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芯片”與“芯騙”——警惕半導體行業的“瑞幸”
時間:20-04-13 來源:今日頭條
“芯片”與“芯騙”——警惕半導體行業的“瑞幸”
4月2日,瑞幸咖啡發布官方公告,承認虛假交易22億元。晴天霹靂一聲響,撥開畫皮露真相,瑞幸當天股價暴跌75%,行業嘩然。咖啡與芯片本不相關,但咖啡上浮著的泡沫和產業最近的泡沫有幾分相似。作為產業分析師,我更擔心的是半導體行業里面是否會出現這種“互聯網”式造芯,出現“瑞幸”式芯片公司。
“瑞幸”們的套路非常清晰,“燒錢補貼換增長,擊鼓傳花講故事”:一堆有名頭的投資者,甚至有江湖地位的投資人,快速砸錢,提升名氣,虧本擴張,繼續融資,擊鼓傳花,盡快上市,快速退出,最后暴雷。
本來這種“砸大錢、講故事、速套現、快撤退”的模式并不適合半導體這種“深積累、慢發展、重技術、長周期”的產業,但芯片的風口、資本的力量正使得半導體產業有向互聯網模式發展的趨勢,或許芯片里面的“瑞幸”已離我們不遠。
芯片的風口
自2014年《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發布、國家大基金成立以來,芯片就成了風口!做設計大力支持,建產線全力支持,設備材料盡力支持。只要是集成電路,那就是匯集國家戰略、市場需求、資本青睞等“三千寵愛于一身”;“中興”、“華為”事件更是推濤作浪,集成電路產業一時間紅得發紫,熱鬧非凡。地方政府,無論有無實力;各路專家,無論懂否芯片;投資大鱷,無論熟悉產業,言必稱芯片,聊必是大干!即便是疫情也阻擋不了各類半導體項目上馬——今年1月、2月期間,國內僅披露投資金額的半導體類項目的總投資額就已超千億規模。
產業的繁榮本是好事,但產業的繁榮已經變味,帶來了業內浮躁氣息的彌漫,帶來了野蠻人的虎視眈眈。在一些人眼中,半導體只是他們用來講故事、圈錢變現的工具,只是一個撬動現金回報的杠桿。芯片的風口還會持續多久呢?大風過后,又能給產業留下什么呢?
狂歡的資本
資本的力量是強大的,基金在半導體圈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這幾年成立的半導體投資公司比之前多了幾百家!資本狂歡下,帶來的不僅僅是金錢的滋潤,還有心態的變化:技術的積累讓位于資本的積累,產品的積累讓位于名氣的積累。原來企業踏踏實實做事,現在天天融資、上市、宣傳、開會。
現在有不少初創企業,剛結束A輪,就要啟動B輪,圈錢圈股急速,分田分地真忙。成立不到一年,估值就要翻番;高管恨不得立馬套現,員工恨不得明天上市。如果上市不了,好像就天塌地陷,企業無以為繼。讓人感嘆人心不古,初心已變!
企業無心研發產品,資本更是要賺快錢。對產業規律缺乏尊重,對行業發展缺乏敬畏,企業能發展起來嗎?當資本的列車呼嘯駛過產業的站臺,不禁讓人心生感慨,到底是資本太快了還是產業太慢了。希望我們的疾呼讓產業人都能聽到:心態變了,但產業本質、發展規律沒變!
