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了!ARM最終歸了英偉達,400億美元
時間:20-09-14 來源:原創·AI在線
定了!ARM最終歸了英偉達,400億美元
圍繞 ARM 的一系列收購意向的討論終于可以暫停了,最終這家芯片大廠歸了英偉達,這也被譽為芯片史上最大一次收購案。
英偉達 400 億美元收購 ARM
軟銀的 ARM 出售給英偉達的交易即將達成
美國當地時間 9 月 13 日,英偉達發布聲明表示將斥資 400 億美元收購 ARM,這將是芯片行業有史以來最大收購。根據協議,英偉達將為這家總部位于英國的芯片公司支付價值 215 億美元的英偉達股票,以及 120 億美元現金,其中包括簽約時即刻支付的 20 億美元。
兩公司在一份聯合聲明中表示,軟銀還可能獲得額外的 50 億美元現金或股票,如果 ARM 未來的業績表現達到特定目標,還有價值 15 億美元的英偉達股票將向 ARM 員工支付。
交易完成后,軟銀預計將保留 ARM 不到 10% 的股份。此項交易尚須獲得中國、美國、歐盟和英國的批準,預計監管審批可能需要長達一年半的時間。
英偉達表示,這家英國公司將“在保持全球客戶中立的同時,繼續運營其開放許可模式,而這正是其成功的基礎?!庇ミ_表示,將在 ARM 授權的產品中添加其技術。
此前有報道稱,軟銀在探索通過私有交易或公開上市的方式出售其在 ARM 的部分或全部股份,今年 7 月,有消息傳出 NVIDIA 正與軟銀接洽考慮收購 ARM 一事,收購 ARM 至少需要 300 億美元的資金。
這場談判持續了數月,終于塵埃落定。如今看來,當初軟銀的另一條道路——上市沒有被選擇。
此前,ARM 的聯合創始人赫爾曼·豪瑟(Hermann Hauser)還曾在接受英國廣播公司的采訪時,明確表示反對英偉達收購 ARM,他認為這一交易最終不會獲得通過??上?,一切并未如他所愿。
知情人士當時表示,軟銀此前持有英偉達的部分股份,在 2017 年悄悄積累了價值 40 億美元的股份。但軟銀在 2019 年初表示,愿景基金已經出售了所持的所有英偉達股份。
根據此前的報道,軟銀還與蘋果進行了接洽,評估其對收購 ARM 的興趣。兩家公司進行了初步討論,但蘋果不打算提出收購。這是因為 ARM 的授權運營與蘋果的軟硬件商業模式不太匹配。監管機構可能也擔心蘋果擁有為如此多競爭對手產品提供關鍵授權的公司。
英偉達 CEO 黃仁勛表示,他喜歡 ARM 的商業模式,并希望擴大其廣泛的客戶基礎。至于有人擔心這筆交易會破壞 ARM與蘋果等客戶的關系,黃仁勛表示,英偉達為此次收購花費了大量資金,沒有動機做任何會導致客戶背離的事情。
英偉達表示,將保留 ARM 在英國的總部,并將在那里投資一個新的設施,以推動人工智能研究、教育 客戶,并為機器人和自動化實驗提供一個場所。黃仁勛表示,這一承諾表明,此次收購將加強而不是削弱英國的科技實力。
軟銀的退場......
