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日暴漲140%,醫療VC緩了一口氣
時間:22-11-17 來源:投資界
首日暴漲140%,醫療VC緩了一口氣
我那醫療VC朋友主動打開了話匣子——
“今年最賺錢的新股,不是來自新能源,也不是半導體,而是意外地出現在了醫療健康賽道——更準確的說,是醫療器械?!毖哉Z之中,透露著一絲久違的振奮。
11月1日,頂著“無創呼吸機第一股”稱號的怡和嘉業于創業板上市,首日暴漲140%。打新中簽者們歡天喜地,這樣的漲幅意味著中簽一手即賺超8.5萬元??恐矣煤粑鼨C等醫療器械,怡和嘉業市值達到近190億元。
如此興奮的一幕在今年醫療投資圈鮮少看到?!敖衲?span>VC很難,投醫療的VC更難”。粗略梳理一下,今年二級市場醫療健康估值大回調,普遍跌去了5成市值,跌去8成市值的醫療上市公司也不在少數。甚至連段子都有了,一家投資機構內部的行業鄙視鏈,排前的是新能源和半導體,墊底的是生物醫藥和新消費,“今年投醫療的朋友很多都沒有聲音了。”
但出乎意料的是,醫療器械卻十分火爆,一筆筆融資應接不暇,一個個IPO接踵而來,這是低迷醫療賽道里的一抹暖意。
清華校友干出一個IPO,市值190億
締造今年最賺錢新股,怡和嘉業有何來頭?
公司前身怡和中心由莊志、陳穗、張興亮、蔡國方和蘇琳五人一同建立。IPO后,莊志持股為13.0989%,為公司第一大股東。
莊志是誰?從求學履歷來看,這是一位學霸。1992年7月,他考入中國科技大學科技情報系;七年后,又從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畢業,獲得工學碩士學位。幾經輾轉,2005年,莊志到清華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攻讀工學博士學位。
期間,他在本科畢業后曾入職北京新興生物醫學工程研究發展中心,擔任工程師;而研究生畢業后,2001年,莊志下海創立怡和中心,即如今的怡和嘉業。
資料顯示,怡和嘉業由睡眠呼吸檢測儀起家,逐步橫向擴張到呼吸治療領域,主要產品包括家用無創呼吸機、通氣面罩、睡眠監測儀、高流量濕化氧療儀,并提供呼吸健康慢病管理服務。
回顧公司的歷程,可以看到在2020年后經歷了一次重大轉機——飛利浦召回事件,這讓怡和嘉業的海外業務起飛。
招股書顯示,怡和嘉業醫療2019年、2020年、2021年營收分別為2.58億元、5.6億元、6.63億元;凈利分別為3880萬元、2.28億元、1.46億元。其中,家用無創呼吸機產品與耗材產品收入占比分別在60%和30%左右,是公司收入的主要來源。
根據沙利文的資料,怡和嘉業在2020年中國家用無創呼吸機市場銷售額排名第三,僅次于國際品牌飛利浦偉康及瑞思邁;在2020年中國家用無創呼吸機出口銷售額方面,國內排名前三的企業分別為怡和嘉業(40.5%)、魚躍醫療(35.9%)和融昕醫療(19.2%)。換言之,怡和嘉業占據了超過三分之一的出口市場份額。
成立二十余年來,怡和嘉業身后集結了一眾VC/PE投資人隊伍。早在2010年,麥星投資就開始投資怡和嘉業,并于2015年追加投資。辰德資本則于2015年投資怡和嘉業,并于2019年追加押注。而毅達資本在2019年12月領投怡和嘉業新一輪融資。
這一次,大家提前布局老齡化時代。從第七次人口普查分縣數據來看,出生于1963年和1971年之間,目前51-59歲左右的人口是第一座人口高峰,他們的老齡化才剛開始。隨著人口老齡化加速,呼吸機市場正加速增長。我們看到,越來越多醫療投資人出現在老齡化的賽道里。
今年,醫療器械IPO大爆發
今年醫療器械有多火爆?
