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摩:中國經濟已出現初步復蘇跡象
時間:25-03-28 來源:百億基金經理內參
大摩:中國經濟已出現初步復蘇跡象
前言:大摩最新閉門會聚焦經濟復蘇的虛實辨析,將2025年中國GDP增速預期上調至4.5%(Q1同比或達5.4%),但警示前高后低走勢下新興產業投資與消費補貼驅動的結構分化風險,策略端提示三年來首次系統性業績超預期(科技板塊領漲14%)與A/H股輪動窗口,并深度剖析房地產調整周期及原材料供給側改革進程。
一、宏觀部分
核心結論:
基于一季度經濟動能超預期及新興產業資本開支加速,我們已將2024年中國實際GDP增速預測自4.0%上修至4.5%。值得關注的是,當前復蘇動能呈現明顯結構性分化,新興產業投資增速與消費補貼政策形成關鍵支撐,而傳統動能修復仍受制于地產深度調整與全球貿易環境變化。
關鍵預測調整:
?全年GDP增速預測:4.0%→4.5%(維持前高后低走勢判斷)
?季度增速調整:Q1 5.4%→Q2 4.8%→H2平均4.2%
?名義GDP增速預測:維持3.6%(CPI中樞預測0.8%)
核心觀察與討論:
1.增長動能拆解:一季度GDP同比增速可能觸及5.4%的高位,主要受益于:
?高端制造業投資增速躍升至18.5%(vs 2023年13.2%)
?新能源產業鏈資本開支同比+22%(含儲能設備及智能電網)
?AI應用領域研發投入強度突破5.8%(較2023年提升120bps)
2.政策工具箱分析:當前政策儲備量級約達GDP的1.2%,潛在增量包括:
?新型城鎮化框架下的"三大新工程"(含生育補貼試點)
?耐用消費品補貼規模存3000億→5000億擴容空間
?特別國債發行窗口或于Q3開啟(重點關注7月中央政治局會議信號)
行業與市場影響:
?供給側改革深化:鋼鐵/水泥/電解鋁行業已進入產能利用率敏感區間(82%→85%)
?企業盈利分化:科技板塊Q4業績超預期幅度達14個百分點(vs 全球主要市場)
?資金流動特征:北向資金呈現科技→消費板塊輪動(3月凈流入結構變化達17個百分點)
政策與地緣風險動態:
?關稅敏感性測算:每10%關稅沖擊對應出口增速下滑3.5個百分點(傳導周期約6-9個月)
?匯率防御機制:CNY中間價形成機制彈性增強,預計Q2波動中樞7.35(年底7.50)
資產配置建議:
維持對A股結構性超配立場(科技+消費升級雙主線),建議關注:
?高端制造:半導體設備/工業母機/精密儀器(國產替代加速)
?新消費:智能家居/健康醫療(政策補貼受益領域)
?資源品:電解鋁/稀土(供給端改革深化)
風險提示:
1.地緣政治摩擦升級可能引發供應鏈重構加速
2.房地產庫存去化周期延長至28個月(當前26個月)
3.全球再通脹進程超預期導致政策空間收窄
二、股票策略
核心結論:
中國上市公司2023年四季度業績呈現三年來首次系統性超預期,8%的凈beat幅度領跑全球主要市場。這一積極變化主要源于企業自救行為與ROE觸底回升的共振,建議關注結構性配置窗口。
關鍵數據洞察:
1.業績拐點確認:覆蓋全市場50%市值的已披露財報顯示,中國上市公司實現8%的凈超預期(按公司數量加權),終結連續13個季度的低于預期周期。其中科技板塊以14%的超預期幅度成為主要驅動力,顯著優于標普500(1.3%)及歐洲市場(3.6%)。
2.新興市場分化:中國業績表現在新興市場陣營中形成鮮明對比,EMEA地區僅實現3%的inline表現,而拉美市場出現-15%的市值加權負向偏離。
3.資金結構演變:南向資金日均成交占比提升至30%(較2020年+20個百分點),非美資機構定價權增強。當前外資對中國權益資產仍處于歷史性低配區間,配置再平衡空間顯著。
策略建議:
?板塊輪動機會:短期關注A股防御屬性(銀行/高分紅標的)與港股科技龍頭錯殺機會
?結構性主線:聚焦互聯網及硬科技板塊(Q4超預期比例達62%)
?政策敏感窗口:7月政治局會議前建議維持科技+消費升級雙主線配置
風險提示:
4月2日關稅落地或引發市場波動放大,但歷史數據顯示行政清單沖擊往往創造優質買點(參考中海油/騰訊等案例)。維持全年MSCI China 15%上行空間預測。
摘自-百億基金經理內參
上一篇 | 下一篇 |
---|---|
王國斌最新交流再談信心:中國經濟正孕育著新... | 沒有上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