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 狂歡的贏家輸家
時間:24-03-01 來源:晚點LatePost
AI 狂歡的贏家輸家
最新財報發布后,英偉達市值增長了 2770 億美元,相當于一天內長出了阿里 + 百度 + 京東,大幅刷新了月初 Meta 創下的 1968 億美元單日市值增長紀錄。
但考慮到其股價去年漲 2.4 倍、今年接著漲 60%,投資英偉達某種程度上也在考驗技術信仰和人性。
普通人的投資無跡可尋,不過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規定管理超 1 億美元資產的大型機構投資者需要每季披露持倉報告,我們可以從這些公開資料看到哪些機構在這場 AI 狂歡中賺到或錯失最多。
標普 Capital IQ 數據顯示,機構投資者持有英偉達 67.97% 的流通股,他們大概可以分為傳統投資管理公司、銀行(投行)、對沖基金、家辦或者信托、風險投資或私募、主權財富基金等。
據追蹤 13F 報告的網站 whalewisdom 統計,去年最后三個月,共有 984 家資產管理規模超 1 億美元的機構投資者將英偉達列入前十大重倉股,其中對沖基金有 214 家。截至年底,共有 3789 家機構持有英偉達股票,其中 485 家為四季度新建倉,另外還有 1698 家增持,1360 家減持。不過也有 113 家機構清倉,錯過了今年一季度的暴漲。
所有機構中買得最多的是挪威央行,其掌管的挪威石油基金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投資集團之一。去年一季度,它們曾經清倉了約 2670 萬股英偉達股份,僅到英偉達 5 月發財報時就至少錯失了 30 億美元收益。這一次挪威央行吸取了教訓,在去年四季度新建倉了約 2950 萬股英偉達股份,即使買在四季度最高點的 505 美元 / 股,保留至今也至少可以賺 82 億美元。
挪威央行還從另一家英偉達相關概念股——超微電腦上大賺。由于英偉達 GPU 需求激增,連帶著超微電腦的液冷服務器需求也暴漲,超微電腦股價自去年初以來飆升了超 10 倍。挪威央行于去年四季度建倉約 33.5 萬股超微電腦股票,保守估計浮盈 2 億美元、收益率超過兩倍。
同樣一邊印鈔票一邊炒 AI 股票的還有瑞士國家銀行,它們 2020 年二季度就建倉了超微電腦,考慮到持倉成本,其至今收益率可能高達 8 倍以上。
不過從股價大漲中收益最大的,依然是英偉達最大的機構投資者先鋒領航和貝萊德,二者合計持有英偉達股份占比超過 15%、這部分股票價值從去年初以來增長約 2400 億美元。
這兩家全球最大的財富管理公司同時也是微軟、蘋果、Meta、超微電腦等一眾科技公司最大的機構投資者,他們運營大量指數型基金,普通人可以通過直接購買相關產品,或者借退休基金、養老金的運作,分享這一輪 AI 繁榮所帶來的巨額收益。
此外,一些名人因其特殊身份,其股票交易的信息也更受關注。根據專門追蹤名人投資信息并據此給出投資建議的應用程序 Autopilot 數據,靠著買入英偉達股票,前美國眾議院議長南希·佩洛西(Nancy Pelosi)短短 92 天內賺到了 180 萬美元,相當于其十年工資。
自稱篤信人工智能遠大前景的 Cathie Wood 則是毫無爭議的大輸家。
2014 年時就開始重倉英偉達的她,卻在去年 1 月中旬將英偉達從旗艦基金 ARK Innovation ETF (ARKK)中清倉,賣在了英偉達股票暴漲之前。她最近又在另一只規模較小的 ETF 減持了約 450 萬美元英偉達股票,再次錯過英偉達昨天的大漲。目前 ARK Innovation ETF 的最大重倉股分別是 Coinbase 和特斯拉,今年以來股價分別下跌 1.73% 和 20.55%。
有人指出 Cathie Wood 在去年四季度的英偉達階段低點,虧本賣出大量倉位。
同樣沒能拿住英偉達股票的還有中國最大私募基金公司之一景林資產。它們去年一季度購入了約 32.5 萬股英偉達股票,但到了年末已經減持到只剩下約四分之一。不過考慮到其第二和第三大重倉股分別是微軟和 Meta(第一是拼多多),景林依然從這一波 AI 熱潮里賺到了不少。(邱豪)
摘自-晚點LatePost
上一篇 | 下一篇 |
---|---|
英偉達市值超過整個A股?美國七巨頭占大盤 比... | 沒有上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