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銀行即將消失?!這次不是危言聳聽
時間:16-04-07 來源:金融格子
銀行即將消失?!這次不是危言聳聽
2萬億!銀行不良率反彈至2%以上
財新近日援引權威人士稱,2月末銀行業不良率反彈至2%以上,商業銀行不良率1.83%。
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余額逾2萬億元,同比增長近35%,不良貸款率為2.08%。
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近1.4萬億元,比年初增加近1200億元,同比增長約45%;不良貸款率1.83%,比年初提高0.1個百分點。商業銀行關注類貸款余額高達約3萬億,同比增長約35%。
對此,高層多次表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是可控的。銀監會主席尚福林在兩會期間記者會上稱,“商業銀行貸款不良率相對上升,但放在全球范圍仍處于較低水平;我國銀行的資產利潤率與資本利潤率均優于發達國家水平。”
銀監會副主席王兆星稱,“我們提取不良貸款的撥備,覆蓋率達到180%,提取的不良貸款達到3%,資本充足率達到13%,我們有能力抵御可能發生的風險。”
“0”時代!大行凈利增速之憂
在不良率上升的同時,大行凈利增速跌至“0”時代。根據上周最新發布的財報,工行、建行、中行三家大行的凈利潤增速從2011年的20%左右一路下滑,目前已經逼近0附近。
現實很殘酷,銀行們腫么破?
1、求降低撥備!
為了提振利潤,不少大行對銀監會等部門表達了降低撥備覆蓋率的訴求。彭博此前稱,國務院正在考慮降低壞賬撥備覆蓋率,有些大型銀行已經用120%的壞賬覆蓋率來做2016年預算。財新上月底稱,五家國有大行和招商銀行、興業銀行或將被動態調整撥備覆蓋率。
2、對不起,分紅我們要cut掉了
在要求降低撥備的同時,大行們也在紛紛削減分紅。銀監會也要求銀行加大利潤留存以補充核心資本。
路透稍早前報道,銀監會要求銀行加大利潤留存,培育新的利潤增長點,利潤要優先補充核心一級資本,并審慎制定利潤分配政策,合理確定利潤留存比率和分紅比例,嚴格控制突擊分紅和高比例分紅。
一線員工薪酬樣本調查:從發錢到發洗潔精
銀行艱難,能從員工薪酬上直觀體現。
人均薪酬變化
四大國有銀行員工平均薪酬
要注意的是,從年報得出的平均工資并不能完全反映員工的真實收入情況。
從過節發錢到發洗潔精
在農行西部某省省分行工作的王女士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自己從事貴金屬理財業務,這兩年來工資待遇并沒有變化,只是福利待遇逐年下降,“以前過節發錢,后來變成發卡,現在迅速變成發衛生紙、洗潔精,福利待遇明顯下降,各項福利幾乎都被砍沒了。”王女士說。
福利待遇降低的不只農行一家,工行山東省一沿海城市的支行員工丁先生表示,這兩年薪酬待遇的下降主要體現在福利待遇方面,比如話費補貼、餐費、醫療費等補貼方面。根據工行2015年年報顯示,去年員工平均福利費用5.9萬元,而2014年這一數據為6.2萬元,平均降幅3000元。建行2015年平均員工福利2.3萬元,較2014年亦減少3000元。
要說明的是,這也并非意味著“降薪潮”產生。事實上,大部分銀行都有獎金留存制度,會導致員工當年收入減少,但主要針對管理人員。
1萬億!新一輪不良資產處置戰打響
在不良雙升重壓之下,傳統處置方法已遠遠不能滿足銀行化解不良的需求,關于資產證券化和債轉股的呼聲漸起,監管部門正在著力推動債轉股。
所以這兩天,“首批債轉股規模1萬億元”的消息刷遍了朋友圈。
雖然不少分析人士將此解讀為對銀行的利好,有人甚至喊出“股市千點反彈”的口號,但質疑的聲音也是一浪高過一浪。
高盛的哈繼銘言辭最為激烈:債轉股仍然把風險留在系統內,表面看債務率下降,實際上它只是推遲了債務問題爆發的時點。這就像把癌癥從胳膊往心臟趕。
“ ‘債轉股’解決不了根本問題,它可能是把企業的問題轉嫁到銀行的頭上。因為企業如果還不起銀行貸款,那么現在讓銀行來持有這個企業的股權,等于說是它對這些企業先是有債權,現在把它換成股權,但如果這些企業一直經營不善的話,將來它的股票也不會值錢的嘛。風險還是在系統內。
“債轉股”表面來看,債務率是下降了,但是銀行拿的股票如果是一對垃圾股票的話,它會消耗掉銀行的資本金的。實際上它是讓癌癥從胳膊往心臟去轉移啊。癌癥在胳膊上有了就應該截肢嘛。現在等于說是用時間來買空間,在把問題往將來去推遲、去轉移。但是這個問題遲早是要暴露出來的,不可能永遠這么推下去。這不是解決債務危機的辦法,‘債轉股’暫時來看好像問題被掩蓋了,但是將來會更猛烈地暴露出來。”
看空者一句話總結是:債轉股,短期是去了壞賬,降低系統性風險;長一點看銀行和企業綁在一起,走向日本,要死一起死。
他們甚至用一個段子傳遞情緒:
楊白勞:我還不起錢了
黃世仁:喜兒呢?
楊白勞:已經抵押給張村李村王村等其他21位地主了……
黃世仁心中一萬只草泥馬跑過,伸手打算抄獵槍
楊白勞:慢!老夫打算開一個大保健會所,讓喜兒當頭牌,各位地主爺當大股東,靠公司盈利慢慢還錢,說不定還完錢后大爺們還能撈一筆額外之財。
黃世仁看了一眼快40歲的喜兒,含淚在債轉股協議上按下了手印……
銀行即將消失,這次不是危言聳聽!
