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立11個月估值翻了24倍 毛大慶自爆商業機密“如何養大一只獨角獸”
時間:16-03-24 來源:投資界
成立11個月估值翻了24倍 毛大慶自爆商業機密“如何養大一只獨角獸”
導語:在優客工場傳聞不斷又遭偷拍的情況下,“緋聞男主”毛大慶現身清華大學,爆料優客工場成立11個月以來,估值已從1.5億到將近40億翻了24倍。剖析WeWork的同時,闡述了一家公司如何做到160億美元,又如何養大一獨角獸。
在優客工場傳聞不斷又遭偷拍的情況下,“緋聞男主”毛大慶出現出席奇點大學·指數型高峰論壇上發表演講,爆料優客工場成立11個月以來,估值已從1.5億到將近40億翻了24倍。剖析WeWork的同時,闡述了一家公司如何做到160億美元,又如何養大一只獨角獸。
演講中毛大慶提出了兩個問題:
1.最早用獨角獸定義公司是什么時候?
2.最早的獨角獸領頭羊是誰?
一百多年前第二次工業革命之后,人類進入電氣時代,艾迪生發明了電燈、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波。發現電之后,出現了一大批科學家、發明家,所有的創業都是圍繞電開始,隨后的半個多世紀出現了大量的獨角獸:西門子、惠普、通用電氣等等,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愛迪生的電氣公司。
歷史總有著驚人的相似,總結下來獨角獸產生的因素大致為:媒介的發展、通訊信息技術的進步、創業的浪潮。
——您認為哪些領域的獨角獸將會最多、最強?
——未來三十年都值得關注的三個領域:人工智能、生命科學、數據變資產。
聯合辦公根本就不是一個辦公室
2015年9月,優客工場完成超過2億元A輪融資;2016年3月完成A+輪融資約2億人民幣,估值近40億人民幣。也許很多人會疑惑,優客工場到底是孵化器還是加速器亦或是聯合辦公?
毛大慶賦予優客工場的定位是“70%的WeWork+30%的Rocket Space”。Rocket Space是美國硅谷著名的創業加速器,美國一半的獨角獸企業都是從這里走出來的,比如Uber。但Rocket Space不是孵化器,卻能提供孵化服務。毛大慶把它比作創業導師,“在各種創業團隊中嚴格篩選出’尖子中的尖子’,再有的放矢地提供孵化服務,從而加速企業成熟”。
優客工場創辦以來,核心人員7人,11個月估值翻了24倍將近40億。毛大慶表示目標今年年底接近獨角獸,明年年初上半年成為獨角獸。那么如何讓一家公司一年半成為獨角獸呢?站在未來看現在。
聯合辦公的產生,是共享經濟在人類社會、技術進步下的產物,也是把擁有權變成使用權思維下的產物。它發端于美國個體經濟的快速成長、自由職業者快速成長、互聯網技術的快速成長,以及對資源共享理念的開房和微小企業的巨大需求等等因素的疊加上。是從電子咖啡、孵化器、加速器、大型加速器這些思路里提煉出來的,不止針對初始創業者還針對大量的中小微企業、自由職業以及大企業外掛服務機構,以及政府、非政府組織等九類人群的新型職場情景再造,它根本就不是一個辦公室。
聯合辦公第一個層面的真實內容是在發覺社會大量閑置不動產的基礎上,進行空間的靈活改造。一般是地理位置不錯、價格比較合理、租約很長。至于里面裝的內容,就比較有意思,于是就有一幫人專門設計里面的內容。服務的對象由自由職業者一路到克林頓自己開的事務所都涵蓋,所以區別于創客空間,也不是眾創空間。它是真正有大量資源、信息密集結合在一個物理辦公場所,云狀的智慧辦公的資源平臺。
WeWork大概有30多萬平方米的辦公面積,如果把他們放在寫字樓里,大概相當于3倍近一百平米,但這么多空間仍解決不了那么多功能,但整合起來后,1/3的面積就解決了,這就是共享的力量和共享節約的價值。
一年半如何養成獨角獸
如果只是一家數得清桌子的公司,那如何能算出160億美元的估值呢?