這里掀起了上市潮。據投資界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美好醫療、健世科技、華大智造、電生理、聯影醫療、可孚醫療等超25家相關企業成功IPO;而和華瑞博、百多安、深圳安科、汕頭超聲、東軟醫療等也在排隊等候中。
其中,聯影醫療的成功上市,一度引發狂歡。作為高端醫學影像龍頭,聯影醫療上市當日股價大漲65%,市值突破1500億元。
而創辦這家國產醫療器械巨無霸的,是一對同事兼老友——薛敏與張強。薛敏畢業于復旦大學,早年間開始創業,后來把公司賣給西門子,順勢進入了西門子任職。在那里,他遇見了日后的搭檔——畢業于上海交大的張強??粗鴩鴥雀叨酸t療器械領域長期被GE、飛利浦和西門子等外國巨頭壟斷,他們萌發了創業念頭,一拍即合,聯影醫療應運而生。
聯影醫療何以撐起千億市值?招股書顯示,聯影醫療為全球客戶提供高性能醫學影像設備、放射治療產品、生命科學儀器及醫療數字化、智能化解決方案。按新增銷售臺數計,2020年聯影醫療已成為中國市場最大的MR設備廠商,領先國際廠商。在中國1.5T MR設備市場中,聯影醫療市場占有率排名第一;但在中國3.0T及以上MR設備市場中,GPS(GE、飛利浦和西門子)三家依然占據了80%以上的市場份額,聯影醫療市占率目前排第四。
還有一個超級IPO——華大智造。今年9月,華大智造于科創板上市,當日收盤市值達413億元,公司的掌舵者是汪建。1954年,汪建出生于湖南,早年在湖南醫學院、北京中醫學院完成了本碩學習,此后赴美國留學,開始深入接觸基因科研。學成回國后,汪建一手創立了華大集團。期間,汪建愈發意識到基因測序儀的重要性,而華大智造的誕生,填補了國產基因測序儀的空白。
我們把目光拉回到10月,以醫療器械為首的醫藥股內持續行情看漲。尤其是在10月14日,A股醫藥、醫療股曾全線爆發,醫療服務板塊、CRO概念板塊均漲超7%;醫療器械板塊最為亮眼,收漲9.18%。
美好醫療恰好趕上了這波行情。10月12日,美好醫療登陸創業板,上市首日股價大漲,打破了醫療股上市破發的魔咒,最新市值約190億元。
成立于2010年,美好醫療是一家妥妥的醫療機械公司:核心業務為家用呼吸機和人工植入耳蝸組件的開發制造和銷售,其中組件產品主要應用于家用呼吸機和人工植入耳蝸產品的生產。為多家全球醫療器械100強企業包括邁瑞、強生、西門子、雅培、瑞聲達聽力等提供監護、給藥、介入、助聽等細分領域產品和組件的開發及生產服務。
幾乎同一時間,健世科技也登陸港交所。這是一家被高瓴看中的醫療器械企業,主營業務是治療心臟病時需要的醫療器械產品,最新市值超120億港元。
還有一個個醫療器械IPO正在趕來。
比如中國醫療機器人制造商和華瑞博(HURWA)考慮赴香港IPO,籌資約2億美元。據悉,目前和華瑞博的估值在80億至100億人民幣之間,預期最早今年上市。
而百多安遞交招股書擬沖刺科創板上市。公司成立于2003年,致力于將醫用材料改性技術應用于植介入醫療器械。成立19年來,公司背后站著一批知名風投機構,國科投資、濟峰資本、錫宸投資、洲嶺資本以及德福資本。據悉,百多安的實際控制人為張海軍、郭海宏,兩人為夫妻關系。
眾所周知,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醫療賽道投資出現了估值倒掛,IPO破發成為常態,市值回調令人不忍直視,醫療投資人轉行的消息開始流傳。醫療器械意外火爆,讓醫療投資圈出現久違的振奮。