隨著科技創新大潮的洶涌來襲,銀行業很快將迎來“自動化拐點”。花旗預計,未來十年中,僅歐美銀行業就將有30%、近200萬從業人員將很快失去工作。
來回顧下21君此前文章轉過的數據:
巴克萊銀行:詹金斯作為CEO去年7月被解雇。當時,巴克萊已經裁減了一些分支,而且此前制定的19000人的裁員計劃已進行一半。
渣打銀行:2015年11月初曝出第三季度出現意外稅前虧損1.39億美元,計劃在2018年前裁員1.5萬人,并重組超過1000億美元的資產。
德意志銀行:因去年三季度第三季度創下60億歐元的史上最高虧損,德銀被迫宣布裁員1.5萬人。
摩根士丹利:去年9月,摩根士丹利宣布裁員1200人。11月,該行又曝出將股票交易部雇員最多5%(約100人)。
瑞信:去年10月,瑞信首席執行官TidjaneThiam表示,瑞信將在2018年底前節省35億瑞郎開支,并在全球范圍內裁員5000多人。
花旗:花旗集團計劃今年1月起將裁減至少2000名員工。
荷蘭合作銀行:荷蘭合作銀行表示,計劃在2016至2018年裁員9000人。
國內全面警惕
中國銀行減少柜員4014人
建設銀行減少4881人
中信銀行減少537人
華夏銀行減少35人
興業銀行減少291人
郵儲銀行減少2538人
廣發銀行減少131人
(2015年數據)
人少了,線下網點也得關門!2015年,工商銀行和中國銀行在營業網點的數量上分別減少了26個和6個,而工商銀行已經是連續2年出現了營業網點的減少,其在2014年就已經減少了128個營業網點。
中小銀行也被波及,例如民生銀行在2014年增加了166個營業網點,而去年這一數字則減少了50%,僅增加了80個;興業銀行、中信銀行去年的網點數量等也有著不同程度的減少。
除了柜員減少,還有銀行的呼叫中心也出現了配備人員的減少,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在信用卡客服人員的配置上分別減少了110人、476人、205人和548人。民生銀行也減少了89人!
中國銀行業面臨的挑戰不僅如此。而且除了新技術的沖擊,還面臨著經濟轉型期的巨大壓力。
傳統銀行即將消失?
當今世界,所有的傳統行業都岌岌可危。你若問我,面臨沖擊最大的行業有哪些,銀行應該算一個。
2013年,埃森哲在一份報告中預測,到2020年的美國,傳統銀行將失去35%的份額,四分之一的銀行將消失。《失控》的作者凱文?凱利更認為,“二十年內,傳統意義上的銀行會消失。”而在我看來,“消失”的時間可能不需要二十年。
現代銀行業誕生于十七世紀末,以1694年的英格蘭銀行出現為標志,試想一下過去的這三百多年,幾乎所有的行業都已經面目全非,然而銀行業的基本制度和運營邏輯并無大變,這幾乎是沒有天理的事情!
銀行的基本業務有三項,分別為負債業務、資產業務和中間業務,此外,龐大細密的網點服務、數以百億張的信用卡以及銀聯系統,構成為一張無遠弗屆的金融網絡,覆蓋了現代人的生活。
如今,上述六項均遭遇“打劫”,最令人興奮的是,所有的挑戰者居然均來自銀行業以外。
負債業務,即活期存款、定期存款,余額寶被馬云推出的時候,當時誰也沒有料想到,它會在短短的八月后成為中國最大的貨幣基金。一年后的今天,余額寶引爆的驚悸已經過去,但是對于稍稍有點互聯網知識的人而言,銀行業的活期及定期存款利率已然形同虛設。
曾有很多銀行業者疑惑地問我,“余額寶真的不是什么有吸引力的東西,幾乎所有銀行都有理財產品可以提供與余額寶一樣的利息,可它為什么會那么的受到歡迎?”
這個問題本身就是沖擊的核心意義所在:余額寶挑戰銀行的不是產品和利息,而是一種新的服務和思維,它的服務便捷性、客戶獲取成本的低廉、對信用的理解以及互動的服務鏈,是銀行業所完全陌生的。也就是說,你并沒有做錯,但已被擊敗。
密布于全國城鄉的銀行網點,從來被視為銀行最重要的競爭資本,2001年中國加入WTO時,它甚至被認為是中資銀行與外資銀行展開競爭的“最后的防線”。
農行擁有2.34萬家網點,工行、建行、中國銀行和交行的網點數量分別為1.71萬、1.4萬、1.12萬和2695家,以每個網點雇傭員工20人計,即超過150萬人,如今,隨著互聯網勢力的入侵,星羅密布的網點很可能突然變成銀行最大的累贅!
信用卡的命運也許同樣悲催,在未來的五年內,絕大多數城市白領皮包里將不再存在一張信用卡,大家都應該相信!
最后來說銀聯,在中國,銀聯公司成立于2002年,由五大行及造幣公司為主要發起股東,擁有聯網POS機241萬臺、聯網ATM機21.5萬臺,為一家具有壟斷優勢的金融服務機構,日子過得“低調且滋潤”,可是,當互聯網移動支付成為主流之后,這家公司若不能及時轉型,那么,好日子也許很快就到盡頭了。
不久前,法國零售銀行協會對全球150位銀行家進行問卷調查,當被問及“誰會是他們接下來最大的潛在威脅”時,大多數的銀行家填寫了一家互聯網公司的名字:谷歌。
“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這句話一定適合傳統銀行業!
摘自—金融格子
上一篇 | 下一篇 |
---|---|
美國谷歌正在下一盤大棋,中國卻退縮到角落!... | 雷軍:我很不服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