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通脹離不開人民幣升值
時間:08-06-10 來源:世紀海翔
反通脹離不開人民幣升值
今年以來,由于美國經濟增長放緩,也由于人民幣兌美元的升值步伐有所加快,一些出口企業經營困難的消息不斷出現。在國內經濟增長速度逐步減緩的情形下,很多人擔心,人民幣繼續升值將導致出口增速的更大幅度下降,從而影響就業和經濟增長。因此,不斷有建議說,人民幣應停止對美元的升值,甚至應該讓人民幣有所貶值,從而保持出口競爭力。
這種看法最近似乎又有了強有力的支持證據。
在反對人民幣升值的人士看來,過去一段時間,人民幣升值是弱勢美元背景下的結果,既然美元將會改變不斷走低的弱勢地位,那么人民幣就應該停止對強勢的美元升值,乃至應該有所貶值。
我們以為,伯南克的表態不應成為改變人民幣兌美元升值趨勢的理由,這恰恰表明了匯率形成機制的一個關鍵,即人為壓低本幣幣值的做法從長遠看不可行。
通過本幣貶值提高出口商品的競爭力是很多國家的慣常做法,比如上個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的中國,和過去幾年的美國。然而,數年的弱勢美元政策,推動了美國出口的較快增長,并使其貿易赤字得以減少,但是,美元貶值也導致進口商品,包括原油和其他產品價格不斷提高。由于美元購買力相對下降,美國的通貨膨脹壓力也日益增加。這對美聯儲穩定物價和最大化就業的使命提出挑戰,迫使美國將改變弱勢美元政策。
具體到中國的現狀,同樣有幾個原因不支持人民幣停止對美元的升值。
人民幣升值對中國的出口的確產生了一定的沖擊,但是沖擊程度有多大,升值是否是導致外向型企業倒閉的主要原因,這一點尚需商榷。我們從江浙一帶的外向型中小企業那里了解到,對他們的經營狀況影響最大的首先是央行的貨幣政策和信貸政策。去年五次加息大大提高了他們的經營成本,貸款限額控制則讓他們無法獲得正常的信貸,只能從地下錢莊高息借貸。此外,能源和原材料價格動輒百分之幾十乃至幾倍的上漲,大大增加了他們的經營成本,這些影響要比人民幣升值的影響大得多。
自2003年以來,關于人民幣升值的傳言就已不斷。2005年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以來,人民幣已處于不斷漸進升值的通道之中。如果某些外向型企業這么幾年下來,仍不具備應對匯率變化的能力,其市場競爭力由此可知。而人民幣升值的客觀效果之一就是促進結構調整,增強國內企業的競爭力。
當然,最重要的原因,還是我們曾再三強調的:抑制通貨膨脹,離不開人民幣升值。
摘自—經濟觀察報
上一篇 | 下一篇 |
---|---|
人民幣升值的銀行風險具有可控性 | 悲觀因素確在 信心仍應保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