國產替代,席卷醫療器械江湖
今年最火的賽道之一
醫療器械的火爆蔓延到了一級市場。雖然今年醫療健康賽道融資冷冷清清,但醫療器械卻依舊熱鬧。
不久前,專注在光學相干斷層成像技術(OCT)領域醫療光學影像設備研發商——微光醫療,獲得超億元D輪融資,復健資本,華金資本,開禾資本,紅杉中國,中科創星等知名創投機構出手。
幾乎同一時間,湖南湘潭一家聚焦醫用光學器具、儀器及內窺鏡設備的醫療器械廠商——華芯醫療,獲得IDG資本、方正證券、財信產業基金數億人民幣的Pre-B輪融資。
更為轟動的是,醫療器械賽道誕生了一筆超過7億元的單輪巨額融資——電生理企業四川錦江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A+輪及B輪融資交易,由信達鯤鵬、光華梧桐、元亨利貞、威高集團、惠每資本等聯合投資。在此之前,公司于2021年12月完成由高瓴資本獨家投資的A輪融資。目前,錦江電子傳出籌備上市的消息。
醫療器械融資比想象中熱鬧。今年,高峰醫療獲得達晨財智近2億元B輪融資;德康醫療獲5億元B輪融資,投資方為杭州灣智慧醫療產業基金、藍山投資、首創證券、曉池資本、海邦投資、宏達君合、斐君永平;SceneRay景昱醫療獲高瓴創投與紅杉中國聯合3億元D+輪融資……還有很多很多。
據投資界不完全統計,今年,醫療器械(包括體外診斷、醫用耗材、醫療設備、其他診斷/治療設備等)融資超過240起。這在整個醫療健康賽道里,幾乎是一枝獨秀。
“總體來上,今年藥相對冷一點,器械相對熱一點,水大才能魚大,水小魚最難受,藥是吞金獸,資金量需要的相對比較大。”北京一位醫療投資人分享,今年大家更傾向于去看一些離變現、離商業化比較近的細分賽道。“藥不如械”,則成了醫療投資圈心照不宣的共識。
如同芯片領域一樣,在醫療器械領域,國內高端市場長期被一些老牌歐美企業占據。以聯影醫療所處的醫療影像設備為例,海外三巨頭——西門子、飛利浦、GE醫療,曾是國內醫療器械廠商難以逾越的高山。“國產替代,其實是過去十年內醫療器械領域最主要的一條主線。” 一位醫療投資人朋友總結
現在,時機到了。
2021年,《“十四五”醫療裝備產業發展規劃》發布,強調推進各類高端產品國產化及終端推廣應用。具體落實上,各地集采時在同等條件下首先采用國產醫療器械產品,實行貼息補貼財政政策支持醫院采購國產設備。
正如國投創新(國投招商)團隊此前表示,在醫療器械細分領域,巨大的國產替代需求和持續的自主創新企業不斷崛起。在國產替代及國家政策對于國產設備采購的支持之下,國內醫療市場體量將持續增大,隨之而來的必然是大量優秀的國產創新技術的誕生。
出海,則是另一條新出路。有些醫療器械企業避開國內集采,去海外與其他國際醫療企業競爭更大更廣闊的市場。比如最新海外營收占比近四成的邁瑞醫療,怡和嘉業也在美國與本土品牌競爭睡眠呼吸機市場。
國產醫療器械正在迎來爆發的前夜?!昂翢o疑問,通過過去七八年的投資和發展,一些企業已經具備了國產替代的能力。相信未來五到十年是國產設備快速替代進口設備、占據領導地位的十年?!鄙虾R晃毁Y深醫療投資人如是說。
如果說過去十年,國產醫療器械更多是星星之火,那么未來十年,燎原的時候到了。
醫療投資的冬天總會過去。
摘自-投資界
上一篇 | 下一篇 |
---|---|
16條與20條背后,有人早商量好了 | 沒有上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