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救市”無關股指 此病勿用彼方
時間:08-09-16 來源:世紀海翔
“救市”無關股指 此病勿用彼方
美國當地時間
我們認為,美國政府拯救“兩房”,與因此而建議中國政府 “救市”,這是本質不同的兩回事。
美國政府為何要對 “兩房”援手?這正是金融機構“大而不倒”的體現。“兩房”所持有或打包擔保的房貸總額高達約5萬億美元,幾乎占美國住房抵押貸款總額的一半。這些房貸的證券化產品由全球大多數機構投資者持有,如果“兩房”倒閉,那將不僅是這些機構投資者遭受重大損失,其引起的連鎖反應,包括金融市場的系統性流動性危機、眾多金融機構出現的系統性信用危機,將會危及到整個全球金融體系的穩定。面對這樣的系統性金融危險,任何一個中央政府都不可能不出手救助。
與美國政府救助“兩房”相似的,是1998年到2005年中國政府對于國有銀行的注資和不良資產剝離,這也同樣是金融機構“大而不倒”的體現。因為國有銀行是中國金融體系的主體,它們的健康與否直接關系到中國金融體系乃至整個經濟體系的穩定,因此,中央政府毅然動用上萬億元對它們救助,并且采用了市場化方式進行重組,最終使得幾家國有銀行進入全球市值最高和盈利最多的銀行之列,從而維護了中國的金融穩定。
而股市的問題,則與此迥然不同。
從10年前聯儲出面要求華爾街各金融巨頭聯手拯救長期資本管理公司,到這次接管“兩房”可以看出,美聯儲和美國政府的邏輯是,當整個金融體系由于個別巨型機構的倒閉將面臨系統性風險和威脅時,政府必須出手救助,主要目的是防止出現系統性金融危機。至于證券市場的指數下跌,無論是美聯儲還是美國政府,從來沒有出手相救。2000年美國高科技泡沫破滅,納斯達克指數狂跌,從5000多點下跌到1200點;次貸危機以來,道瓊斯指數也大幅下跌,但是美國政府并沒有出手拯救股市。一年多來美聯儲和歐洲央行的舉動,都是為全球金融市場提供流動性支持,使一些不具有信用風險而面臨流動性風險的金融機構不至于大幅倒閉,還是從維護金融穩定的角度出發的,并沒有針對股市,其目的也不是把股指抬上去。美國政府從來沒有抱著“減少投資者損失”的想法去拯救股市。并且像花旗和美林那樣的上市公司遭受巨額虧損,其股價自然會大幅下跌,這正體現了投資者的價值判斷,是資本市場功能良好的體現,沒有任何需要救市的道理。
對于中國股市而言,從去年10月的滬市最高點6100多點下跌到目前的2000多點,看起來是“股災”,但這完全是股市正常功能的反應。首先,這個下跌是基于去年股市泡沫高度積聚的基礎之上。即使在目前的2000多點,市盈率仍然在20倍左右,從國際比較看,20倍的市盈率仍然不能算低估。
其次,股指從2005年5月的998點,到去年的6124點,再到目前的2000多點,這更多是一個利益在新老投資者和上市公司之間再分配的過程,也正是“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的體現。
也就是說,股市目前的表現,以及它所體現的風險性質與水平,尚不足以構成政府應直接入市干預的充分理由。
但是,這么說并不代表我們認為通過股市現狀所體現出來的經濟風險不值得擔憂,或者政府不該在恰當的領域有所作為。在如今持續全面緊縮狀態下,投資、出口、消費均趨低迷,企業融資更趨困難,政府似應適時檢討既往政策,通過財政和貨幣手段的有效調整,為經濟注入新的活力。須知“圍魏”亦可“救趙”,而且我們相信,這將比所謂政府直接出手救市起到更為持久的效果,也更合乎政府的本分。
摘自—經濟觀察報
上一篇 | 下一篇 |
---|---|
經濟政策應以“軟著陸”為目標 | “兩率”突降超越預期 政策走向待觀察 |