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強堵難治熱錢 遠景仍寄開放
時間:08-07-07 來源:世紀海翔
強堵難治熱錢 遠景仍寄開放
上周,國家外管局宣布,出口企業收匯將進入特設賬戶,待官方核實其真實貿易背景后,方可將美元兌換成人民幣。這被認為是中國采取更大規模的行動圍堵熱錢。
盡管沒人能說清楚熱錢存在的實際規模,但是監管部門對熱錢的關注超過以往 (詳見本報
在監管者看來,貿易渠道是熱錢進出的主渠道之一。無真實貿易背景的各路資金,借道名目不同的貿易方式進入中國,或潛伏于股市、或押注人民幣升值。這些資金來去無蹤,為禍難測,前有越南之鑒,中國自然不應該視若無睹。
以電子信息網絡方式取代傳統的紙質單據審核,提高了監管有效性,也便利于企業和銀行的操作。不過,為證明出口貿易有真實貨物背景,出口商需要出具額外的證明文件。收匯資金進入待核查賬戶之后,一旦出現單據積壓的情況,出口商不能及時將美元兌換成人民幣,也可能出現資金周轉難題。而監管部門發布的文件并沒有明確核查時限。
熱錢存在確實意味著某種威脅,然而現實地看,對于經常項目全部放開,過半資本賬戶也已開放,并且全面融入全球經濟的中國來說,試圖堵住所有熱錢出入的通道可能只是理想。我們始終無法確認熱錢的真實規模和存在方式,也足以說明,防堵本身起到的效果有限,一旦進一步強化管制,極有可能影響到正常的貿易活動。嚴防死守“不放過一個”,結果或許是連孩子同臟水一并潑出去。
過去幾年間,面對持續的熱錢流入壓力,監管部門可謂收放有度,在加強對熱錢監控的同時,采取了一系列放松管制的措施,提高了企業和居民用匯額度和自主性,也使得貿易和投資更加便利,出口商因外匯管制而支付的成本大大降低。在資本管制上均衡進出的指導思想,也為漸進式實現資本賬戶開放創造了條件。
因而,我們認為,熱錢的存在不意味著中國需要改弦更張,放棄資本賬戶開放、人民幣自由可兌換的愿景。強堵熱錢,同樣需要權衡利弊,如果一定要付出代價,是否還應考慮,如何維護企業和經營者便利,創造更寬松的貿易環境。
我們注意到,監管部門明確,為繼續給合法規范經營企業的貿易活動提供便利,在確定出口與收結匯的真實性與一致性對應關系中,將充分考慮不同貿易類型和行業的特點,區別對待。這一承諾值得嘉許。
總體來說,防堵不能從根本上化解熱錢問題。所謂蒼蠅不叮無縫的蛋,熱錢攻擊的前提一定是某個經濟體內部存在漏洞,宏觀政策選擇出現了偏差。一方面,只要中國有著穩健的投資前景,資本流動就不會出現方向性的根本逆轉;另一方面,化解熱錢魔咒,關鍵仍在于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為貨幣政策提供更寬松的騰挪空間。
摘自—經濟觀察報
上一篇 | 下一篇 |
---|---|
加息并非引發衰退 通脹亟須有效遏制 | 向歐洲央行致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