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樂視財報大解剖 或巨虧20億
時間:16-06-08 來源:股票說
樂視財報大解剖 或巨虧20億
1、無形資產——水分多
樂視網:2013年、2014年和2015年,采購、制作版權內容的成本分別為12.8億、14.6億和23.9億。(這里的成本是樂視投入的成本)
優酷:2013年、2014年和2015(截至三季度)年,內容成本分別為14億、18億和23億。
目前,優酷2015年年報未出,15年前三季度的內容成本是6.69億、7.44億和8.96億,按照前三季度的數據,15年優酷的內容成本預計在32億左右。
(這里的優酷內容成本,是報表里已經成本費用化的成本,是攤銷金額,基于優酷13年至15年,內容投入一直在增長,實際投入的成本比攤銷金額要高)
樂視網攤銷:2013年、2014年和2015年,內容版權攤銷分別為5.70億、9.99億和14.53億。
13年至15年,優酷的內容投入成本比樂視網稍高,但每年的攤銷金額是樂視網的兩倍。
版權攤銷:樂視采用的是直線攤銷,使用平均年限法,一部五年版權的電視劇,每年平均攤銷20%。優酷采用的是加速攤銷,第一年攤銷50%以上。影視的時效性強,流量多在第一年,隨著時間的推移,流量持續下降!
直線攤銷的模式,有點類似“龐氏騙局”,只要加大資金投入,每年的版權投入比以往年度大,這樣可以把成本壓力往后推。一旦資金跟不上,后期的成本攤銷壓力劇增!
優酷13年、14年和15年的內容投入都比樂視網大,由于版權的時效性強,近期的版權價值大,優酷的實際內容資產應該比樂視高。
但是,實際情況卻不一樣。樂視網2015年無形資產是48.79億,影視版權是38.30億。優酷2015年9月,無形資產是15.37億,14年是13.80億。
版權資產這塊相差了至少20億,無形資產之間相差了30億。樂視的版權資產水分很大,20多億!
2、研發支出——過度資本化
通常情況下,企業自創商譽以及企業內部產生的無形資產,在報表里不確認為無形資產。
研發分為研究階段和開發階段。
研究階段主要是研發的前期基礎工作,開發階段主要是將研究成果進行應用開發。研究階段產生的費用只能計入當期損益,開發階段必須要滿足五個條件,才能將費用計入無形資產成本,其中有一個條件是,要能夠證明該無形資產能夠在市場上有價值或者內部使用時有價值。
一般來說,一項研發活動只有到開發階段后期,才能符合資本化條件。到符合資本化條件時,研發活動基本接近尾聲,后續的支出很少。所以,企業研發資本化的比例一般都很小,很多高科技企業就直接將研發投入全部確認為研發費用,不進行資本化。
但是樂視的研發資本化比例極高,近三年都超過50%,14年和15年接近60%。
樂視網主要業務是硬件和軟件,這里拿兩個A股公司進行對比。一家是純粹做軟件的用友,一家是純粹做電視機的海信電器,這兩家都是行業龍頭。
做軟件開發的用友,研發資本化比例近三年在10%左右;做硬件開發的海信,研發投入全部費用化,研發資本化比例為0。
再舉一個高科技的例子,華為。2015年,華為專利申請數量全球第一,研發投入596億,全部費用化,研發資本化比例為0。華為近五年的研發投入有兩千億左右,無形資產只計27.25億。
(前段時間,樂視撕逼華為。不過話說回來,華為的利潤是通過產品運營,一步一步經營來的,不像樂視有上市股票。如果按照樂視的研發資本化比例,華為利潤可以增加300億,凈利潤就超過100億美金了;如果讓假某學操盤華為,估計市值可以全球第一)
