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油價投機倒逼“強悍監管”
時間:08-06-27 來源:世紀海翔
高油價投機倒逼“強悍監管”
擁有最高日產石油1100萬桶能力的沙特日前僅承諾輕微增產至970萬桶,使國際油價受到支持,一度升至138美元的價位。成為眾矢之的的沙特堅稱,現時的高油價并非供求失衡造成,而是國際市場上投機炒賣活動所致,他們增產再多也沒用,關鍵是要合力打擊投機行為。然而,穆迪投資的最新研究顯示,盡管當前油價中的22%(約30美元)為投機行為所賜,供求關系仍決定了56%(約75美元)。
盡管沙特夸大了市場投機在高油價中的角色,但美國參議院已在插手石油期貨的投機問題,而且這個理由越來越被更多人所接受。美國資深能源記者諾曼(Jim Norman)將在近日出版的一本與此有關的新書《石油牌:21世紀的全球經濟戰》。盡管該書主要討論的是諸如美國如何利用石油供應制約中國等“陰謀論”,但其對石油期貨推高油價的分析和可能造成的后果相當值得一讀。諾曼指出,國際油價的升降同時取決石油的現貨和期貨,因此現貨和期貨的供求變化都要重視,否則無法準確預測油價走向。為防油期炒賣拉高現油價格,美國的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曾嚴格限制能源公司以外的機構在紐約商品期貨市場(NYMEX)上的交易額。2000年開始,這些不能在美國大手買賣油期的機構投資者,如公司和政府的養老基金、主權財富基金、一些大學的基金會等,遂避開CFTC的監管,跑到倫敦的商品交易所(ICE)買賣油期。按照諾曼的說法,這一切的結果是CFTC最后被迫放寬監管,然后是現時如脫韁野馬般的油期炒賣。
諾曼為這種分析提出了一些佐證,例如馬思特資本管理公司總裁馬思特上月20日在美國國土安全與政府事務委員會的聽證會上的作證,過去五年間在金融機構在商品期貨交易市場中的投資總額已從2003年的130億美元升至今年3月的2600億美元;指數基金投資熱帶動的油期需求增長,與中國石油需求的增長總量相若。諾曼警告,這些追求高回報的機構投資者的炒賣活動將危及普羅美國人:一旦油價泡沫爆破,考慮到養老基金背后的受益群體多不勝數,一輪比次貸危機還要慘烈的金融風暴勢必觸發。因此,他認為美國必須馬上收緊國內油期交易的限制,同時監管在美國注冊的機構投資者在ICE的行為,以免這場噩夢過早來臨。
摘自21世紀經濟報道
上一篇 | 下一篇 |
---|---|
印度央行“降溫”經濟遲緩 | 遏制通脹謹防折中 加息優先“數量論調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