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家民營醫院破產清算!揭破產潮 6大原因
時間:24-04-29 來源:看醫界
多家民營醫院破產清算!揭破產潮
6大原因
“疫情就像一把鹽,撒在了民營醫療的投資泡沫上,只是加速了泡沫的破滅。”
關于近日頻頻傳出的民營醫療機構破產、倒閉事件,一位業內人士直言,經歷了一個長達十年的投資熱后,泡沫破滅、眾多民營醫療機構出局是大概率事件。
據《每日經濟新聞》查詢全國企業破產重整案件信息網統計,僅今年第一季度就有數十家民營醫院宣告破產清算,其中不乏規模較大、定位高端的醫院。
可以說,在國家政策推動下,中國民營醫療投資經歷了黃金的十年,即使疫情也沒有影響既定醫療投資項目的上馬和建設。那么十年之后,這個民營醫療投資泡沫究竟有多大呢?
業內知名專家李定綱院長就坦言:“第一個泡沫是房地產,第二個泡沫可能是民營醫院,中國現有2萬5千家民營醫院業內人士分析,有5千家都嫌多了,那2萬家就成了一個一個大泡泡。”
那么,民營醫療投資泡沫破滅潮的背后,有哪些主要原因呢?“看醫界”為您盤點民營醫療機構破產倒閉的6大原因:
1、吃醫保紅利的好日子,正在一去不復返
眾所周知,中國民營醫療主要靠醫保收入。
“看醫界”曾據《2019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鑒》統計發現,2018年非公立醫療機構的收入為5065億元。而2018年非公立醫療機構的醫保份額:3700億左右,約占醫保基金總支出的21%左右。也就是說,醫保收入占非公立醫療機構收入的比重超過了70%,為主要“金主”。
如此嚴重依賴醫保的背后,有著一個不爭的事實:大多數民營醫院都是和醫療保障體系建設和發展一起成長起來的,通俗一點就是被醫保給“喂”大的。很多醫療機構從小診所發展到年營收數億元,就是靠的醫保紅利。
但這一切隨著國家醫保局的成立,正在變成一把雙刃劍,不少醫院成也醫保,敗也醫保。
隨著醫保監管措施的加強,一些醫保違法違規的民營醫療機構直接被醫保停止或取消醫保定點資格,醫院只能關門,甚至管理者還面臨牢獄之災。
2、跨界“玩”醫療,不專業、無恒心
一些企業在一個領域做得不錯,或者做不下去了想轉型,往往將目光投向了醫療健康產業。
但很多企業都有一個通病,不尊重辦醫規律,沒有長遠發展規劃,只是想玩一玩。結果自然也很殘酷,學費極其昂貴,很多不得已只能轉手他人或關門大吉。
以雅戈爾為例,投資13.6億的大型醫院,一度打算將醫院捐贈給當地政府,可見投資醫療之傷有多深。
3、步子邁得太大,民營醫療陷入“發展死”陷阱
據“看醫界”了解,一些醫療機構原本經營狀況非常健康,但在發展的問題上,犯了“貪大”的致命錯誤。
以江蘇宿遷一家二級民營醫院為例,原本發展狀況很好,醫院床位從103張增加到580張,年收入從1500萬增長到近億元。
但在當地政府的鼓勵下,投資數億元建設了一家近千張床位的大型三級綜合醫院,結果新醫院大樓辦不下來房產證,銀行停止貸款,醫院院長被迫深陷民間借貸,后被判刑,該爛尾醫院也被公立醫院接收,令人唏噓。
可見民營醫療擴大投資一定要謹慎,對于風險要有充分的調研,不然就會陷入“發展死”陷阱。
4、過度依賴融資,一些醫療連鎖陷入“擊鼓傳花”陷阱
在醫療投資熱下,有一種醫療服務投資項目,高度依賴融資,投資的醫療機構缺乏造血能力,開一家虧一家,但為了融資“講故事”,依舊拼命地大肆擴張、跑馬圈地。但一旦新一輪融資進不來,“擊鼓傳花”游戲就不得不結束。
以一家專科連鎖機構為例,就倒在了疫情到來之前。其創始人因為簽了融資擔保協議面臨失去房產等自有資產的風險,投資者血本無歸,那些被高薪從公立三甲醫院忽悠來的醫生護士最慘,工資要不到不說,公立醫院也回不去了,還因此對民營醫療長時期充滿恐懼。
5、投資方資金鏈斷裂,拖累醫療機構陷入深淵
據“看醫界”了解,不少醫療機構并不是自身原因導致的破產關門,而是股東資金鏈斷裂,醫療機構的運營資金被股東抽走,導致醫療機構只能關門、破產。
以重慶嘉悅口腔為例,就是因為大股東深陷資金鏈斷裂危機,才導致其無法正常營業,并深陷訴訟糾紛。
6、股東內斗,一些民營醫療因內耗而關門
眾所周知,醫療機構乃是重資產投資,往往不少醫療機構早期就引入了多個合伙人,但在經營過程中,多個合伙人意見不一、爭權奪利,導致醫療機構陷入嚴重內耗,嚴重者直接導致醫院資金鏈斷裂、員工發不出工資,醫院關門大吉。
可見,醫療機構的合伙投資,如果沒有一家獨大的股東,或者分散股權的合伙人嚴重內耗,醫療機構也會因此陷入死亡陷阱。
可見,疫情因素只是一些民營醫療破產、倒閉的催化劑,泡沫終歸要破滅,醫療投資是一場長跑,不專業、意志不堅定者都很難到達終點,很容易倒在半路上。
摘自-看醫界
上一篇 | 下一篇 |
---|---|
茶百道成功在港股失敗上市 | 沒有上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