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了凈利潤,比亞迪還缺什么?
時間:24-12-06 來源:爬不動的蝸牛
除了凈利潤,比亞迪還缺什么?
2024年10月末,特斯拉和比亞迪先后公布了三季度財報:
特斯拉三季度營收251.82億美元,凈利潤21.67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營收和凈利潤分別為1800億和154億。
比亞迪三季度營收2011億,凈利潤116億元,特斯拉電動汽車全球銷量46萬輛,比亞迪電動汽車銷量113萬輛。
從兩家公司營收數據對比來看,比亞迪營收首次超越比亞迪,得益于季度高銷量。
從兩家公司凈利潤來看,比亞迪雖然銷量增長很快,但凈利潤卻遠不如特斯拉。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目前穩定盈利的只有特斯拉和比亞迪,其他車企都是虧損,無法穩定盈利。
比亞迪的利潤可以說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空有銷量,但凈利潤卻太低了。
比亞迪為何陷入高銷量,低利潤怪圈?
01放棄了存量市場,選擇了新的增量市場
當下的汽車消費市場其實可以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存量的燃油車市場,還有就是增量的混動和純電市場。
比亞迪和特斯拉不同,特斯拉開局就是搞電動汽車,沒有燃油車產業的包袱,而比亞迪早期是燃油車和電動車一起發展的。
后來比亞迪成為全球首個做到停產燃油車的車企,等于放棄了存量的燃油車市場,全力發展新能源汽車。
在互聯網造車勢力崛起的時期,比亞迪可以說是名聲不顯。
蔚來、理想和小鵬汽車成為新能源汽車的三巨頭,登陸美股市場,風頭正盛。
在一個新的增量市場,比亞迪面臨尷尬處境,曾經的燃油車客戶,購買電動汽車的意愿不強,顧慮很多。
而要培養年輕的新能源車主用戶,既需要時間,又面臨國內互聯網造車勢力的壓力。
特斯拉則相反,在美國市場發展較早,而且是沒有競爭對手的空白市場,電動汽車的發展十分順利。
還通過好萊塢明星包裝,在沒有規模量產的時候,成為全球輕奢電動汽車標桿。
比亞迪屬于后來居上型,在放棄燃油車市場的同時,開始布局混動和純電市場。
今年比亞迪的銷量高增長,插電混動的貢獻很大。
純電和插電銷量高的背后,是犧牲了燃油車市場換來的,利潤自然也會比較低。
此外,特斯拉是輕資產模式,比亞迪卻是重資產。
特斯拉自己不生產電池,甚至沒有自己的新能源車供應鏈體系,輕裝上陣,利潤就比較高。
而比亞迪是全產業鏈模式,到處砸錢,不僅有自己的線下實體造車產業鏈,還布局了汽車刀片電池,以及投資汽車半導體。
比亞迪的目標是新能源汽車制造業全能選手,真正可以靠自己就完成整車制造。
而特斯拉線下量產已經深度依賴中國電動汽車供應鏈體系。
這種全能選手的玩法,缺點是早期投入大,特別是研發和產業鏈布局,容易吃力不討好,但時間長了就會帶來優勢。
比如隨著電動汽車市場成熟,這種全能的玩法,讓比亞迪后來居上。
成為了國內市值第一車企,和特斯拉同屬新能源汽車產業第一梯隊。
雖然利潤率還沒有跟上,但全產業鏈模式帶來的后續爆發力和可持續性增長,比亞迪遲早能夠在利潤上反超特斯拉。
02價格戰的內卷競爭,代價很大。
價格戰是拉低新能源汽車行業整體利潤率的一大關鍵因素,2023年初,特斯拉率先發起了價格戰。
想要借助自身成本和利潤優勢,殺向大眾乘用車市場,改變小眾輕奢的產業路線。
特斯拉的價格戰自然是為了爭奪主流車型的市場份額,國內車企哪怕虧損連連,也不得不被動參與其中。
這場價格戰既是行業的內卷競爭,也是新能源汽車產業的一次產能集中和淘汰。
這場持續快兩年的價格戰,讓威馬和哪吒的造車新勢力陷入虧損破除邊緣,讓“蔚小理”苦不堪言。
比亞迪也不例外,在這場價格戰中,不得不犧牲利潤,來增加產銷量和市場份額。
這場尚未結束的價格戰,還卷入了歐美日傳統車企,導致歐美豪車降價。
日系車也降價,來穩住中國市場的份額,燃油車從此跌落高價神壇。
價格戰的贏家,目前來看就是頭部的特斯拉和比亞迪了,比亞迪在價格戰的兩年,銷量都是逆增長的。
而且利潤也是保持增長的,只是還沒有超過比亞迪的利潤水平而已。
03品牌溢價不足,營銷包裝不夠
日系車可以在北美市場,不優化配置和產品的情況下,加價出售。
不是汽車產品質量多好,價值多高,而是多年積累的品牌溢價。
歐洲的豪華車品牌也是一樣道理,燃油車產業發展到今天。
已經十分成熟,普通車型和豪華車型的技術和成本差距已經不大了。
奧迪、寶馬和奔馳的豪華車高價的背后,其實是自身品牌溢價,歐美車企擅長產品的營銷和包裝。
國產車企在營銷和包裝這塊一直比較缺位,中國的國產車企中。
缺少像雷軍和小米汽車這樣的營銷型企業,擁有龐大的互聯網粉絲用戶。
比亞迪雖然一直推崇產品的中國文化和元素,但對于已經習慣高端豪華燃油車的老司機來說。
依然會覺得比亞迪比較Low,覺得開進口豪華油車才有面子格調。
而年輕一代的90后和00后,有自己的文化自信,對于國產的電動汽車品牌也是比較容易認可和接受的,不會迷信進口車。
比亞迪和華為聯手,發布的新車方程豹豹8,未嘗不是比亞迪的一次品牌聯合營銷。
借助華為的品牌號召力和智駕科技實力,提升比亞迪品牌溢價。
比亞迪銷量已經上去了,利潤不足的短板,可以很快補上。
唯一還缺的就是品牌價值了,需要在營銷和品牌包裝上下功夫。
摘自-爬不動的蝸牛
上一篇 | 下一篇 |
---|---|
付鵬的萬字演講,核心只說了兩句話 | 沒有上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