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概股緣何回流?不同路徑有何差異? 香港資本市場專題
時間:22-07-18 來源:諾亞財富
中概股緣何回流?不同路徑有何差異?
香港資本市場專題
導 語
砥礪奮進廿五載,適逢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諾亞國際(香港)成立10周年,諾亞控股即將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諾亞CIO辦公室特別推出“香港資本市場系列專題”,與您一同走進香港資本市場,在中國民營企業和高凈值家庭“雙循環征程”中,用更加寬廣的胸懷,擁抱更加開放的未來。
2022年,大量中概股回流在港上市。作為諾亞的投資人和客戶,最關心的莫過于:中概股為何紛紛選擇回流港股?回流港股有哪些路徑選擇?二次上市有什么優勢?回港后是否能夠納入港股通?對股價表現有什么影響?
中概股為何紛紛選擇回流港股?
自從2021年以來,中概股出現持續大跌,代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指數“納斯達克金龍指數”2021年初至今跌幅達48.1%,代表港股上市的內地科技公司指數“恒生科技”同期跌幅也高達42.2%,出現這種大幅回撤的原因既有內生性的,也有外部因素。
內生性原因而言,自從“雙減”、平臺壟斷、個人信息保護法等一系列法規出臺之后,教育股、互聯網公司的長期盈利預期遭遇了市場的質疑,中概股公司大部分集中于互聯網、教育等行業,因此受到打擊較大,股價應聲下跌。在海外市場上市的中概股,投資人中有大量的海外資金,對這種風險是較為恐懼的,于是也引發了一系列的拋售行為。
外部因素主要是美國監管機構針對包括中概股在內的在美國上市的外國公司出臺的相關法案,既2021年12月初頒布的《外國公司問責法案》。該法案要求,如果從2021年開始,那些由于受到其他國家法律保護因此不必向SEC披露審計底稿的發行人,若他們的財務報表的審計師連續三年不受美國上市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的檢查,SEC將禁止這些公司的證券在任何美國證券交易所交易。2022年3月后只要發布年報的中概股公司都會觸發該法案條款,并會陸續進入“被識別名單”。由于該法案存在三年的過渡期,這些公司在2024年可能面臨被強制摘牌與退市風險。
諸多的風險和不確定性對中概股造成巨大打擊,股價腰斬,公司也因為行業監管出現運營不易的局面,進一步對股價形成壓制。這種情況下,在美上市的公司回流港股,能夠緩解美國退市風險,并解決投資者教育、流動性壓力等諸多難題。
首先,在港上市后,公司能夠在港股獲得更多元化的資金支持,緩解美股拋壓影響。其次,國內資金可通過港股通投資港股,采取雙重主要上市回港的中概股可以獲取部分內地投資者支持,這部分投資者對國內政策、經濟的理解度更高,減輕了投資者的溝通壓力。最后,若未來面臨監管壓力而不得不從美股退市,回港上市的中概股仍將可以保留上市公司地位。
雖然中美在積極協商中概股上市的監管問題,但是協商過程可能一波三折,耗時較長,港股再次上市是對企業更為穩妥的解決方案。
回流港股有哪些路徑選擇?
在美上市公司回港股主要有3條路徑。
1、不保留美國上市地位,私有化退市,再重新在香港上市。這種方式耗用時間最長,同時中途會產生較多的不確定性,公司還需要維持較好的現金流和持續性的優質財務報表以確保能夠再次上市。大部分公司并不會選擇這種方式回歸港股。
2、 在港雙重上市。雙重上市意味著在美國和香港兩地上市,上市公司需要同時滿足兩地監管要求,條件和流程與首次公開發行基本相同。這種方式對上市公司而言,審核難度、公司合規性、信息披露要求都比二次上市更高,因此也并非大部分中概股的首選。使用這種方式回港的公司主要有:理想汽車、小鵬汽車等。
3、 在港二次上市。二次上市的意思是選擇香港為第二上市地,因此它與雙重上市最大的區別在于主要上市地,二次上市的主要上市地仍然是美國。然而,由于香港并非是主要上市地,二次上市信息披露、公司治理的要求上都更為寬松,大幅節約了時間成本和管理難度,目前這種方式是中概股回歸的首選路徑。使用這種方式回港的公司主要有:諾亞控股、阿里巴巴、京東集團、網易、百度、蔚來、百盛中國、中通快遞、攜程集團、華住集團、嗶哩嗶哩等。
對于投資人和企業而言
二次上市有什么優勢?
對于企業而言,二次上市最大的好處是避免了中美摩擦和監管要求帶來的尾部風險。一旦公司在港二次上市或者雙重上市,香港都可以作為一個“避風港”,而不是只能在美私有化退市。
不同路徑回歸的公司,受到的沖擊不一樣。選擇雙重上市方式回歸的,香港上市地位不受影響,因此最為穩妥;二次上市的公司,美國是主要上市地,會受到一定波及,但是可以申請將二次上市轉換為雙重上市,在港交易同樣能夠擺脫退市影響。上市公司的上市地位穩定便能保證手中股票的流動性,是投資者最為看重的投資條件,因此二次上市有利于穩固投資者信心。
隨著中概股回流港股,在港部分的交易占比也在逐步擴大,證明了投資者對這種上市模式的認可。以京東為例,香港部分的近30日成交額在2020年至2021年期間占比上升了2%。往后看,在港上市的中概股一旦納入港股通,便可以獲得南下資金支持,提升交易活躍度,對股價形成進一步支撐。
回港后是否能夠納入港股通?
對股價表現有有什么影響?
港股通的納入規則是:除AH兩地上市的公司以外,納入港股通的主要要求是成為恒生綜合指數的成分股。如果是同股不同權公司,還有交易日、市值等其他要求。因此,雙重上市的公司可以納入港股通進行交易,但是二次上市公司暫時未開放。
以國內支持中概股回流的狀態來看,未來不排除二次上市公司逐步納入港股通的可能性。國內A股缺乏中概股中的互聯網等新經濟公司,因此南下資金對這類資產有配置需求。粗略測算,若南下資金維持過去3年流入香港的規模(2000-4000億港幣區間),假設20%進入赴港上市的中概股,則每年將有400億以上港幣的充裕資金提振中概股表現。
伴隨著中國金融行業的逐步成熟和完善,今年的中概股“東歸”熱潮還將延續,我們預計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優秀公司將會在香港二次上市。
摘自-諾亞財富
上一篇 | 下一篇 |
---|---|
為什么真正的贏家,都不著急勝出? | 德國人拒絕996!特斯拉真要被比亞迪 干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