奇怪的公司
近年來有一些奇怪的公司活躍在半導體領域里。它們有的成立時間很短,包裝得卻很好;有的在供應鏈上看不到身影,新聞里倒是常客;還有的業績基本沒有,市場估值卻超高;更有甚者,永遠在研發,到了交貨的時候,又總是強調這代技術沒有經濟效益,立馬跨入下一代的研發。“他的‘芯’在等待,永遠在等待”,但是半導體市場不是大學學校,客戶要的是產業化而不是科研成果,好的企業永遠需要市場上強大的產品來說話。可以說,不以量產為目的的研發都是耍流氓。
不可否認,產業是需要新鮮血液的,因此也要區分看待。有些人并非真心做芯——芯片芯片,謹防有心之人以芯來行騙。我們由衷希望高科技領域里莫出現“瑞幸”,但目前看,AI領域已經有了,芯片領域也有趨勢。在資本的狂歡下,任何事物都可以包裝,什么都可以美麗地呈現在我們面前,即便是“業績”!我們要“芯片”,不要“芯騙”。
如何預防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因為產業的固有規律,預防“芯騙”其實很簡單。細數往昔可以發現,此類公司或者團隊需要特別關注、特別分析:第一是成立不久;第二是在供應鏈沒有聲音;第三是沒有銷售額和利潤;第四是依靠傍大款寄生式增長;第五是缺乏產業當打之年的專業人才。且聽細細分析:
有些公司成立一兩年,就能產品眾多,業績光鮮,此類公司要么有妖,要么作鬼。全球前十名的半導體公司平均成立了33年,中國前十的公司平均超過10年——產業的發展需要時間的積累,資本可以快速增加,但產業的規律亙古不變:一個新公司、新團隊,從產品定義,到研發、生產、上市,至少需要2年時間;
有些公司名聲很大,業績很好,但在供應端卻鮮見其身影。這種情況要么是業績作假,要么“副業是主業,主業是副業”,或者更可能是“代理公司”、“打標公司”——他們不生產芯片,只是芯片的搬運工。
有些公司,有著眾多的產業投資者和戰略投資者,但實際上業內口碑卻不好,此類往往要么有關聯交易,或是依靠大款寄生式增長。畢竟那些神通廣大的投資者里可能左手是股東,右手是客戶,翻手為云,覆手為雨。
有些公司,缺乏有產業經驗、正值當打之年的專業團隊。半導體是靠技術和產品說話的,有當打之年的專業人士有能力支撐起技術的積淀和產品的打磨,這才是一個企業走正路的標配。對于花架子、草臺班子拼湊的團隊,我們非常不理解此類公司存在的價值,圈錢可能是唯一目的吧。
如果有以上列舉的五種“癥狀”,那半導體企業就已經“病入膏肓”了。半導體是戰略性產業,國之重器,經不起折騰,更容不得重病。制定嚴格的監管、調查、制約、處罰手段,循“癥狀”、找“病源”、“對癥下藥”,方能確保產業健康、持續、有序地發展。
結語
半導體是全球競爭的高科技產業,具有資金密集、人才密集、技術密集和產業密集的固有特點。所以也只有具有上述要素的企業才能真正承擔起中國芯的重任,為了避免劣幣驅逐良幣,更要認真對相關企業的專利來源、知識產權、研發投入、關聯交易、產業成果、填補空白等從嚴審核,對企業的銷售額和利潤設置較高標準等方式提高企業上市門檻,讓前線冒著炮火前進的公司得到補給,讓真正做事的企業享受到政策!
瑞幸的造假,給所有中概股的形象都蒙上了陰影,引發了中國企業的信譽危機。作為產業分析師,我很擔心半導體行業里面是否會出現這種“互聯網”式造芯,會出現“瑞幸”式芯片公司。那時候就不是劣幣驅逐良幣這么簡單,而是讓整個產業或會都要為其買單。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內因重于外因,資本的助力或許會讓你領先一時,但真正能支撐你跑得更遠的,只能是實力與堅持。
一杯咖啡,它的本質是好喝,而不是優惠券;一顆芯片,它的本質是好用,而不是喊口號。我們要警惕“人造獨角獸”、“泡沫獨角獸”,要“芯片”,不要“芯騙”。
摘自—今日頭條
上一篇 | 下一篇 |
---|---|
原油市場下一個黑天鵝: | 渾水做空瑞幸咖啡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