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賣掉北上深可以買下半個美國!四成上市公司一年利潤買不起一套房!
時間:16-02-29 來源:朝陽財富
賣掉北上深可以買下半個美國!四成上市公司一年利潤買不起一套房!
導語 | 簡單來說,把北上深賣掉以后好像足以買下半個美國了,相信把整個日本買下來也沒有太大的問題。1065家上市公司在2014年的全年盈利不足5500萬,占上市公司總數的四成,一年利潤敵不過一套“深圳灣1號”(5500萬元/套)。
從五千塊一個的玩具說開去——兼談在日本路演的一些隨感(海通宏觀姜超、顧瀟嘯等)
晚上和老婆視頻,給我講了兒子的一個八卦,話說他今天下午和小伙伴去上英語課,路上拿出新玩具跟小伙伴得瑟:“我這個奧特曼是姑姑從日本買的,5000日元呢!”小伙伴立即驚呆了:“5000塊!”對于還在學習個位數的小朋友們而言,1000塊好像用上雙手雙腳都不夠數了!娃媽被雷到了,只好出面解釋:“日元比我們的人民幣便宜,1塊人民幣差不多等于17塊日元。”兒子趕緊插話:“我知道的,我知道的,日元最近貶值很多,都是因為他們商業不好。”小伙伴表示聽懂了!然后一旁的媽媽們驚呆了,晚上洗腳的時候娃媽問兒子長大了要不要和爸爸一樣做研究猿,小朋友很害羞的臉紅了。然后娃媽提醒我以后打電話要注意一點,別看娃小,啥都能聽進去一些。
最近幾天跟隨海通機構和國際業務部宋總在日本路演,過來的時候沒有準備,到了羽田機場準備去換錢,同行的海通財富部楊總很大方的跟我說,他帶了很多日元,可以先借給我,然后就掏出了一堆大錢,隨便就給了我一張一萬塊的,沒錯,一張就是一萬塊日元。
這兩天我去超市買過一次水果,打過一次車,然后發現錢包被塞滿了硬幣,咱們中國的硬幣最大的面值是一元,我手里頭日本的硬幣面值最大的是500塊。
我記得以前去韓國出差的時候更夸張,最大面額的鈔票是5萬韓幣。
毫無疑問,在東亞國家想成為億萬富豪,首選是韓國,只要收集到2000張大韓幣就夠了!
為什么韓幣不值錢呢?
如果看一下歷史,可以發現韓幣一直在貶值。大家猜一下過去50年韓幣每年貶值多少?平均每年大約3%。1964年的時候1美元可以換256韓幣,最新的2016年,1美元可以換1200韓幣,過去的50年韓幣兌美元貶值了80%。
日元的歷史更長,在1897年日本實施金本位時,1美元=2日元,后來到1941年大約貶了50%,1美元=4.2日元,等到日本戰敗以后,日元就跳水了,1945年時1美元=15日元,1947年1美元=50日元,1948年1美元=270日元,1949年1美元=360日元,最新的1美元=112日元。
簡單算一下,過去100年日元兌美元貶值98%,大約也是每年貶值3%左右。
簡單比較一下,可以發現美元不愧是金邊貨幣,對所有貨幣幾乎都是長期升值。
但是如果再把美元和黃金比一下,可以發現其實美元也在不停貶值。在1900年的時候1盎司黃金=20美元,到1971年1盎司黃金=41美元,在1971年以前美元一直和黃金掛鉤,也就是大家可以拿著美元按比例和美國人換黃金。后來美國人發現撐不住了,就在1971年在布林頓開了個會,史稱布林頓森林會議,尼克松政府決定耍賴,宣布停止向外國政府履行用美元換黃金。
之后黃金兌美元一路上漲,到最新的2016年,1盎司黃金=1200美元,也就是過去的50年黃金兌美元漲了大約30倍。
簡單來說,就是在過去的100年,美元兌黃金每年平均貶值4%;在過去的50年,美元兌黃金每年平均貶值7%。
什么是最值錢的貨幣?毫無疑問肯定是黃金,因為黃金比美元還要保值!
為什么要算貨幣的價值呢?因為心里不踏實!