當然,華為沒有上市。
再舉一個A股上市公司的例子,董小姐的格力電器。
格力電器年報沒有單獨列出研發投入,但是,根據董明珠透露,近幾年,格力的研發投入在40億左右。年報里,研發投入全部費用化,研發資本化比例為0。2015年格力的無形資產是26.56億,計量的基本都是土地使用權。
通過這4個標桿企業,也可以看出,研發資本化通常很低,甚至為0。
樂視60%的研發資本化比例,在全世界,應該是罕見的。一個項目,還沒怎么投入研發,經濟價值具有很大不確定性的時候,樂視就已經知道開發結果和項目的確切價值了。研究階段還沒走幾步,就馬上進入開發階段的后半段,進行確認資本化。
如果按照10%的研發資本化比例,2015年,無形資產和開發支出虛增有6億左右。
2015年,樂視無形資產里的非專利技術和系統軟件的賬面資產是10.49億,開發支出的賬面資產是4.24億,兩者合計14.73億,如果按照研發資本化比例10%,這兩塊資產總虛增將在12億左右。
3、關聯交易——金額大
樂視網與關聯公司的關聯交易
2015年,樂視網向關聯公司采購的金額為27.10億,占公司營業成本的24.4%,占公司凈利潤的1248%;向關聯公司銷售的金額為16.38億,占營業收入的12.6%,占公司凈利潤的754%。關聯銷售里,樂視網向樂視移動和樂視體育,銷售會員和廣告的收入為12.5億。
關聯交易的金額跟樂視網凈利潤2.17億相差一個數量級。集團內部之間關聯交易嚴重。
樂視網與樂視致新的關聯交易
樂視超級影視會員490/年。超級影視會員只能用于樂視電視和盒子,不能用于手機和電腦。在樂視電視里,樂視網就是一個播控平臺,可以直接收會員費。但是490元這個價格,并不是市場的定價,僅僅是樂視網進行捆綁銷售定的價。這個價格明顯是偏高的,2015年前,樂視超級電視的會員和電視沒有進行綁定,會員和電視可以進行分割,那時,在淘寶上,超級電視會員的價格是60元到80元,盡管那個市場非常小,但這個價格和490元,差距還是非常大的。另外,樂視網作為樂視電視播控平臺,這個在廣電政策上并不是被允許,所以,樂視網播控平臺的持續性也是個問題。
所以,490元的價格有很大一部分是硬件的成本。這也是樂視一直被質疑用少數股東損益向上市公司輸送利益。這也是為什么,合并報表里,樂視網的凈利潤2.73億,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利潤是5.73億。
一個集團公司,有很多子公司,子公司之間進行諸多關聯交易,這時候,利潤是很容易放進其中的某一個公司。
樂視會員收入:2015年27.10億,2014年15.25億,2013年3.93億。
優酷會員收入:2015年前三季度5.5億,預估2015年8億,2014年1.5億。優酷的會員收入在14年開始大力拓展,在15年基本進入成熟期,會員收入規模基本能代表整個視頻行業的狀況!
樂視的會員收入,在14年實現了同比288%的增長,主要是超級電視在14年開始放量,實現了150萬臺的銷量,隨之帶來了會員收入的暴漲!
2015年樂視會員收入27.10億,優酷會員收入8億,相差19.7億。19.7億差距里面,大部分都是關聯交易帶來的,把硬件的成本轉換到軟的會員收入里。當然,這里面有很多關聯利益輸送!
保守估計,2015年,樂視電視和樂視手機給樂視網帶來的會員收入應該有18億左右!
