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宏觀調控三要素
時間:08-03-06 來源:世紀海翔
宏觀調控三要素
《財經網》專欄作家 陸磊
貨幣調控有必要從調控工具搭配、調控力度把握和調控節奏控制三個要素入手,形成有效的政策組合
2008年開局,中國經濟面臨世界經濟增幅放緩和南方冰雪災害的雙重沖擊,使從緊的貨幣政策面臨巨大壓力,一方面,理論上物價上漲使基準利率上調似成定局;而我們的主要經濟伙伴進入利率下調周期,使得中外利率差進一步加大。另一方面,即使僅考慮國內因素,災后重建所要求的基礎設施投資屬于剛性支出,很難為從緊的貨幣政策所約束。
面對當前的難局,貨幣調控有必要從調控工具搭配、調控力度把握和調控節奏控制三個要素入手,形成有效的政策組合。
——根據沖擊的持久性搭配調控工具。有些經濟沖擊雖然力度較大,但持續時間很短;另外一些沖擊雖然來勢緩慢,但卻可能形成持久影響。我們可把境外沖擊作為具有持續影響的“趨勢因素”,而把自然災害作為僅具短期影響的“擾動因素”。
如果這一判斷成立,則因災害造成的價格上漲和投資擴張并不構成趨勢,相反,境外需求萎縮和相應的企業庫存上升值得警惕。當前,擾動因素強化了通貨膨脹,而趨勢因素推動了經濟衰退,兩者在方向上的不一致性使貨幣調控左右為難。
在相應的政策工具搭配上,從緊的管理擾動的數量型貨幣工具與相對穩定的針對經濟運行趨勢的價格型工具組合,可以推動金融機構把有限資金運用于更安全和更有效率的投資領域,并在此非常時期適度降低高質量經濟主體的融資成本。
——根據金融穩定指標把握調控力度。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至少仍應是當前的基本基調,以穩定金融體系并最小化金融危機發生概率。此外,金融穩定更直接地體現為微觀指標,如企業和居民的違約可能性。因此,運用緊縮的數量型工具,可以降低金融機構在未來過度持有不良資產的可能性,確保金融穩定。與此同時,貨幣當局需要保持甚至適度降底在經濟景氣逐步下降時期的社會融資成本,在調控力度上有準確的把握。
——根據公眾預期控制調控節奏。為有效引導公眾預期,貨幣調控首先應立足于預調和微調。在當前世界經濟增長放緩已成事實的前提下,中國經濟由偏快向過熱發展的可能性已微乎其微,產能過剩將可望成為下一階段的主要問題。
當然,自然災害所導致的農產品價格上漲因素可能持續存在,而工業制成品價格卻已經不再具備上漲的動力。一旦價格上漲與經濟增長發生背離,則貨幣政策應更多集中于解決經濟停滯問題。在當前的農產品拉動型通貨膨脹中,即使貨幣調控基調是緊縮性的,在節奏把握上應更多地立足于面向維持充分就業的小幅度微調。
摘自《財經》
上一篇 | 下一篇 |
---|---|
中國出口何以持續強勁 | 科學把握調控節奏 堅持貨幣緊縮是“基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