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獨家|瑞幸正在引入PE,昨夜大漲45億
時間:21-03-19 來源:投資界
瑞幸之外,中國咖啡創業依然沸騰,騰訊以及一批頂級VC/PE也入場了。
瑞幸即將完成新一輪融資?
3月16日,瑞幸在官網宣布一則消息:已與主要債務持有者達成重組債務及加強資本結構的協議,并將于近期履行這一協議中的債務義務。公告還披露,瑞幸正在積極利用多種渠道進行融資,擬通過私募募集至少2.5億美元。
受此影響,瑞幸在美股粉單市場漲超49%,市值一夜大漲超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5億元)。
今日上午,投資界獨家獲悉,瑞幸正在和投資方洽談新一輪投資,“對方是PE機構,投資方還不止一家”。至于詳細的投資金額,雖然目前還沒敲定,但對方透露的細節與官宣的信息吻合,“至少2.5億美元”。
目前,瑞幸全國各地的門店依然處于正常運營中,尤其在2021年春節期間,瑞幸實現了較去年同期近7倍的營業收入。而瑞幸之外,中國千億咖啡市場正在被撬動,騰訊以及一批頂級VC/PE也進來了。
獨家獲悉:多家PE正在洽談入股
昨晚,瑞幸一夜大漲45億
瑞幸求生故事仍未完結。
3月16日晚,瑞幸在其官網發布公告稱,公司已與4.6億美元2025年到期的可轉換優先債券大部分持有者簽訂了重組支持協議,將于近期履行該協議中的債務義務。瑞幸預計,重組將為現有的票據持有人提供面值約91%-96%的票據補償。
公告中還透露,截至2021年2月28日,瑞幸公司現金(不包括限制性現金和非流動性投資)約為7.7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0億元),足以保障債務重組所需支付的資金,保證公司業務有序發展。
回首當初,瑞幸無疑是中國創投圈罕見的兇猛獨角獸之一。2018年1月,瑞幸在北京銀河soho開出了自己的第一家咖啡門店,隨后開啟了瘋狂擴張的步伐,很快便達到了全國2000家門店的規模,星巴克達到這個店數花了17年,而初來乍到的瑞幸卻只用了短短不到1年的時間,一躍成為國內第二大連鎖咖啡品牌。
成立18個月后,這只背負著巨額虧損的“獨角獸”在一片驚訝聲中,穩穩地抵達到了大洋彼岸的敲鐘舞臺——2019年5月17日晚,瑞幸咖啡在美國紐約納斯達克市場敲鐘上市,創造了中國咖啡品牌自創立到美股上市的最快紀錄。
然而,瑞幸締造的神話很快破滅——2020年4月2日晚間,也就是上市近一周年之際,瑞幸突然自曝財務造假。公司公布調查顯示,其COO劉劍以及部分員工偽造交易價值大約22億元人民幣。48天后,上市12個月的瑞幸收到納斯達克退市通知。
不過,瑞幸沒有放棄過自救。去年年底,瑞幸同意支付1.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1.75億元)罰金,與SEC達成和解,后者免除了對其財務造假的指控,這也創下了中概股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筆罰金。
現在,瑞幸重生再迎來新的進展。昨晚的公告披露,瑞幸正與投資者進行為期30天的獨家討論,以期通過私募融資籌集至少2.5億美元的股權融資。對此,瑞幸咖啡董事長兼CEO郭謹一表示,“瑞幸董事會和管理團隊一致認為,重組支持協議是實現多方共贏的結果,公司未來將繼續采取積極措施,完善資本結構,同時為客戶持續提供卓越的產品和服務。”
受此消息影響,美國東部時間3月16日,瑞幸咖啡在美股粉單市場一度暴漲超56%,股價沖破9美元,創2月4日以來的新高。截至當日收盤,該公司其上漲49.32%,報8.72美元,總市值22億美元,一夜大漲超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5億元)。
陸正耀已全面退出
一家神秘PE剛剛接盤另一資產
誰來接盤瑞幸?