近幾年,軟銀一直在出售部分寶貴資產,其中包括所擁有的阿里巴巴股份和無線運營商 T-Mobile 美國公司的大部分股份,旨在緩沖現金儲備,幫助抵御負面經濟影響。維權投資公司埃利奧特管理公司 (Elliott Management Corp.) 也在對軟銀施加壓力,呼吁該公司通過回購股票和改變公司治理來提升股東價值。
當軟銀收購 ARM 時,兩家公司宣布將大舉招聘員工并加大芯片設計力度,迅速擴大 ARM 的影響力。ARM 首席執行官西蒙·塞加斯 (Simon Segars) 說,該計劃是優先考慮擴張和投資,然后控制成本,為重返公開市場做準備
任何試圖收購 ARM 的客戶都將引發監管審查,其他使用 Arm 技術的公司可能會反對這項交易,并要求所有者保證所有公司能夠繼續平等使用 ARM 的指令集。這種情況恰恰促成處于中立地位的軟銀于 2016 年收購了 ARM。
2016 年,軟銀成立了“愿景基金”,致力于在全球范圍內投資有發展前景的初創公司,Arm、Uber、滴滴出行、今日頭條、WeWork、Cruise 等超 70 家世界知名公司都或多或少得到過愿景基金的支持。
可惜,隨后的軟銀因為投資不利而逐漸走入被動。
2018 年 1 月,Uber 股東以折扣價 80 億美元 (約合人民幣 510 億元) 出售給由軟銀集團牽頭的一眾投資者,而后者成為優步最大的股東。就在兩個月后,Uber 無人駕駛車輛在路測時發生了一次嚴重車禍,導致一名行人死亡。雖然最后這一事件被認為是安全員失誤導致的事故,但是仍然讓外界對這項技術產生了不小的質疑,Uber 也因此不得不停止在自動駕駛技術上的研發。
可技術是不會等待的。在 Uber 自動駕駛技術停滯的一段時間里,競爭對手 Waymo 等公司迎頭趕上,甚至引領了全球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等到 Uber 終于允許重啟路測的時候,這家公司在技術上的領先優勢已經不再。
雖然歷經艱辛的 Uber 最終得以上市,但是其市場表現實在是有些糟糕,2019 年的虧損更是高達 85 億美元。Uber 也只能在全球范圍內裁員求生存,AI 前線曾報道,在上市僅 5 個月的時間里,Uber 已密集啟動了 三輪大規模裁員 并累計裁掉近 1200 人,2020 年 4 月更是宣布未來將裁掉約 5400 名員工。
這一系列操作下來,作為 Uber 大股東的軟銀已經是焦頭爛額,可是 WeWork 那邊也是容不得半點喘息。
自 2017 年以來,軟銀對來自美國的這家共享工作空間供應商累計投資已超過 106 億美元,軟銀曾將其視為下一個阿里巴巴,WeWork 也一度被稱作“硅谷神話”。
隨著 2019 年 WeWork 的 IPO 失敗,這家公司的更多問題也暴露了出來:管理混亂、數據作假等等讓投資人不斷失望;2019 年下半年開始,WeWork 開始大量裁員,股價也從 2019 年初的 470 億美元跌落至不到 80 億美元。
即使軟銀后續提供了不少資金支持,也沒能挽回 WeWork 的頹勢,這家公司又成為了軟銀的一次“黑歷史”,就連孫正義本人也表示,對 WeWork 等初創公司的投資業績感到“羞愧”。
2020 年 3 月,軟銀表示將出售阿里巴巴等優質股份以獲得資金;6 月,孫正義宣布退出阿里巴巴的董事會。
總之,軟銀最近一兩年的狀況實在是有些困難,如果選擇在這個時候出售 ARM,似乎也在情理之中,畢竟可以緩解很大一部分經濟壓力。
是否影響中國用戶的授權?
眾所周知,國際芯片設計巨頭 ARM 在中國的合資公司安謀科技(中國)有限公司(簡稱安謀中國 ,也稱 Arm 中國)正陷入換帥風波。
兩個月前的 6 月 4 日,安謀中國董事會內以 7:1 的投票比例通過了一項決議——罷免吳雄昂董事長兼 CEO 的職務。
延展閱讀:《Arm跨國爭權風波源是中國區CEO投資了國產芯片公司?》
但兩個月過去,吳雄昂仍然是合資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并在公司任職 CEO。他拒絕執行上述決議,否認自己被解雇的事實,以及質疑董事會會議的合法性。
據 InfoQ 了解,盡管吳雄昂一方不認同罷免決議,但大股東 ARM 方面仍堅定認為該決議合法且有效。
不知不覺間,由吳雄昂控制的安謀中國,似乎正與大股東 ARM 和中方投資代表厚樸投資形成兩個對立陣營,僵持不下。雙方一來一回的聲明,也讓事情在敏感的局勢下變得更加復雜。
對國內用戶而言,主要擔心 ARM 被英偉達收購后會影響未來的授權,畢竟英偉達是一家美國企業,在當前的中美關系之下,這種擔心是必要的,目前看來,英偉達的態度似乎比較友好。
摘自—原創·AI在線
上一篇 | 下一篇 |
---|---|
中國首家市值千億芯片公司浮沉 | 高瓴資本張磊總結數十年的投資感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