今年過年我去的是新西蘭,去過的所有景點,碰到的基本都是中國人,媒體說有5萬中國人在新西蘭過年。
這一次在日本,我和楊總去路邊的一家藥妝店買東西,發現店里面的顧客全是中國人,而且中文的導購有好幾個,我結賬的時候碰到的收銀員是日本人,也非常流利的跟我說“銀聯卡、簽名”!
今天晚上和日本東京交易所的客戶聚餐,他們的常務跟我們說起對中國人的印象,說非常感謝,因為前幾天在機場碰到了中國一家子聊天,發現都是過來購物的,買的東西一堆一堆,感謝中國人過來買東西。日本人發明了一個名字叫做“爆買”,來形容中國游客的給力貢獻,因為中國游客過去一年在日本花了800億人民幣購物,從馬桶蓋到化妝品,中國游客為日本經濟做出了巨大貢獻。
問題是,為什么中國人這么有錢呢?我們的錢從哪里來呢?
過去我們的錢是自己掙出來的,在07年以前,中國經濟增長保持在兩位數,大家的工資增長是實打實的。
但是在08年以后,中國經濟增速下行,大家的工資增長也沒有太大變化,為什么大家越來越有錢了呢?哪里在賺大錢呢?
最近大家都在討論房價,尤其是北上深的房價。媒體報道說上海的房子在春節期間每天跳價上漲,352套千萬級新房一天搶光;最近剛剛有開發商在北京南五環拍出了5萬元/平米的樓板價,深圳的房價就不用說了、因為是最貴的。
過去10年北上深的房價一直在漲,有個老同事跟我說未來1線城市的房價還會漲,趕緊買上海的房,理由是馬上無房可賣了,說什么上海的存量房庫存只夠賣3個月的,要趕緊去買,我也確實沒法反駁,在連續10年上漲的大趨勢面前,任何質疑好像都是蒼白無力的。
但是如果房價再漲下去,會發生什么呢?
當年在日本泡沫經濟的頂峰,有個段子是把東京賣了,可以把美國買下來。
那么假如把中國最貴的北上深賣了,可以買下哪里呢?
截止2015年,這三個城市的常住人口大約6000萬,平均每個地方2000萬,假定3口一家、戶均一套的話,對應的存量住宅大約2000萬套,假定每套房子平均100平米,對應的是20億平米的住宅存量,假定按照目前大約5萬/平米的均價,對應的市值大約是100萬億人民幣。
100萬億人民幣是什么概念呢?
美聯儲定期發布美國居民的財富數據,截止15年3季度,美國家庭總財富是100萬億美元,大約相當于600萬億人民幣,其中實物資產(包括房地產)的市值是30萬億美元,折合約200萬億人民幣。
簡單來說,把北上深賣掉以后好像足以買下半個美國了,相信把整個日本買下來也沒有太大的問題,東交所的朋友跟我們說整個日本的股市市值大約是35萬億人民幣,估計房地產市值也不會超過100萬億人民幣。
我們給日本的客戶說上海的房價去年漲了30-50%,他們都驚呆了,跟我們回憶在1989年的時候東京的房價也是一年漲60%,然后就沒有然后了。
所以,一線城市的房價不是不會漲,因為按照1月份14%的廣義貨幣M2增速,而且如果貨幣增速一直很高的話,確實支持房價繼續漲,因為歷史上中國房價漲幅與M2增速最相關。但是再這么一直漲下去的話,我們好像可以把全世界都買下來了,這好像有點怪怪的吧!
所以,真心希望貨幣增速能夠慢一點、房價漲得慢一點、地產泡沫小一點,這樣的話我們對人民幣的信心能夠更加踏實一點。
否則,可能大家都是億萬富豪,但可能又什么都不是。
最后,重要的話講三遍,黃金、黃金、還是黃金!歷史告訴我們,貨幣里面黃金絕對是最保值的,換美金不如買黃金!黃金,你值得擁有!
