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隊下場收房,但這次救市 拉不動房價了
時間:24-05-27 來源:智庫百曉生
國家隊下場收房,但這次救市
拉不動房價了
迄今為止,中國房地產進行過三次救市,分別是2008年,2014年和2024年。
前兩次效果明顯,救市后,房價都快速上漲,但是這一次,拉不動房價了,為什么?
先看一組數據就明白了:
首先,看人均居住面積,中國是41.7平方米,對比一下,美國是62.4平方米,德國是46.6平方米,波蘭是40平方米,英國是37.6平方米,法國是36.5平方米。
其次,人口增長率,-1.48‰,居民杠桿率64.12%,數據已經不是很樂觀了。
然后是,城鎮化率64.12%,已經趨于穩定。
最后是,地產市值/GDP,357%,這就很危險了。
和歷史數據比較,就更能明白357%的含義了。
20世紀90年代,日本房地產泡沫破裂前,其住房市值占GDP比重高達391%。
2008年金融危機前,美國住房市值與GDP比例為169%,日本為216%,德國為207%,英國為269%,法國為362%。
危險,不言而喻。
因此,國家隊開始下場收房了。
給21家銀行發放3000億,允許他們定向給到央企和國企,然后由他們去收購市場上尚未售出的存量住房,改成保障房。
這里有三個重點:
(1)3000億保障性住房貸款,其實是5000億。
因為收購后,存量房收購項目可以按照本金60%再貸款,再融資2000億。
這就是所謂的再貸款,所以,一共是釋放出了5000億的資金。
(2)對于存量房的定義非常清晰:就是開發商現有的沒有賣出去的新房。
(3)國家通過發行專項債,資金封閉循環,專項用于存量新房的收購,并用后續出租出售所得償還專項債。
利率低,整個貸款的利息是1.75%,期限是1年,但是可以展期4次,也就算是4年貸款了。
所以,租售比只要達到2%就能覆蓋利息成本。
上一輪,貨幣化棚改,漲價去庫存,短期看有效,長期看,揚湯止沸。
這一輪,舉債救市,官方收儲去庫存。
國家出錢,地方收儲轉為保障房,用最小的成本,解決房地產的重大問題,是目前相對有效的辦法。
達到三個效果:(1)幫助當地去庫存,緩解還債壓力,(2)提高閑置房產的利用率,(3)滿足居民置換改善和租房的多種需求。
而且從消費端,降低首付,降低公積金貸款利率,然后取消全國貸款利率下限,刺激購買。
其實,早在去年就已開始布局試點,央行為此籌集了一千億,由國開行牽頭,各國有大行向天津、重慶、濟南、鄭州、長春、成都、福州提供超長期資金?。
現在庫存量這么大,直接發債來回購新房,既解決了保障房的問題,又解決了去庫存的問題。
把周期拉長,以時間換空間。
國家隊親自下場,目前的樓市又不景氣,國家隊能壓價以低價格收儲,也會形成一個市場“參考價”,進而對市場房價形成抑制。
目前房產細分為幾類:商品房、學區房、人才房、公寓房、經濟適用房、團購房、法拍房。
現在又多出來一種,政府收儲房。
如果政府購買數量不足,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但是,目前的情況,嚴重的供大于求,各地產商的現金流多繃得緊緊,巴不得政府出面,拿回資金解套呢。
5000億下來,進入房企腰包,企業就能活下來,現金流會得到極大的緩解。
但是,也有問題,沒解決血管堵塞的問題就開始直接輸血。
注定,房價不能降太多。
這次殺手锏拿出來的很多,護盤房地產行業的決心很強.
所有的政策其實都隱形指向:房價不能跌太多了。
國家是希望房價降一降的,但是降太多,對于經濟的影響就有點大了。
畢竟,全國90%以上金融抵押物是房產,大幅度縮水會引發極大的連鎖反應。
同時也說明,經濟非常需要房地產,畢竟,房地產的市值是GDP的3.57倍。
目前中國轉型之際,還沒有任何一個行業能夠頂替地產及關聯行業的地位。
初衷是好的,關鍵看落實會不會走樣?
收購誰的房子,用什么價收購,收購了租給誰,能租多久,租下來的怎么轉租給別人,你要相信中國人民的智慧。
中國現在的房地產不管從任何角度看 都沒有再漲下去的理由了,如果還能繼續玩下去 國家隊是不會下場收房的
一方面房價下降,一方面增加保障房供應。
這只是剛剛開始,慢慢的限制都會放開的。
嚴格意義上講,2024年不能叫救市,叫散場聯歡會比較合適。
摘自-智庫百曉生
上一篇 | 下一篇 |
---|---|
李開復:中國落后美國大模型差距縮小為 6 個月... | 沒有上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