經過一年大量的情報去探討、了解、分解,毛大慶得出了答案,就是如何讓它成為指數型公司,而其內部的公司也要是指數型公司,最后其實是雙指數公司。
“指數型組織”是2014年最先被Ismail 和其他兩名合作者在《指數型組織》一書中提出的概念。他們認為,垂直型企業必然被有限的資源所限制,而指數型企業被假設的豐富資源所支配。
最典型就是Airbnb,它為迅速的、無需成本的增長而生,較低的運營要求與巨大的市場潛力幾乎成反比。Airbnb并不擁有任何實體地產,但它已經聚集了超3萬個城市的百萬套房源。“指數型”意味著
Airbnb成為了豐富資源的杠桿。豐富資源指的是真實的房產,充足的資源,讓公司的內在價值以倍數增長。這也是為什么只有13名員工的Instgram創業三年就賣出了10億美元的高價。
拿Rocket Space來說,它并不太被人所知,但估值已經遠遠超過WeWork。這個平臺上集結了200個投資機構,比爾蓋茨、喬布斯等都是它的投資人。有了這些資源,Rocket Space就找地方開始在里面養獨角獸了。
它的做法是建立一個非常大的線上平臺,然后廣泛在全世界收BP。收進來一一去審核,之后打回去再輔導,當然了需要先收一筆審理費,也可以幫忙撰寫。期間如果產品好同時里面還有專利內容,有一個專門的團隊會幫你寫專利順便再收取一筆費用。最后優秀的BP會進入審核委員會,通過新一輪的審核就可入駐。
要知道Rocket Space的一張桌子是其他地方的3倍,但為何還能受到創業者的擁躉?因為一旦進來,獲得的輔導、拿到的投資就是比爾蓋茨那200人的,天生就帶著金帽子坐在那辦公。
平均收1000份BP會有10個被錄取,這10個中8個不是獨角獸也是體量較大的優秀企業,相當于開辦的是創業者重點中學的重點班。還可以做FA、項目管理、換股權等等,玩法也有很多。
毛大慶笑道:“很多中國的企業跑去美國繞一大圈想要買Rocket Space的股份,因為買了它就相當于持有一大堆獨角獸的股份,我形容它是一個營養豐富的‘巨型子宮’。如此再來看聯想等4.3億美金投資WeWork只占2%的股份,就不覺得是瘋狂之舉了。”
培養網紅、攬IP,WeWork入華一起“做大蛋糕”
同樣是辦公場所,為何一個場地比另一個場地值錢?
——因為多了幾個“網紅”。
“WeWork在它創立的第三年,就開始淘汰重組里面的客戶群。”毛大慶分析道,“他們開始有意識的栽培場內的‘網紅’,我們叫‘網紅’他們叫‘IP’。如果沒有IP,就找IP或者培養。”
所有的網紅自帶IP大光環,只要有一家,就可以吸納到一堆相關產業資源靠近。如果一個場區里有七八上十個在不同領域占有話語權的網紅,它的含金量也不言而喻。
提及WeWork入華對優客工場的影響時,毛大慶道:“首先市場是足夠大的。分享的市場不是說他多了多少張桌子,我少了多少張。我們一起在分享中國最大的變革時代,每天都在滋生出一些新的經濟體。空間是巨大的,加上中國的市場比美國大幾倍,我并不擔心一個外國公司跑到中國來和我們分這么一個蛋糕。”
隨即又補充:“大家可能都誤解了WeWork進入中國的動機。很多人都說中國聯合辦公界要來巨獸,其實它并不是來分中國的創業者去租房。他們自帶了一批美國網紅,要來中國做生意。人家把蛋糕做大了,你能來算他分走了多少?”
雖然已經爆出一些創業孵化器破產的消息,但是眾創空間的熱度依舊,2016年以眾創空間名義新開的孵化器已呈噴涌之勢。中國的眾創空間和孵化器市場迎來了一輪整合與洗牌,WeWork入華就像是進入了裝滿沙丁魚魚槽的鯰魚,將給這個行業帶來不同的沖擊和新的活力。
摘自—投資界
上一篇 | 下一篇 |
---|---|
出色的學習能力,才是你唯一可持續的競爭優勢... | 許小年最新演講:現在遍地都是投資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