延伸閱讀:
四成上市公司一年利潤買不起一套房
A股四成上市公司全年凈利潤抵不了深圳一套房。
券商中國記者統計,已發布2015年報的412家上市公司,46家公司的全年凈利潤不足1500萬元。1065家上市公司在2014年的全年盈利不足5500萬,占上市公司總數的四成,一年利潤敵不過一套“深圳灣1號”(5500萬元/套)。
這是個簡單粗暴的對比,但鮮明地體現了當下中國上市公司的質量和房價的離譜程度。
從嚴肅的資產估值對比來看,當然是不恰當的。上市公司的凈利潤應該和房產的租金回報對比,而房價,應該和上市公司的市值對比。
因為房價,也就是房產的掛牌交易價格,是市場對房產的總估值。房產的凈利潤,就是它每年的租金,或者略小于租金,因為還沒算稅費和折舊。
從這個角度看,一棟房產,和一家上市公司,還是遠遠不可比。后者市值動輒幾十億元。
這個對比里,最虧的是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對應的是股東分紅。也就是一家上市公司的一堆股東,一年下來的分紅,買不了一套房子。即使大股東,也買不了N分之一的房子,這是比較悲催的現實。
簡單來說:
1、上市公司盈利太差。股市基本集納了中國最好的一批企業,除了華為、老干媽等少數死不上市的優秀企業。它們是中國經濟的核心、發動機。最好的技術,最大的市場、最優秀的人才,都在這些企業里。包括國企和民企。這是中國經濟的悲哀。
2、房東的回報也不咋地。前幾天悅濤轉發了一篇過去十五年房市和股市不同階段的估值對比。房東目前的租金回報率普遍低于2%。也就是一年的租金還不到房價總額的2%。按市盈率算是高于50倍。這個估值,比股市(20倍)還高。所以房東目前的回報率還不如股東。
3、企業的利潤正在被房價侵蝕。也就是股市的利潤在被房市擠壓。房價對企業生產成本和員工生活成本有強傳導效應,包括企業的用地、雇人甚至流通成本,最終的影響是地租侵蝕了利潤,而且正在摧毀很多企業和人才的生存空間和創造力。
4、正反饋和負反饋。上一條反過來看,如果企業的經營向好,股市利潤走高,是正反饋效應:房市會水漲船高。但房價走高到一定階段,對企業經營和生產只有擠出效應。
這就是兩者的不同。放水養魚還是涸澤而漁,目前金融政策是解決不了的,要靠財稅政策。這是后話,不展開。
5、股市泡沫的危害遠小于房市泡沫。股市泡沫也滋生炒作和杠桿風險,但這種泡沫帶動的是企業資產,主要是生產、經營,包括創業。由于是直接融資(股權),杠桿效應有限,泡沫破滅時對經濟的沖擊也有限。所以納斯達克泡沫十幾年前沖上天,到現在還沒回到前期高點,但美國經濟沒受影響,還催生了一批互聯網創新企業。
但樓市泡沫帶動的只有銀行杠桿。注意這里說的是價格泡沫。建材產業鏈和價格高低無關。價格過高時擠壓的是社會整體創造力,是生產回報率。而且由于是間接融資(貸款),杠桿效應遠大于股市,泡沫破滅時的破壞力也遠超過股市。日本和美國都可為例。
6、國家去年控制股市泡沫,也不是針對股市泡沫本身,而是股市后面的配資融資杠桿,又是跟銀行和影子銀行有關。對股市本身的泡沫,只要局限在股權層面,每個國家都不會太在意,因為知道可控。包括現階段的眾籌,沒有那么可怕。所以國家不會干預。
其實相比樓市的杠桿率,去年的股市也是遠遠不及的。一個是長期融資、高杠桿,一個是短期融資,低杠桿。
7、國家必須關注企業利潤了。企業沒有回報,資金只會去投機。
3年前本屆政府就提出修渠引水,把資金引到實體經濟。最后關頭總成為大水漫灌。流向的永遠是資產炒作環節。
所謂資產炒作,就是資金的著眼點不是資產本身的經營和盈利、分紅,而是資產價格的變化。從價格變動中尋求利潤而不是從經營中尋求回報,是最大的不同。樓市同理。
這么搞下去,企業的土地、人力和資金成本將一路走高,利潤不斷被擠壓。全社會的心態也越來越取向于短期投機炒作。再看看龐大的債務,用腳趾頭想也知道后果是什么。
不能再迷戀貨幣藥丸,當前政府應調用一切手段,解決企業問題,而不是保資產價格。盧麒元提出的方案是給資產持有和資本利得課稅,抑制投機,扶持實體,至少方向是對的。
摘自—朝陽財富
上一篇 | 下一篇 |
---|---|
流量紅利枯竭,消費互聯網創業進入Hard模式 | 我,已經嗅到了崩潰的氣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