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多多的勝利?
時間:23-12-14 來源:加華資本
拼多多的勝利?
真心希望不只是拼多多們贏了,而整個社會卻輸了。
時代的列車轟隆駛過,留下了一句:“凡是過往,皆為序章”。有人開玩笑說:吃過時代的苦,才能知道拼多多的好。淘寶努力了二十年才活成了天貓的樣子,一不小心卻敗給了拼多多——那個曾經的自己。
2023年11月拼多多公布第三季度業績,營收同比增長94%,凈利潤增長47%。強勁的業績表現,刺激美股拼多多開啟跳空暴漲模式,連漲三天市值達到1959億美元,超越老大哥阿里。拼多多創立8載反超苦心經營多年的電商老大阿里,江湖競爭格局一朝改寫,逼得校長罕見發聲。在表達對競爭對手祝福的同時,也袒露了最后的倔強:誰都牛過,堅信阿里會變。
- 01 -
增長的本質
美國物理學家伊達爾戈在其著名《增長的本質》一書中指出,增長主要來自信息的增長和秩序的增長,他用物理世界中類似原子排列秩序及其效用,來解釋經濟增長的本質。有秩序地增長帶來系統的力量,從而實現真正的行業增長和產業進步,進而實現高質量有機增長。
這是我認為對增長本質的最好探究。如同“熵”代表了一個系統混亂程度的數值,系統越無序,熵就越大;系統越有序,熵就越小。但從無序到有序,必須要有開放、做功和交換,才能真正從熵減中實現從無序到有序地生長。如同數學引入經濟學之后,經濟學就成了一門獨立解釋世界的學科。其實物理經濟學和理化經濟學也都有足夠的能力去解釋這個世界,科學都是揭示真相,找尋本質。
今天拼多多的快速增長意味著一種秩序,符合了時代的貝塔并迎合了百姓的購買力水平,從側面解釋了中國圈層經濟發達的客觀事實。更重要的是,8億拼多多用戶的背后,其實深藏著一個真實的中國。拼多多的勝利,是性價比的勝利。這個消費降級的時代選擇了拼多多,成就了拼多多。
國家統計局2017年數據顯示,全年全國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5974元,中位數為22408元。簡單來說,人均月收入低于2000元,是50%中國人的生存現狀。近6億人人均月收入不到1000元,近9億人人均月收入不到3000元。
北上廣深并不能代表中國,中國就如同郝景芳筆下的折疊世界。五環外人口、8億拼多多人群才是真實中國。理解了這些,我們就從“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意境中,更好地理解了拼夕夕的血色黃昏。
- 02 -
硬幣都有雙面
不可否認的事實是:二十年過去了,拼多多從底層邏輯上重走了淘寶當年的老路,把過去被稱為“山寨大國”的標簽重新撿了回來,大有重來一次的意思?;秀遍g,全民干了二十年的產業升級和品質革命,終究敵不過時代的殘酷和經濟的蕭條,沮喪之余更加扼腕嘆息。
硬幣都有雙面,我們也必須看到拼多多們的與時俱進,更加簡潔高效、專注聚焦,更極致強調性價比和用戶體驗。拼多多的成功絕不簡單是“砍一刀”、“秒購+秒退”、“9塊9包郵”的價格屠夫式的勝利,而是更加精準深刻的消費洞察和以消費者為中心的價值觀的成功。越來越多五環外人口,越來越下沉的購買力,確實需要獲得這種實實在在的實惠和尊重。
從這個角度上而言,拼多多贏的既有道理也有尊嚴,迎合了居民有效需求不足和消費降級這個巨大的時代貝塔和低欲望社會,抓住了兩大逆轉的機遇:低價和出海。多多卷王不僅在國內卷得同行無路可走,而且勢如破竹般卷向全球,看Temu全球的海量下載數據,就沒有人再質疑拼多多的赤旗將插滿整個世界。只是沒有人確切地知道這種秩序,究竟是暫時的還是長期的趨勢,以及各自對應了怎樣的系統。也沒有人能清楚地知道這種山寨邏輯,以及客觀上存在的劣幣驅逐良幣的游戲究竟可以玩到幾時。
短期來看它確實滿足了消費需求,滿足了市場經濟原教旨主義者們“存在即合理”的競爭邏輯。但長期而言,它終將有損經濟發展,產品升級和產業進步,最終也必將有損消費者福利和消費者剩余。
近期印尼政府出臺了2023年第31號貿易部長令,禁止使用社交媒體作為商品的銷售平臺。用大家都聽得明白的話說,就是封殺直播帶貨,而且是全面徹底地封殺。印尼官方的說法是,這些直播電商平臺和社交電商的“掠奪性定價”正在威脅中小型企業,技術發展應該創造新的經濟潛力,而不是扼殺現有經濟。這就是印尼在經濟健康發展的長期利益面前作出的選擇,相信未來也一定會有越來越多國家作出類似的抉擇。
我們不必指責拼夕夕的崛起改變了消費習慣,也不必指責其“廉價低質”的產品是對“品牌和知識產權”肆無忌憚的踐踏,是對中國剛剛開始的品質革命的當頭棒喝,更不必計較千方百計“砍一刀”的唯利是圖是對親情友情的廉價出賣,更不用糾結和痛苦于劣幣驅逐良幣的山寨文化的盛行和成王敗寇商業價值觀的無情墮落。它只證明了一個真相:資本市場是短視的,商業秩序有時也是無序的,“物美”和“價廉”的相遇,某種意義上比牛郎織女相會更難。偉大的公司總是那么難以尋覓,巴菲特老爺子痛定思痛后才會說:時間是企業價值的稱重器,錢是做對事的副產品。我們都得學會讓子彈飛一會。等待有時真的是一種美德,總有一些人和事值得我們等待。
淘寶天貓、京東也有過各自的風光和秩序的精彩,在為拼多多的增長歡呼的時候,大家似乎更應該追問一下這種增長背后的秩序,長期而言究竟意味著什么?
