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歐元將顛覆美元?
時間:08-04-24 來源:世紀海翔
2015年,歐元將顛覆美元?
近日,國際著名投機商索羅斯發表觀點,認為從長期看,歐元不能夠取代美元作為全球主要儲備貨幣的地位,且兩種儲備貨幣并存的體系將不會穩定。而相對應的是美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的見解,他認為“歐元有可能超越美元成為各國外匯儲備的主要貨幣”。
美元的逐步疲軟和歐元的強勢崛起是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F在連紐約曼哈頓的商店都表示用歐元來結算(主要針對購買力增強的歐洲游客)。而全球很多國家的央行,都正在逐步更改其外匯儲備中的美元和歐元比重。歐元已經從2003年的13%上升到2006年的25%,美國則從78%下降到66%。
在1899年的時候,英鎊依然是世界上最霸氣的貨幣,國際上以英鎊為外儲的數量是當時的亞霸權貨幣法郎和馬克的兩倍還多。有趣的是,在1872年美國的經濟就已經超越英國了。這說明,經濟體的規模并不是決定貨幣霸權的關鍵。例如美國在當時還沒有成立現代意義上的中央銀行體系,美國的出口在隨后的1915年才超越英國,另外,美國在1914年才從一個對英的債務國變成債權國。實際上,美元對英鎊完成致命性的顛覆應該發生在1945年之后,尤其是美國迫使經濟衰落的英國不得不“放棄”殖民地資源(例如蘇伊士運河事件)。英國的宗主國地位的消解影響著英鎊權勢的蕭條。美元的“篡位”故事表明,貨幣霸權的更迭并非是GDP的簡單比較,而是一種更為細致和廣泛的影響力擴展秩序。另外,貨幣貶值也并不意味著該貨幣的霸權就在下降,例如美國在1990年代初是貶值的,但是,它的影響力卻急劇上升。
實際上,衡量貨幣霸權的真正量化指標有5個:國際債務計價、貨物結算計價、貨幣現金持有的廣度、外匯交易的密度以及外儲配置。從這5個指標透露的情況看,歐元對美元的追趕是真實的和有說服力的,不同于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日元和馬克的挑戰。另外,歐元區本身還是一個擴展性的經濟體系,而它的未來潛在規模線是歐盟經濟,從GDP的增長度和規模感來看,它對美元霸權也將產生間接影響。雖然,并不能認為美國長達25年的貿易逆差以及美元長達35年的漫長貶值就是造成美元霸權衰落的基本面,但它是非常重要的。
有趣的是,經濟學家Menzie.Chinn和Jeffrey.Frankel在今年3月份發表的論文中,將歐元對美元的最快顛覆時間設定在2015年。他們假設了未來美元的年貶值是2%以及英鎊不會加入歐元區(因為這意味著倫敦將替代法蘭克福同紐約進行金融中心的競爭)。我們希望這種“顛覆”時間表能夠像Jeffrey.Frankel說的那樣,甚至更早一點到來,這并不是因為我們憎恨美元,而是貨幣霸權的競爭其實是有助于世界不同經濟體的自由選擇。雖然匯兌風險是令人厭惡的(美元獨大可以降低這一風險),但“特里芬困境”更是令人厭惡。因為競爭產生邊界,邊界帶來穩定。而過度的貨幣霸權信賴則代表著過度的災難。
摘自21世紀經濟觀察
上一篇 | 下一篇 |
---|---|
奧林匹克:在世界與民族之間 | 融資融券并非利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