是怎么樣的,你就去做一個決定。
在追求“商業真理”的過程中,永遠是要你自己去做決策,你永遠是孤獨的,這是沒有辦法的。這個“孤獨”并不是說你不需要自己的團隊,你的團隊也是孤獨的,總是要帶著自己的船往前開。人面對未來并不是能夠看得很清晰。
人為什么需要宗教,就是因為我們永遠解決不了一個問題:我們不知道死后是怎么回事,這個問題科學沒有辦法解決,所謂的終極關懷只有宗教解決。
企業家該怎么做?該怎么樣抵擋誘惑、克服貪婪與恐懼?講到底你心里一定要有自己的價值觀,一定要相信什么。
我們相信什么?一路走過來,就外部來說,這個好像說起來很“政治”。我們相信30年的改革開放政策會是穩定和長期的。
你要相信你這個企業只要自己沒有犯錯誤,沒有亂來,政府不會整你。很多人不信這一點,我們是信的。
很多人跟我說,企業做得再好,政府要整你,要你死是很容易。我當時就問他一句話,我做得好好的,政府為什么要讓我死?這跟黨的價值觀不一致,跟改革開放的價值觀不一致啊。
所以從大的方向上我一是相信中國的未來經濟看好,二是相信黨的改革開放政策。
我們四個人(創業團隊),我們沒有一個移民海外、拿海外護照的,我們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我們生在這里,長在這里,我們對這片土地有信心。說起來這個相信好像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有多少企業家真正相信呢?不見得吧?
第二,對自己的企業,不管人家說什么,你對自己的企業健不健康要清楚:你有沒有生癌癥?我們進行“體檢”。既是外部環境對我們的要求,同時也是我們對自己本身有信心。
如果你本身有癌癥了,你說體檢能幫忙嗎?化療能幫忙嗎?都幫不了你的忙。很多人體檢出癌癥早期還能多活幾年,但是總歸你是絕癥,你之前做了不該有的事情,不該有的決策,注定你要死亡,有的時候只是死亡期延緩了而已。
任何人必須要為你做的每一個決定付出代價。
很多人在做一個決定時候,他覺得付這個代價很情愿,但真讓他負擔這個代價的時候,他會說當時作這個決定是因為外面種種原因決定的。
哲學上有一句話很有道理:人是自由的,你必須要為你作為自由的人作出的決定負責任。
有些人只會說,企業在市場環境下,政府應該給他自由決策的權利,但是企業家要非常清楚,你做任何一個決定,都要為此負擔責任,尤其是錯誤的決定。
不能說因為我是為別人著想、因為我是受到種種誘惑,所有的借口都是不對的,至少你可以決定不做。
企業的游戲規則非常簡單,企業的游戲規則就是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最多為股東、為員工、為相關利益者爭取最大的利益。但有些企業很多時候會偏離這個游戲規則。
我們之所以敢“體檢”,就是基于以上我的兩個相信。
第一,我們相信自己是健康的,我們長期以來是規范的。如果不是規范的話,我敢透明嗎?
第二,我相信黨和政府。我相信黨和政府不是說我跟某個人有特殊的關系,而是相信黨整體的方向,經過了文革,經過了這么長時間,我們終于找到了能帶中國走上富裕的這條道路,這個方向沒有人能夠改變,雖然在這個過程中會有雜音,會有噪音,但是整體的方向是不會變的。
既然不會的話,我還顧慮什么呢?別人說我們驚濤駭浪走過來,我覺得自己一直很坦蕩。坦蕩并不是你裝出來的,坦蕩是來自內心的。
當你獨處的時候,面對曠野一個人在獨思的時候,你真的坦蕩嗎?你到底做了你不該做的事情沒有?你所做的事情是不是真的推動社會的進步?
有些人很忙,但如果你的忙是跟整個社會的進步是背道而馳,你忙得再多你有什么價值呢?