- 03 -
答案還是秩序
俗話說:“種瓜得瓜 ,種豆得豆”。以拼多多們為首的移動電商平臺的發展,已經走到了歷史的十字路口。建立什么樣的秩序,形成什么樣的系統,是否具有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已經不再是選擇題,而是必答題,未來都將持續而長期拷問著他們:
1、長期利益和短期利益的挑戰。一味追求短期暴發式業績增長和企業市值的增長,忽略品質和產業健康協調發展,僅僅享受所謂“吉芬定律”帶來的紅利,必將面臨市場和企業長期利益的反噬。不能將“物美”和“價亷”統一起來的發展會是曇花一現的。
2、選擇獲取短期壟斷和市場支配地位帶來的利潤,還是選擇行業均衡健康發展形成的長期紅利。真正理解長期主義和產業生態和諧健康的價值,形成“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的博觀約取厚積薄發的利益觀、價值觀,還是蒙眼狂奔,竭澤而漁?這本質上是在汲取型制度和包容式發展中所做的選擇題。
3、資本有序擴張的挑戰。資本的健康有序擴張,一定是建立在支持實業發展的基礎之上。建立在對線上線下,特別是對包括實體商業友好的競爭秩序構建上的擴張。不能簡單粗暴地依靠互聯網的網絡效應、規模效應和梅特卡夫效應,形成所謂的贏家通吃型指數增長,獲取壟斷支配地位,憑借充足的資本實力,依靠流量、以補貼方式擠壓實體商業和品質產品的生存空間。
4、平臺經濟規范健康持續發展的挑戰。平臺經濟應該為高質量發展和高品質生活服務,尊重各參與主體貢獻、引領經濟,實現共享式發展。平臺企業形成了具有明顯市場支配地位的壟斷優勢。如果不實現從簡單流量變現完成向價值創造的轉型,不再依靠用戶紅利和商業模式紅利,而是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進行價值創造,發揮數據優勢,實現產業價值鏈的效率躍升和消費者福利的最大化。這樣不僅讓消費者獲益,也讓生產者有利可圖。不僅讓創業者成功,也使品牌從網紅能變成長紅,降低全社會流通成本,實現共享式發展。不僅不妨礙市場公平競爭,還會增進消費者和商家的合法權益,減少平臺企業在運營過程也會給消費者和社會整體帶來負外部性,這樣的健康友好商業秩序的發展才具有生機和活力。
對這些問題的回答,決定了我們擁有什么樣的秩序,進而決定了我們究竟能否獲得什么樣的增長以及增長的質量,某種程度上也決定了我們未來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
所以我們不免追問:拼多多們、抖音、直播帶貨等社交電商的興起,暗含的商業邏輯真的只能是“價廉”,只能是低欲望社會的合流和下沉世界的勝利嗎?我們的物美和價廉,究竟何時相遇。為什么電商經濟、互聯網經濟鼻祖的鷹醬和不那么發達的東亞近鄰,就能做好物美與價廉統一的示范標桿。
Copy It right的中國同行們究竟是忘了拷貝模式背后的價值觀,還是秩序背后的價值觀根本無從拷貝,抑或資本的無序擴張根本不會也不用思考這些長期問題,而這些才恰恰是拼多多崛起后,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其隱含的社會經濟秩序排列的結果,將發育形成什么樣的系統,將引領社會這艘巨輪駛向何方,這才值得我們深刻追問。我們究竟有沒有可能實現既“物美”又“價廉”的秩序,從而破解具備“系統之美”的高質量增長密碼,真正實行“歲月繾綣,葳蕤生香”的理性繁榮。
真心希望不只是拼多多們贏了,而整個社會卻輸了。
摘自-加華資本
上一篇 | 下一篇 |
---|---|
中央提出“先立后破”理念,極其重要 | 沒有上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