實際上,瑞幸背后跟神州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瑞幸創始人錢治亞是神州優車集團董事長陸正耀的得意門生,錢治亞從神州系出來后,創立了瑞幸咖啡,陸正耀也成為瑞幸咖啡董事長。
而受瑞幸財務造假事件的影響,身為大股東的陸正耀被推上了風口浪尖,其旗下的上市公司神州租車也未能幸免。自瑞幸事件后,神州租車被賣身的消息塵囂甚上。
盡管神州租車處境堪憂,但有意接手的買家不在少數,可謂一波三折。最起初,坊間一度傳來攜程以及吉利汽車旗下的曹操出行都在接觸神州租車收購事宜,但隨后都被一一否認。半個月后,神州優車的新買家浮出水面——公司主要股東、華平子公司Amber Gem將分兩批從神州優車手中收購神州租車的股份。
但短短兩個月后,Amber Gem的收購宣告終止,神州租車的接盤方再次換人。2020年6月,神州租車發布公告稱將與Amber Gem訂立一份終止協議,北汽集團成為新的買家,隨后上汽也來了。直到7個月后,神州租車收購案的靴子才終于落地——2020年11月,陸正耀終于以17.71億港元的價格賣掉了神州租車,買方為亞洲最大PE機構之一——MBK Partners(安博凱)。
對于此次收購,安博凱發言人表示,“我們很高興能有機會投資中國領先的汽車租賃企業——神州租車。我們期待盡快完成交易,并成為神州租車的重要長期股東?!?/SPAN>
這是一家十分隱秘的PE。2005年,凱雷投資集團分布于大中華區、韓國、日本的六位核心成員集體離職。不久后,全球第一只專注于亞洲地區的大型獨立直接投資基金——MBK Partners正式成立,這正是由凱雷亞洲前總裁金秉奏(Michael B. Kim)為首的上述六位凱雷投資集團核心成員創立,轟動了整個PE圈。
創立安博凱之前,這六位核心成員曾代表老東家凱雷擔任過太平洋人壽、寶途國際控股、太平洋百貨、臺灣寬頻通訊、韓國韓美銀行、日本Willcom公司等收購項目的核心成員。
執掌超過220億美元的資產,安博凱的投資版圖卻鮮有曝光。投資界了解到,該PE巨頭在各個行業均有專長,包括消費及零售、電訊及媒體、金融服務、保健、物流及工業。安博凱的41家投資組合公司總收益超過441億美元。而在中國,其主要關注沿海地區除房地產、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之外的大型項目,傾向于對凈利潤2億元以上的企業進行控股權收購。
伴隨著此次交易,陸正耀全面退出神州租車。2020年11月10日,神州優車公告顯示,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將不再持有神州租車股份。無獨有偶,英屬維爾京群島法院也已于2020年7月9日,宣判清算了瑞幸前董事長陸正耀的股份。沒有陸正耀的瑞幸,似乎看起來不那么像“燙山芋”?
如今,種種跡象,瑞幸似乎正在按照當初神州租車的思路獲求重生,最終將花落誰家,估計很快會水落石出。
紅杉騰訊入局,一筆筆融資誕生
咖啡,仍是一門好生意
瑞幸的狀況似乎沒有想象中那么糟糕。
2020年12月,瑞幸公布了其經營狀況。在瑞幸聯合清算人向開曼群島法院,提交的首份債務重組報告中可以看到,盡管瑞幸2020年前三季度的增速有所放緩,但依然維持增長。報告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瑞幸的單季收入分別為5.65億、9.8億和11.45億,同比增長18.1%、49.9%和35.8%。
而受財務事件和疫情的影響,2020年瑞幸從快速擴張轉變為針對性擴張。根據瑞幸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瑞幸門店總數近4800家,超過60%的自營門店已實現盈利。其中在2021年春節期間,瑞幸全國門店現制飲品增長為去年同期的近5倍,收入為去年同期的近7倍。
雖然瑞幸的風波還沒完全平息,但國內咖啡創業已經重新熱鬧起來。前瞻研究院在《2020-2025年中國咖啡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中指出,初步估計2021-2026年我國咖啡行業的市場規模將保持10%的平均復合增速,到2026年接近1700億元。
《2020咖啡消費市場洞察報告》則顯示,商務白領以及學生群體是中國咖啡消費市場的主力軍;有64.9%的消費者表示每周都會飲用咖啡,每周喝3-5次或者更多次的人群占了38.6%。抓住年輕群體,越來越多玩家嗅到了其中的商機,新的咖啡品牌雨后春筍般涌現。線上,誕生了三頓半、永璞、隅田川等咖啡品牌;線下,出現了Tims、Manner、挪瓦等連鎖門店,熱鬧非凡。
經投資界不完全統計,自去年4月瑞幸事件爆發后,依然有至少10家咖啡品牌獲得融資,該領域融資數量攀升至29起,更有品牌在一年之內完成2-3輪融資,狂熱程度可見一斑。
現在,這一賽道上涌入了不少巨頭的身影。今年2月,加拿大咖啡連鎖品牌Tim Hortons咖啡完成由紅杉中國領投、騰訊增持、鐘鼎資本跟投的新一輪融資。隨后的3月,淡馬錫也出手投資了中國本土咖啡品牌Manner coffee的A+輪融資,后者估值達到13億美金,躍居獨角獸行列。
這一筆筆大額融資背后,無不在透露一個信號:咖啡,仍是一門好生意。
摘自-投資界
上一篇 | 下一篇 |
---|---|
繁星的第一步 黃崢的下一站 | 彼得·林奇:不要把增長和賺錢混為一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