當然,這里面有個社會機制的問題,一個好的社會機制一定是讓每個人在為自己價值最大化的時候,也是推動社會價值最大化;一個不好的社會機制下,一些人為了自己的利益價值最大化,必須以破壞社會價值最大化為前提。
我相信我們社會會形成良性的機制,我們堅信自己企業的價值觀和社會的價值觀是一致的。我們的每一個商業決定,都是創造價值,而不是毀滅價值。如果你明明這個決定是毀滅價值的決定,還要說讓社會為我的決定而負責,這就是不對的。
我另一個堅信的是,企業應該盈利,應該創造利潤,企業不盈利沒有生存和存在的必要。有社會意義而不盈利,那是社會公益機構做的事情。企業應該以盈利并為相關的利益者創造最大價值為目的。這是我們堅信的價值觀。
只要你相信你做的每一個業務都是在創造價值,通過管理、投資、品牌在創造價值的話,這樣的企業是有生命力的,即使有可能你的負債率會高一點或者會低一點,即使有時身體弱點,但那只是感冒,而不是癌癥。
但如果你失去價值觀,失去基本面,失去企業文化,你可能得的就是癌癥。所以我們保持企業的健康,并不是我們不會傷風感冒,并不是我們不會經受一些風浪,但是那不是癌癥。
很多人不談這些的,只談財技,講來講去看出我們很懂得財技,很懂資本市場,其實資本市場如果離開了我們企業含辛茹苦培養這些產業,含辛茹苦地去創造利潤,含辛茹苦地一步步提升我們的管理,資本市場會認可你嗎?不可能的。
還有一點是我們相信、別人也很難堅持的。我們是真的相信團隊。有的人說自己非常注重團隊合作。真的相信嗎?不是。在碰到利益的時候,他真的有這種包容心嗎?他真的為對方考慮嗎?
中國有一句話,吃飯的時候嫌人多,干活的時候嫌人少。這怎么行?你不請大家一起吃飯,誰干活呢?你要跟整個團隊,包括跟你的員工、跟社會要有利益的分享,用你創造的價值,為你的客戶帶來利益,你要時時想到不要讓你的客戶賠錢,要為他們創造價值。
“客戶”可以是股票投資者,也可以是銀行,也可以是購買你商品的人,買你房子的人。總而言之,要用我們最大的努力創造價值讓大家分享。
很多東西都是表面的做秀,其實不需要做秀,你最真誠相信的東西,往往就是最有力量的。用心去換心,如果想用別的東西換,換不到。你應該用你的心換取大家共同的信任跟合作。
管理無定式。多元化或者專一化,我覺得沒有一條路一定是對的,或者沒有一條路一定是錯的。我一直說,管理無定式。現在有所謂的“藍海戰略”,有各種說法。我覺得最簡單的說法就是管理無定式。
如果出來一個商業模式,沒有被人罵過,沒有被人挑戰過,到處都是喝彩,你自己也會覺得,那是瞎蒙。
管理無定式,指的是你一定是要根據已有的資源、已有的能力面對你的環境,找到一個最佳的、達到你目的的途徑。這就是你的定式。
我說管理無定式是因為我反對貼標簽。尤其是理論界思維能不能寬宏一點?能不能稍微理性一點?不要用貼標簽的方式,不要用有罪推斷的方式。
首先認定你是一類,然后根據這類的東西找特征,找出來之后,證明你就是這一類,這是整個民族的悲哀,整個理論界的悲哀。
理論界也要有基本的價值觀,相信事實,相信深入研究,相信基本判斷。這里面要多一份思考,多一份心平氣和的討論和評論。
我今年講得最多就是寬容,輿論要對企業寬容一點,當然我自己也要對說我們不好的人寬容一點。因為有那么多人關心我們,有那么多人對我們質疑,對保持我們良性發展有好處。
我覺得我們沒有受到這種質疑太大的損害,但是我覺得這種做法對更多的企業是有損害的,從社會的角度來說是不幸的。
一方面我們呼吁媒體更寬容,理論界不要貼標簽,呼吁大家營造創新和創造的環境。另一方面我也不相信任何企業的倒下僅僅是外面刮了一陣風,下了一場雨,僅僅是某一篇文章說了怎么樣它就倒下了,根本上還是它基本面的問題。
其實大部分我尊敬的企業,無論是在宏觀調控下,還是在碰到問題時候,都沒有被淘汰。可能在技巧層面上的很多事情,非常好做,但是如果你恰恰是基本價值觀和原則上走錯了,這是癌癥,這是救不了的。
摘自—中國企業家網
上一篇 | 下一篇 |
---|---|
郭廣昌學了半輩子的巴菲特,最后還是成了胡雪... | 肖知興:金錢和創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