4、應收賬款——數額劇增
樂視的應收賬款大部分來源于廣告業務,因為樂視終端沒有多少應收賬款,另外,從母公司的應收賬款的金額與合并報表的應收賬款金額對比,也可核實。
樂視網2015年應收賬款總額33.59億,應收/廣告=127.5%; 2014年18.92億,應收/廣告=120.3%。 (樂視網2015年廣告收入26.33億,2014年廣告收入15.72億。)
優酷2015年第三季度應收賬款總額23.61億,預估2015年25億,應收/廣告=50%;2014年18.44億,應收/廣告=51%。 (優酷2015年前三季度廣告收入35.2億,預估2015年廣告收入50億;2014年36億。)
14年和15年,樂視的應收/廣告比優酷高出一倍,說明樂視的廣告收入質量較差,銷售策略比較激進,對廣告客戶的議價能力不強。
樂視2015年的帶寬成本是4.72億;2014年是2.44億。優酷2015年前三季度的帶寬成本是9.6億,預估2015年12億;2014年是9.17億。優酷2015年的帶寬成本是樂視2.5倍。同樣都是流媒體技術,帶寬成本基本可以衡量流量的數據,優酷的流量大概是樂視的2.5倍。
廣告的收入是按流量計價。根據流量差距,樂視的廣告收入應該是優酷的30%。但是2015年,樂視的廣告收入是優酷的52%。說明樂視的廣告收入有水分,除開關聯公司的廣告收入外,樂視的廣告銷售比較激進,議價權也不強,收入質量低!這就是為什么樂視的應收賬款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應收賬款壞賬計提
2014年,1年以內應收賬款17.19億,2015年1至2年應收賬款5.01億,轉化率29%(5.01/17.19)。
2013年,1年以內應收賬款8.94億,2014年1至2年應收賬款2.07億,轉化率23%(2.07/8.94),2015年2至3年應收賬款1.87億,轉化率90%(1.87/2.03),相差的兩千萬就是壞賬計提10%產生的,2015年并沒有收到2013年一年以內應收賬款的一分錢。
通常來說,應收賬款的賬期在一年內,對于視頻行業,廣告客戶一般會在四季度結賬,償還應收賬款。賬期超過一年的應收賬款,質量會大打折扣。樂視2013年產生的應收賬款,在2015年,沒有收回一分錢。
樂視1年以內的應收賬款,2014年的轉化率29%,2013年的轉化率23%,轉化率非常高,隨著收入規模的增大,轉化率在上升,也說明樂視的應收賬款的質量在不斷惡化。
但是,樂視1年以內的壞賬計提比例只有3%,這個比例跟29%的轉化率相比,差距甚大。說明,樂視的1年以內和1至2年的應收賬款計提比例存在失真,少計提了壞賬準備,將壞賬的處理推遲到以后年度,做大當年利潤,只要公司的收入規模不斷增大,這個做大當期的利潤的模式可以一直延續下去。一旦公司的收入規模不增長或者下降,應收賬款的壞賬就會吞噬盈利!
5、真實利潤——或巨虧/1億
樂視報表利潤:
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凈利潤是5.73億,樂視網合并報表凈利潤是2.17億,兩者之間相差的是少數股東損益3.55億。樂視網營業利潤只有0.69億,其中,投資收益0.78億,扣除掉樂視體育等的投資收益,樂視網營業利潤為負。同時,所得稅費用為負的1.42億,剔除掉所得稅,樂視網凈利潤是為負。
樂視實際凈利潤:
假設:樂視的內容攤銷成本是優酷的80%,研發支出資本化比例是10%。
樂視的實際凈利潤=0-(32*0.8-14.5)-6=-16億,考慮到少計提的應收賬款壞賬準備,樂視致新和關聯公司的利益輸送,樂視的實際凈利潤應該是負20億左右。保守估計,凈利潤負15億,巨虧。
樂視實際凈資產:
假設:樂視無形資產水分25億(前面有估算),資產負債表里開發支出水分3.5億(4.24-4.24/0.6*0.1=3.5)。
商譽7.47億,遞延所得稅資產5.07億。
樂視凈資產=38.15-25-3.5-7.47-5.07=-3。再加上應收賬款的水分,以及關聯交易輸送的利益,樂視實際凈資產應該在負5億以上。
常識:視頻模式本質就是買版權,然后把版權通過帶寬分銷給用戶。優酷和愛奇藝的用戶比樂視多,流量比樂視多出至少一倍,在版權金額不變的情況下,流量增多,只增加帶寬,不增加版權費用。等量金額版權投入的前提下,流量多的視頻網站是比流量小的視頻網站盈利要好。優酷和愛奇藝都是巨虧,優酷14年虧損8.8億,15年前三季度虧損13億,預估15年虧損15億以上,按道理,樂視的虧損額應該比優酷大。
視頻是虧錢的,電視也是虧錢的,兩者放在一起,樂視盈利卻是不斷增長的!
