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能爆發,下一個資本春天就在眼前
時間:16-01-08 來源:股權投資論壇
人工智能爆發,下一個資本春天就在眼前
下一個資本春天在哪里?什么技術能帶來互聯網這樣巨大的“新能量”,改變各個交易鏈條?近日舉行的Comet Labs微課上,聯想之星合伙人劉維給出了答案。滿滿的干貨,我們來一起分享吧~
互聯網在進入一個階段性的冬天,它的邊際效應已經逐漸到了瓶頸。并不是互聯網本身有問題了,而是互聯網作為一種效率提升工具,一種信息能的賦能工具,一個打通信息管道、消除信息不對稱的工具,它的邊際效應已經逐漸到了瓶頸。當各行各業可以很方便地應用互聯網作為工具時,只喊著互聯網或者因為互聯網而大肆燒錢,指望未來效率大量提升,就不容易成功了。
那么在這樣的背景下,下一個春天在哪里?什么技術能帶來互聯網這樣的巨大“新能量”,從而改變各個交易鏈條呢?那就是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快速成熟
2015年接近臨界點
人工智能的話題喊了幾十年,就像互聯網也喊了很多年才落地,智能手機喊了很多年才普及一樣。人工智能現在突然爆發起來,不是偶然的,背后是技術的巨大進步,把一些長期以來有痛點、解決不了的問題解決了。
比如:人臉識別、圖像識別、語音識別,都是老生常談。而現在的技術是什么:十幾億人的大數據庫,每秒100幀以上的識別率,非配合場景、自然光線、側臉和遮擋,都可以用很高的識別率識別出來。這才有了安防、金融等領域的大量應用。
這樣一個細分領域說起來很小,但最近幾年來,特別是2015年以來,在各個識別領域的進展都是飛速的——人臉、商品、圖像、手寫文字、各種動作、自然語音……這些加起來,就構成了非常大的突破,機器對“物理世界”的理解能力,得到了大的飛躍,讓機器(包括計算機、手機,也包括各種實體的機器、機器人)就可以準確的理解各種任務、各種環境,去做大量的人能做/人都不能做的事。
所以我想說的第一個觀點就是,人工智能的快速成熟,正在2015年接近臨界點,從老生常談,到真的可以感知和理解這個世界。
這背后的原因,其實還是要感謝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時代的“遺產”。正是我們每天都在產生的數據、上傳到云端的數據,促成了一日相當于過去100年的數據量,促成了云端大腦的成熟。
人工智能的創業機會
在這樣的技術背景下,更具體的機會在哪里呢?我的觀點是,底層技術的成熟,為創業者帶來了強大的工具,有幾個方向都很有機會。
1. 在互聯網上,利用智能技術的進步,進一步的去理解用戶、理解服務/商品、理解交易,進一步的去精準推薦,提高有效性,把流量的價值發揮到更大。
2. 把智能技術和機器技術結合起來,開發新一代的智能機器——絕不僅僅是機器人,也不光是智能硬件
這些智能機器,在每一個行業的鏈條中都有需求——現在互聯網改造的更多是各行業的銷售—市場環節,一部分通過saas影響到了內部組織管理了、通過b2b交易平臺影響到了采購。但大部分行業的生產、任務交付這些核心環節,還不能光靠互聯網被改造。這里都是智能機器的很大機會,而且行業缺乏巨頭/BAT互聯網巨頭們不能先天憑借流量和生態優勢而取得壟斷地位,對初創團隊是有利的。
所以我的第二個觀點是,人工智能的大爆發中,智能機器的行業應用,有大量的機會。
2C看上去很美
2B其實更有機會
2B領域的選擇,這些有需求、有縱深的領域,即使不是技術非常先進,只要能深入去理解行業需求,和業務系統有好的結合,我覺得也會有一批創業的機會,包括Saas+機器混合的機會。
C端消費者對于不成熟的東西,買單意識總是很差的。他們希望足夠完善、足夠通用、足夠便宜、足夠漂亮,甚至其他方面也足夠好。但這并不可能。
而2B的消費者相反,如果能找到合適的客戶,他們有痛點、期望解決問題、而且能通過解決這樣問題得以快速發展,越做越大,也就能把產品帶的越來越有銷量/成為行業標準。
具體到智能機器領域,我覺得2B客戶至少有幾個優點:
1)對核心功能以外的事情高容忍,比如我們face++的人臉識別攝像頭,能抓住壞人,但在安裝上肯定有要求,在外形上不一定上來就很漂亮,用戶根本無所謂:)
2) 對價格能高容忍,只要你能解決核心問題。這也就意味著不用面對銷量低時bom降不下來 bom高了賣不動的常見悖論。很多案例下,只要切入點準確,2B客戶不在乎成本短期內高一些。
3)可以人機混合,這是我覺得最重要的。2C用戶往往希望機器獨立解決很多問題,而2B不同,他可以配置1個人+n臺機器形成一個組合,把機器不好解決的一些問題還交給人來做。例如我們說的人臉識別追逃犯中,警察還是可以去實體確認下對不對。
4)可以聚焦單任務,用戶對家庭機器人的期望估計是保姆,什么都能做,但談何容易?行業客戶還是可以聚焦單任務的,再通過一個個任務和功能的積累,逐漸成熟,逐漸降低成本,逐漸樹立品牌……長期看,2B也可以轉為2C。
對于2B的智能機器創業者,我們的建議也是要利用好這些優勢,避免“做一個太復雜的木桶”,而是能利用和客戶的深度合作,把精力聚焦到做出核心功能、做透核心功能和長期價值。
以下五個2B領域可能機會會多些:
1.人力密集型,人所從事的勞動,是不斷重復、但有一定的靈活性的。比如,物流行業的不停的分揀、搬運(每次東西不同),建筑行業的不停的做工(每次的場景和多少不同),因為重復的,適合機器代替,現在人力成本上升太快。
這里面特別建議,利用好視覺技術、人機交互技術的大發展,很多事情都可以用機器來替代。
2. 行業的用人規律,有特別明顯的波峰波谷。這樣的行業,現在普遍不斷的招人/遣散人/再招人很困難,如果有機器替代部分,用戶十分歡迎,例如物流、農業等。
3. 行業的趨勢,對柔性有很高的要求,比如現在很多制造領域在C2B的逆向決定任務,物流從原來的整件運輸到向靈活的按需、小商品級別的分揀配送。這里面人的能力有極限,培訓難度也非常大。
4. 危險、特種、大空間尺度的很多任務
5. 最后但最重要的一點,很多海外/全球化的機會。大家都知道現在中國互聯網公司不少在出海,發展也不錯。智能機器領域更是,這個領域未來會全球化競爭,中國在很多行業上是有優勢的,例如安防、物流、零售,都是世界上最復雜的,一些技術的輸出有明確的空間。
摘自—股權投資論壇
上一篇 | 下一篇 |
---|---|
他4000元創業到中國首富,然后又到階下囚!要... | 解析“寶能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