只能說明,樂視在報表這一塊,做法激進。細看樂視報表,只要涉及到會計估計或者會計政策選擇方面,樂視都是大張旗鼓地竭力做大報表利潤。
6、現金流——資金緊張
2015年樂視的投資現金流出30.4億,購買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資產花費28.09億,其中購買版權和研發資本化是大頭。
版權期限跨越一個經營周期,但是實際上,版權帶來的流量大部分在第一年,購買版權的行為更多的是一項經營行為,應該把版權的投入大部分折算到經營性活動中,畢竟視頻的商業模式就是將購買的版權通過帶寬分銷給用戶。因此,若將購買版權部分50%計入經營活動,經營活動會增加7億現金流出(采用母公司報表購買無形資產等的項目金額14.28億,母公司的無形資產投資絕大部分是版權業務),其實,7億這個數字是只會多不會少。將研發過度資本化按照10%資本化率調整,這一塊將新增6億的經營活動現金流出。
樂視在15年4季度有一筆17億左右的預收款,但是在15年3季度預收款總額是1.98億,16年一季度預收款總額是3.98億,說明15年4季度的17億預收款是個短期現象,有15億預收款是個一次性行為。
樂視實際經營活動現金流=8.75-7-6-15=19.25億,這個數字跟樂視實際凈利潤巨虧20億,也是相匹配的。
其實,樂視的母公司報表,經營活動現金流已經是負6.85億,現金流在惡化。
7、賈躍亭說謊——或套現買房?
2015年10月30日晚間,樂視網發布賈躍亭減持公告。
公告內容:2015年10月30日,樂視網信息技術(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接到控股股東賈躍亭先生通知,為了緩解公司資金壓力,滿足公司日常經營資金需求,同時為了優化公司股權結構,引入戰略投資者等目的,賈躍亭先生與鑫根基金簽署了《股份轉讓協議》,以協議方式轉讓其持有的部分樂視網股票。本次協議轉讓所得資金將全部借給公司作為營運資金使用,借款將用于公司日常經營,借款期限將不低于60個月,免收利息(具體約定條款將以后續正式簽署的借款協議為準)。
轉讓價格32元,轉讓數量1億股,轉讓金額32億。
2015年10月30日后,從年報、一季報和公告信息來看,賈躍亭并沒有就32億轉讓款與樂視網簽訂借款協議。一般來說,賈躍亭應該在一個月內,也就是11月30號之前與樂視網簽訂借款協議。但是,半年過去了,樂視網并沒有與賈躍亭發生借款,基本可以確定賈躍亭說謊,沒有履行承諾。
上個月,賈躍亭花30億買三里屯的房地產。看來,這個32億的減持金額估計是拿去買房了。
調侃一下:你要是去問賈躍亭怎么沒有把32億借給樂視網,這個時候,賈躍亭心里會有100個答案,其中一個答案是,樂視網目前資金充裕,不需要錢。要是這樣,真是逗股東玩,減持前,可以確定樂視網資金緊張,減持后,就確定樂視網資金不緊張,時間就在一天之內。哈哈,什么都是你說了算。
目前來看,賈躍亭去年的百億減持爭議,可以告一段落了。賈躍亭一半是借款上市公司,一半是套現買房。
財務報表是用來計量經營活動,反應企業的經營情況和財務狀況。但是,樂視的報表在會計估計和會計政策選擇方面,非常激進,只要是能降低本期成本的,都會竭力去降低。這個模式,就是將本來當期應該確認的成本推后確認,這會給后期的盈利帶來巨大的壓力。若要消化這個壓力,必須要不斷增大公司業務規模,來減輕成本攤銷的壓力,一旦公司的收入規模增長緩慢或者停滯下降,公司的盈利壓力會暴增!
都說你很漂亮,走近一看,滿是韓國品牌,不忍直視!
摘自—股票說
上一篇 | 下一篇 |
---|---|
今日資本徐新:移動互聯網紅利吃完后,零售業... | 當初為華大基因搶破頭!43家PE投了72億,現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